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6-11 记者吴玥
作为世博会历史上的首次亮相,城市{zj0}实践区集中展示了为提高城市生活质量所做的公认的、创新的、有价值和有代表性的76个实践方案和实物,为正在建设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的上海提供了不少借鉴。
水———污水处理、雨水利用案例:瑞士三城在城市{zj0}实践区中,几乎每个案例馆都会展示其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的应用与成果,瑞士三城更是集中展示了污水处理、雨水利用等多个方面的水资源管理。
巴塞尔市为其居民提供饮用水的方法在欧洲{dywe}。巴塞尔的饮用水主要来自于莱茵河,通过过滤系统,采用80厘米厚的石英砂过滤器悬浮沉积物(为了使xx过滤器尽可能长时间发挥功能,该系统定期倒灌空气和水,冲刷精细石英砂中的任何杂质)。此外,莱茵河河水在抽入城市水库之前还会绕道河边森林,在土壤中进行生物净化,以便获得高质饮用水。
苏黎世70%的饮用水来自苏黎世湖,得益于巧妙且创新的区域污水净化和处理系统,城市中的每座喷泉都可以提供新鲜的饮用水;同时,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生物气将转化为电能和热能,供应污水厂约四分之三的能源需求。
日内瓦为了恢复西欧{zd0}的湖泊———日内瓦湖往日的生机,通过采取措施改善污水和工业废水净化基础设施,降低了有机污染;同时,运用严格标准减少公共、工业和农业污染物,使得如今的日内瓦湖又可供游客全年享受丰富多彩的活动。
上海借鉴:事实上,在世博园区里就有许多先进的水资源管理技术,如后滩公园引入黄浦江的劣五类水,通过人工湿地等生态技术,将浑浊的水质变成了清澈的三类水;世博阳光谷的巧妙设计让雨水能顺着玻璃幕墙流入积水沟汇向蓄水池,这些水将满足“阳光谷”两侧下沉式花园的灌溉,并可用作厕所冲洗;直饮水项目采用“超滤膜+活性炭吸附+紫外线紫外线消毒”三项技术,出水口的直饮水卫生标准,优于欧盟标准。
据悉,这些在世博园里应用的高新技术将在世博会结束后直接运用到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中,同时将向全国推广。
交通———共享汽车取代私车案例:德国不来梅随着汽车时代的高速发展,德国不来梅很早就实现了私家车的普及,而事实上私家车的使用率不足1小时/每天,但在它为人们带来短暂的便利出行后,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等问题也随时产生。针对此,上世纪80年代末,不来梅创造性地推出了“汽车共享”俱乐部,以减少私家车拥有率,推行更为经济、环保的出行方式。
馆长乌里克·胡弗曼介绍道,不来梅的居民只需30欧就可成为汽车共享俱乐部的会员,会员通过电话或网络便可自行选择车型、用车时间及地点,还可换乘公共交通,并可享受优惠的价格。作为支持,政府还在市中心为其兴建了专用停车场,在私家车为一个车位四处寻觅时,共享汽车可以轻松停泊。
根据统计,1辆共享汽车可以取代6辆私家车,目前整个不来梅共有160辆共享汽车,可以取代1000辆私家车。同时,汽车共享俱乐部使用的多为电动汽车,运用风能、太阳能等不同类型的能源,实现了零排放,在减少城市污染的同时也带来了可持续发展。
上海借鉴:源自不来梅的汽车共享俱乐部如今已经遍布整个德国,数量超过1000家,同时也为全世界所有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如今比利时、加拿大也开始效仿之。根据统计,如果将不来梅汽车共享俱乐部放至上海,6400辆共享汽车就可以取代4万辆私家车。
廉租房———名家设计、低碳环保案例:西班牙马德里马德里自上世纪40年代以来就面向低收入者出售或出租公共住房,近年来,更是将新的理念运用到公共住房的建设中,使其不仅外观设计为城市风景增添了一道亮丽的色彩,同时采用了低碳环保的城市清洁能源,位于马德里卡拉般切区的竹屋即是其中的典范。
