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经营的误区——金融超市- 银行变革——师阳的BLOG - shyer3488 - 和讯博客
银行经营的误区——金融超市 [原创 2010-06-11 17:30:01]   

 

   所谓金融超市,是指银行将其经营的各种产品和服务进行有机整合,并通过与保险、证券、评估、抵押登记、公证等多种社会机构和部门协作,向个人客户提供的一种涵盖众多金融产品与增值服务的一体化经营方式。

  目前金融超市在我国悄然兴起 ,并有望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的新趋势,北京、上海、浙江、大连等地纷纷建起了金融超市。农行上海分行提出这样的服务理念:只要您结缘于农行,便可在该行的金融超市货架上得到包括食住行、生儿育女、投资理财、置业等xxx的金融配套服务;同时上海市各大银行还建立了“自助理财金融超市”,为聋哑客户提供手语服务的“无障碍银行”、以及凭银行存单就可办理个人小额xx业务; 另外,工行浙江分行在实施服务创新工程中推出了新的金融服务项目“个人金融理财”,使原来单一存取款的储蓄所发展成为集存取款、xx、咨询、委托代理等功能为一体的金融超市。

    然而,这一概念在执行过程中被大大的扭曲了!在大多数机构里,金融超市被当成了有足够多的金融产品被客户选购。银行业都在拼命地开发引进新产品,以为产品越多越好,以为给客户提供的选择越多越好,其实不然。
  
    银行与超市是有着巨大差异的,当我们进入一家超市的时候,我们看到烟灰缸,可以自然判断出他是用于盛放烟灰的,当看到水果的时候,自然知道那是可以吃的一种食物,当看到签字笔的时候,自然知道那是用于书写的。然而,当我们进入到一个银行里,看到货架(假如存在)上摆满了产品,一边是“月月满溢”,另一边是“日日发财”,上边是“巧理财”,下面是“金管家”的时候,我们能知道什么呢?NOTHING!我们什么也看不懂,不用说客户看不懂,甚至连我们的员工都已经看不懂了!这种情况下,指望着客户自行选择适用的产品,只能是一个美好的传说。

    超市与银行的区别{zd0}的一点在于银行产品极具复杂性,而超市产品全是标准化的。标准化的产品才能实现自选,早年我国产品极度匮乏的时候,买鞋只有解放鞋,后来有了回力鞋,或者就是老布鞋,如果我们要进商店里买又鞋的话,原则上是不需要动脑筋的,你只需要知道你自己的尺码基本上就OK了,买衣服也是如此,而现在在商场里你已经会被琳琅满目的商品把眼睛搞花了,更不用说象银行产品之类的复杂产品,银行产品的柜面销售一定是要带有导购员的,而且产品越多、越复杂,对产品导购员的要求也越高。应该说我国银行业多数机构、多数从业人员是不具备此等能力的。也正因如此,近年来,银行产品屡屡被“错卖”,也对“错卖”银行的声誉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工行将保险、基金当成存款卖,而不向客户提示应有的风险和额外的义务,最终造成了大量的投诉。也曾经看到某家银行,员工一致认为某产品不好用,管理部门也认为产品存在较大的缺陷,但后来经笔者深入分析后认为,该产品还是一款不错的产品,具有明显的优点,虽然缺点明显,且短期内不能改变,但该缺点xx可以通过操作进行规避,问题规避后能为客户解决问题,那这样的产品还是很好的,一分析之下,员工们才恍然大悟。另有一款卡产品,也是在功能上存在不足,被员工们所诟病,但经分析后认为,该产品具有明显的优点,如果对准某一类客户群体进行销售的话,可以说营销将非常有效。

    另一方面讲,即使人员能力达标了,金融超市是可行的,也不是说每个机构都应该办成金融超市,对于银行而言,任何产品的开发都是要付出成本的,即使是引入产品代销,包括签约等动作也会形成一部分的固定成本,如果我们对该产品的销售达不到一个规模的话,我们的收益只能覆盖变动成本,对固定成本投入应有的摊销都无法实现,这时我们就没有通过产品获利,而是获得了亏损。

    所以说首先金融超市不可能是真正的“超市”,银行服务必须有导购员,其次是导购员必须具有足够高的导购能力,{zh1}还要看银行的固定成本承受能力。

郑重声明:资讯 【银行经营的误区——金融超市- 银行变革——师阳的BLOG - shyer3488 -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