内燃机行业发展——中国内燃机
  内燃机是我国机械发展跨行业、跨部门最多的行业,可广泛应用于包括汽车、工程机械、农业机械、船舶、内燃机车、内燃机发动设备、地质石油钻机、xx各种机械等产品,是上述各种产品的心脏,因此,内燃机行业的发展对我国工业、交通运输、农业、国防建设以及人民生活都有十分重大影响。但是内燃机行业目前面临{zd0}挑战。

       发展史

       从我国1908年诞生{dy}台自制内燃机开始,我国内燃机产业发展经历了漫长曲折的道路,从无到有,一步步发展壮大。截止到2008年底中国内燃机行业有1178家企业,全国共生产内燃机5700万台,总功率达10亿千瓦,在过去的十年中内燃机发展速度很快。我国内燃机按照燃料主要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以汽油机为主,按照销售收入占比来看,其中汽油机占比达到72.59%,柴油机占比仅为27.35%。

       近年来我国内燃机及配件的销售收入从1998年的250亿跃增到2008年的850亿元,利润从1998年的4.3亿增长为2008年的50亿,近10年的年均复合增速为13.5%。目前我国内燃机生产在产量上位居世界前列,在市场占有率方面,08年全球共生产内燃机2亿台,我国生产内燃机约在5600万台,总生产台数约占世界的1/4,是目前世界上{zd0}的单缸汽油机和单缸柴油机生产国,汽车用发动机产量跻身世界三甲,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动力产量远超过其他国家,工程机械配套动力产品的产量居世界前列,摩托车用内燃机世界{dy}。我国内燃机的产量虽位居世界前列,但是xx技术与国际市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以美洲(北美为主)、欧洲、东亚(日、韩)为主导的内燃机制造大市场中,我国内燃机行业只显现了产能居多的特点,技术上并无特别的突出优势。


       现状

       目前我国内燃机生产在产量上位居世界前列,在市场占有率方面,08年全球共生产内燃机2亿台,我国生产内燃机约在5600万台,总生产台数约占世界的1/4,是目前世界上{zd0}的单缸汽油机和单缸柴油机生产国,汽车用发动机产量跻身世界三甲,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动力产量远超过其他国家,工程机械配套动力产品的产量居世界前列,摩托车用内燃机世界{dy}。

       随着电子技术在发动机上的应用,为内燃机技术的改进提供了条件,使内燃机基本上满足了目前世界各国有关排放、节能、可靠性和舒适性等方面的要求。内燃机电子控制现已包括电控燃油喷射、电控点火、怠速控制、排放控制、进气控制、增压控制、警告提示、自我诊断、失效保护等诸多方面。

       受国际经济低迷影响,外需一直不振,内燃机出口量较大小汽油机、小柴油机外贸出口大幅度下滑难止,出口到东南亚、非洲等地的小型内燃机,出口减幅在40%以上。但到11月出口市场走出低谷,呈现正增长,12月虽然有一定增长幅度也难扭转全年负增长局面。

       一、经济效益增长缓慢

       前八个月机械工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6.83%,内燃机工业全行业利润同比4.61%,比机械工业低2.22%百分点。行业总体效益增长速度低于产品增长速度;影响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1)出口下降影响;(2)市场价格竞争白热化,一些企业采取降价减利占领市场。(3)原柴料涨价影响;(4)国外在华投资企业配套价格上涨;(5)新技术市场回报滞后周期太长。

       二、出口下滑趋势明显收窄

       受国际经济低迷影响,外需一直不振,内燃机出口量较大小汽油机、小柴油机外贸出口大幅度下滑难止,出口到东南亚、非洲等地的小型内燃机,出口减幅在40%以上。但到11月出口市场走出低谷,呈现正增长,12月虽然有一定增长幅度也难扭转全年负增长局面。

       三、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内燃机行业在优化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节能减排,绿色制造、推动产业集聚、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

       新产品开发成果显著,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内燃机产品增长速度加快,产品结构发生可喜变化。

       五、企业改革重组以及结构调整深入开展,内燃机企业优化配置,生产集中度提高。

       在以下10家重点企业数据统计中,前5家企业完成产量占277.3123万辆柴油商用车配套量的56%。

       从2009年全年的柴油机产量来看:广西玉柴、潍柴、全柴、一汽锡柴、云内动力、东风朝柴、扬州柴油机、重汽集团、江西江铃名列柴油机累计生产和销售的前十位,上述十家企业共生产274.53万台,占柴油机累计生产总量的87.55%。上述十家企业共销售266.67万台,占柴油机累计销售总量的87.4%。