此次,马德里馆将竹屋搬到世博会城市{zj0}实践区,作为原型改造版的竹屋共有四层,其身披竹子外衣,为可再生资源;头顶生态屋顶和技术花园,实现了人与自然的xx融合,并起到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作用。
马德里案例馆馆长佩德罗介绍道,竹屋原型建于2000年,整栋大楼占地1607.2平方米,共五层88套,分大中小3种户型,分别提供给刚毕业的大学生、老年人以及人口较多的低收入家庭。事实上,不止是竹屋,马德里的许多公共住房都是聘请马德里甚至国外一些xx设计师设计的,设计理念都很先进,建筑也很用心,不逊于任何xx住宅,但造价却相对较低。“这样能让公共住房内的居民也得到同样的尊重。”佩德罗表示。“这些房屋的售价一般只有同一区域商品房售价的1/3;租金则根据申请人的月收入按比例收取,但会设置一个租赁期限,一旦申请人经济状况改善就必须搬出去,把房屋腾给其他贫困者。”
上海借鉴:名家设计、低碳环保的竹屋彻底颠覆了人们印象中为低收入住者建造的廉租房形象。目前,上海也正在大规模兴建公共住房,何不让这种美观、低碳的建造标准广泛使用于公共住房呢?
智能生活———智能卡开启智能生活案例:中国香港与许多人口密集的城市一样,香港市民每天要在各种出入口花上许多时间排队等候出入,这种情况严重影响社会整体效率和生产力。在此情况下,香港广泛采用智能卡系统,以大大提升生活的效率及素质。在香港案例馆,每一位游客都能得到一根智能手带,并借助它体验普通香港人每天的智能生活。
香港的智能卡主要有两张,一是智能身份证,其大小与标准信用卡相同,上置集成电路(即芯片),储存证面资料、照片及持卡人的指纹模版。身份证内除储存生物特征资料外,剩余记忆容量也可储存个人电子证书,使持证人能在互联网上安全地进行电子交易。持证人也可把智能身份证用作公共图书馆借书证,通过自助信息亭预订体育及康乐设施。
二是八达通卡。于1997年推出的八达通卡,主要用途为电子货币,持卡人只须在读卡器上扬卡,数秒内即可完成交易。除了付款功能外,八达通卡近年来不断扩展非收费功能:白领可用其进出住宅及商业写字楼;学生可用其登记报到、借阅图书馆书籍以及参加校内活动;游客还可用其在香港机场追踪行李。同时,八达通卡的应用范围也拓展至深圳、澳门等与其毗邻的城市。广泛的用途和应用范围使八达通卡规模已超过2000万张,每天交易达到1000万宗,金额上亿港元。
上海借鉴:小小一张八达通卡,却改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在此背景下,英国伦敦、荷兰、迪拜……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仿效八达通卡。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首席助理秘书长李碧茜介绍道,其实智能卡的技术并不复杂,但一旦推广普及,却能够为人们开启智能生活。不久的未来,我们手里的身份证和交通卡也穿上了智能的外衣,出门两张卡,就能走遍全上海。
此外,上海还可向巴西阿里格里港借鉴社区管治城市的经验,让老百姓也可以参与改善民生等财政预算的公众决策,并从中建立身份认知;向德国佛莱堡借鉴如何还绿化于公众,将高架道路嵌于地下从而腾出地面空间;向法国罗纳-阿尔卑斯大区借鉴发展模式和路径,通过打造长三角城市群缓解上海日益增加的城市负荷与压力;向加拿大蒙特利尔垃圾填埋场上诞生出太阳马戏团的案例,借鉴工业城市的文化转型,打造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软环境。
76个案例,76种智慧。城市{zj0}实践区,为我们描绘了上海的城市未来。
我最近在玩和讯财经微博,很方便,很实用。
一句话,一张图,随时随地与我分享理财心得与亲历见闻。
点击以下链接xx,来和我一起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