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丹之旅] 笼罩在神秘浓雾中的佛教文化_子彦_新浪博客

[不丹之旅] <wbr>笼罩在神秘浓雾中的佛教文化

  [
不丹之旅
]
笼罩在神秘浓雾中的佛教文化

      
    到不丹,{zx0}要探访的是博物馆。因为从这里可以看到不丹王国的神秘和他的佛教文明历史。驱车到帕罗的{zg}处,一片山清水秀的地方,坐落一个圆形像是一个堡垒的古典建筑,导游告诉我们,这就是帕罗国立博物馆。据说这个博物馆原来就是个古老的寺庙,公元638年,由藏王松赞干布建筑的,当时的造型是圆形,呈碉堡塔形状,应该说这是不丹王国最古老的庙宇了。后来经过改建,作为不丹的国立博物馆,据说藏品极为丰富,值得细细欣赏。

博物馆的外观雄伟、肃穆、整洁,没有任何告示、须知之类的标牌,但一进门被告知,所有照相、摄像器材一律被统一收存,也许可以帮助游客集中精力去仔细参观。改建后的博物馆分为5层,主要诉说的是不丹的古代历史、近代历史以及佛教文化。里面陈列丰富的佛教历史文化,不丹风土人情以及自然地理,大量的佛祖的各式画像。我们在导游xx下,依山势从五层下到底层,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不丹国家博物馆本身就是个文物。历时300多年,博物馆收藏有三千多件文物,包括各种器皿、武器、乐器、佛雕、旧经文、唐卡画和邮票等。这里,你可以看见不丹邮票发行的历史,题材包罗万象,从自然科学系列,如蝴蝶、花卉等,到国外名人系列,如戴安娜,到人类文明科技发展系列,如人类登上月球,无所不有。你可知道世界上不丹邮票的知名度,并不虚传。我尤其喜欢它的邮票展,不是因为我是集邮爱好者,是从这些五花八门的邮票上看到了这个国家的视野,从它xxxx的内容就不难看出它并不闭塞自守,没有与世界脱节。

远古时代的不丹一直笼罩在神秘的浓雾中,不被人所知,从博物馆的所有内容看,为世人知晓的历史是伴着佛教一路走来的。资料记载,不丹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纪时,莲花生大师被认为是将文化的种子播撒到不丹的圣人。公元16世纪,不丹当地首领之间争斗,夏琼使不丹全国实现了统一。在他统治的35年间,全国各地兴建了很多宗堡和寺庙。夏琼死后,国家解体进入内战状态。这一混乱分裂的局面持续了数百年之久,直到1907年旺楚克被所有地方首领和中央寺院一致推举为{dy}任不丹国王时才结束。此后,世袭君主制度下的旺楚克王朝被确立了下来。

和世界上所有种族的文化起源差不多,不丹的古代也是开始与手工、作坊,就当时的情况,不丹手工业发达,人们在青铜器、银器和其他贵重金属工艺品铸造技艺上,表现出纯熟的技巧。各个庙里都有巨大的彩绘或镀金的释迦牟尼像,一些工艺精细的宗教面具常常在宗教舞蹈中使用。我们在五层殿堂里尽可以发现不丹历史伴着佛教而来的发展历史,这种子今天仍在生根开花。比如陈列的一棵泥塑的如意树,四个层面每一面都是一个独立教派的缩影,噶举、格鲁、宁玛、萨迦的高祖大德都以不同形象出现,雕塑得非常细腻,我很感兴趣的是他的艺术表现手法,很有创意。然而最叫人感到诧异的,也令人印象尤为深刻的,是不丹人对生殖器的崇拜——难以置信的是,不丹人的生殖崇拜竟然可以和严肃的佛教信仰互相结合。也渗入到民间艺术和文化中,后来不管是在帕罗小镇,还是首府廷布,几乎家家户户的门口都挂有与生殖崇拜相关的器物。而它的理论似乎可以在国立博物馆里找到。根据导游的解说,这种习俗正如我们中国人的门口挂着照妖镜和八卦镜,道理是一样的,含有驱邪避凶的功能。一些寺庙的大殿里,除了供奉佛像外,也摆放与生殖崇拜相关的器物。民居门口也有色彩鲜明的生殖器图案,对我们而言,这可真是一次文化震荡!





   如今的不丹,是一个几乎全民信教的国度,历史文化均笼罩在西藏文化的强烈影响下。这里到处充满着熟悉的佛教气息,甚至人们的着装、形象,都是典型的藏人气质。据说,不丹王国制定了法规:每个国民外出时,必须身着国服,男人穿“帼”──连身及膝短袍,女人穿“旗拉”──连身长裙和薄外套。国王本人则以身作则,即使在打高尔夫球和篮球的时候,也仍穿着笔挺的帼。此外,挂经幡献哈达也是不丹佛教文化的一种。无论是山边路旁,还是房顶门前,不丹各地随处可见一片片迎风招展的五彩旗,场面蔚为大观,古朴中透出几分神秘。当地人说,国民信奉藏传佛教,这些五彩旗其实是印着经文的经幡。只要信徒在布帛上印上经文,制成经幡悬挂起来,每当经幡被风吹动,就等于将经文诵读了一遍。于是这种方式得到许多不识字的牧民的推崇,风行至今。现在,人们为了方便,不丹当地的大部分经幡干脆做成五彩旗,不印图案和文字。每到喜庆生辰、逢年过节甚至乔迁新居时,人们要做的{dy}件事就是挂经幡,以祈求护佑。不丹人经常把经文塞进木桶里,让其顺水飘流。在当地人看来,木桶因水流而动,也是自己诵经的一种方式。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不丹之旅] 笼罩在神秘浓雾中的佛教文化_子彦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