       趋势

       进入到21世纪,内燃机面临着更多方面的挑战,在节约能源、燃料多样化、提高功率、延长寿命、提高可靠性、降低排放和噪声、减轻质量、缩小体积、降低成本、简化维护保养等方向上对内燃机的工艺要求越来越高。天然气、醇类、植物油及氢等新型燃料将为内燃机增添新的活力,而内燃机电子控制技术在提高品质的同时也延长了内燃机行业的“生命”。新材料与工艺的技术革命,为21世纪内燃机的发展产生了新的推动力。21世纪的内燃机,将会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dy}、不断加强环保要求,为内燃机实现行业提升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强制实行的排放法规推动内燃机进步,例如内燃机电控技术应用得到业内人士认可,某些领域由于成本问题一直难以迅速得到广泛推广,如摩托车和小型公用发动机,如果考虑排放、整车和要求,采用电力技术提升国内小型内燃机技术水平已经到{zj0}时机,行应应该及早行动。

       另外通过应用以清洁燃烧为核心新工艺、新技术开发低排放新产品,在适应日益苛刻排放法规的同时,将大幅度提高国内小型内燃机的技术水平。在此情况下各种低排放汽油机、柴油机、代用材料设计开发成为我国小型内燃机发展方向。

       第二、节能、降低温室气体是内燃机研发重要方向。大家知道外交部发言人于10月26日宣布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12月7—18日在丹麦举行的哥本哈根季候变化大会。可见,国家已经对节能减排问题向世界发出了明确宣言,内燃机行业应自律将自身发展目标聚焦国际发展{zx1}趋势,积极主动为节能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作出贡献,反之必将遭受淘汰。

       内燃机诞生以来消耗大量石油资源,这些不可再生资源存量有限,当前局势对传统内燃机行业提出非常严峻的挑战,然而以电能为代表的其他能源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逐步解决成本、能量储存和充电设备的瓶颈问题,因此,内燃机行业应居安思危,参照国家整体节能减排标准制定和时间表,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研发与之相适应的产品,使传统内燃机产品焕发新的活力。

       第三、巨大冲击和挑战必将促使我国内燃机行业加速调整产业结构布局。我国目前三轮车辆通用小型内燃机方面在国内外依然具有相当的优势,然而这些优势往往是体现在劳力与成本上,而且伴随对国家资源过渡消耗和对环境的提升,这也是我国大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世界产业链中的定位,显然我们不愿意也不可能永远在这个水平上。面对上述各种冲击和挑战内燃机行业必须抓住机遇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技术层面竞争力和自主创新开发利,合理利用全球性资源发展壮大自己,实现由大到强。


       第四、应当加快在先进技术应用向国际先进水平看齐。取得先进技术我们基础研究大家国际先进水平,但是应用上这个层次有很多工作要做,利用先进燃烧技术上如何进一步推广高效低温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考虑到目前欧洲和美国的重心是增压基本达到{bfb},欧洲柴油轿车增压达到80%,而我国在车用柴油机普遍用增压技术,部分汽油机开始采用这个技术,在发动机采用汽油机多机复合增加技术和柴油基增压也是我们可选项之一。

       中国车用发动机发展趋势分析

       1.汽油发动机发展趋势

       汽油发动机市场空间主要受乘用车市场发展影响。预计到2010年国内轿车市场将达到500万辆,微型客车将保持在90万辆左右。因此汽油发动机市场增长空间巨大。

       2.大中型柴油发动机发展趋势

       未来大、中型柴油机的需求将进一步向“降低排量、增大压缩比、提高升功率”方向发展。

       目前国内大型柴油机升功率可达到25kW/L,未来3-5年将向30kW/L发展;中型发动机升功率也会有一定提高。

       中期(5~10年)总质量25t以上重型车t功率将向10kW/t左右发展,近5年内重型车t功率可以达到8.5~9kW/t。未来10年25t以上重型车对发动机功率需求主要集中在280~440kW之间。

       未来5~10年,中型发动机市场需求总量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不会出现过多增减。

       3.轻型柴油发动机发展趋势

       随着城乡经济发展的需要,轻卡替代农用车成为轻型柴油机市场未来需求增长特征之一,车用轻型柴油机市场需求总量会呈现较快的上升趋势。

       国内更高要求排放法规和油耗法规的实施,会促进中、xx轻型柴油机市场份额增长。

       轻卡的柴油化程度已经很高,未来轻客、SUV、皮卡等柴油化会成为轻型柴油机市场扩大的重要增长点之一。

       轿车柴油化进程在未来五年难得到大的发展。

        由于政策鼓励环保、节能,大排量乘用车将受到一定限制;而且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过大的排量对于车辆本身来说也是一种浪费。未来乘用车用柴油发动机将主要集中于2.0L以下;商用轻型车用柴油机的排量区间将主要集中在在2.0~3.5L。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内燃机行业发展——中国内燃机】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