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常见模型类型与分类的初步讨论| 企业工程论坛

现今,模型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普及性正在日趋增长。除了科学、教育和传统的工程领域,诸如软件开发领域,近十年对模型的重视也有空前的提升。本论坛xx的 另一个重要领域,则是企业(或业务)建模的领域。在《》中,我从词义的角度讨论了“模型”(models)的一些近义或相关词汇。一些近义词,例如“模子”(mould)、模特、型号、典型(archetype),本身就可以理解为某一类的模型。但多数常见和基本的模型分类,并未明确地包含在这些近义中,有许多相当不同的事物,被人们称为模型。虽然其中有一些看似相差甚远,但我们希望找到一些线索和理由,最终理解它们为什么都被称为模型。

从日常生活和学习的角度看,最常见的模型,是“比例模型”(scale models)或实物模型。它们是一些按原物比例缩小(或放大)物体。例如,各式的建筑模型、飞机模型、汽车模型、沙盘模型、生物器官模型、分子或晶体结构模型等。看起来,这一类模型似乎十分明确、易于识别,但也不难发现一些令人困惑例子。例如:

  • 用于展示衣饰的塑料人型,无疑是一种模型。当其换为真人——在汉语里就不叫模型,而有另一个专门名词“模特”,在英文中,则就是“model”。人本身作为模型,当然足以自立一类,但从模型分类的立场看,似乎有理由将模特看作一种比例模型或实物模型。这个例子,对于理解“什么是模型”,将很有启发性。
  • 诸如化学课上展示的木制酒精分子模型,地理课上的地球仪,是常见的比例模型例子。其中一个是放大的,一个是缩小的。但对形式上与分子模型很相似的木制“电子云模型”,或原子构成模型,它们到底是一种理论或数学模型,还是实物比例模型呢?
  • 图画或图像。这将是对模型反复讨论的话题。有人将其归入物理模型,也有人强调比例模型通常是三维的。许多的图画/像是某种三维物体在二维空间的投影。而所谓三维的实物模型,同样是一种投影,只不过投影到三维空间之上。用具体例子来说,作为模型,一幅地形图和一个地形的沙盘的差别也许并不是那么大,它们甚至可以无缝地结合在一起。

“物理模型”(physical models)和“数学模型”(mathematical models)是科学研究领域常见的模型划分,也是学术研究中讨论模型概念时,最重视的基本类型。

对物理模型最基本的理解,是物质的实体,与其目标实体具有某种相似性。相似性和“成比例”,虽然有关系,亦有不同。将前面所说的比例模型,归入物理模型,似乎异议不大,但反过来,若说所有的物理模型都与其目标物具有某种比例关系,就不那么容易判断了。

  • 图画仍然是麻烦的来源。图画包含与描述对象的相似性,这无需置疑,但它可以被复制到各种不同的介质上,其存在似乎不能说是“实物”或物质的——也可能被理解为某种形式化的(类似语言的)表达,或一种数据(例如计算机图形)。对认为图画/像(例如照片)是一种物理模型的人,需要回答,如果它本身不呈现为特定的“物质”(例如,可以用不同的油墨,印在不同的纸张、或各种材质的平面材料上),那么所谓“物理的”含义到底是什么?还有一些图画,它所表示的对性就是一些抽象的概念。这与“物理的”也十分矛盾。
  • 对物理模型,还有一种与“复制”和“相似”有关的疑问:有种意见将复制物看作物理模型的一种。例如在英文中,产品的“型号”就是model,这并非假借的使用,许多对模型的学术性讨论,都把“型号”意义的model作为模型的一种基本类型,例如汽车型号:它的意义就在于可以有大量等同的复制物。但这涉及到“名”与“实”的区别问题。如果说“型号”是模型,则这个模型的实体是什么?是其设计资料,还是这个型号产品的全体呢。在对于模型概念进行仔细分析之后,我倾向于将“复制物”小心地从“模型”概念中排除,即,需要区分“实例”与“模型”。
  • 更好的例子,是“模子”(mould)和用模子作出的实物。例如一个弥勒佛的石膏模,和用这个模子做出的许多“一样的”塑像。我们说,“模型”指的应该是石膏模,米勒像是这个石膏模作为模型所表达的对象,而“弥勒佛塑像”是这些像的名称(而不是这个模型的名称)。将这个例子与“型号”的例子相比,更容易理解,为何我质疑产品型号(比如:解放牌汽车的{dy}个型号CA10)是否“模型”。

数学模型,也许可以比喻为科学殿堂上的皇后。数学模型的基本形式是方程式。如果仅仅在这个意义下解释,这个概念似乎相当明确,没有什么暧昧之处。但从“数学的”意义上稍加延伸,就会发现一些问题。例如:

  • 数理逻辑中有模型(models)概念,并且有专门的分支模型论(Model Theory),而数理逻辑的模型,却与我们通常所说的“数学模型”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是对立的)。从数理逻辑(模型论)的立场上,前面所说的数学模型(方程式),应称为“理论”。
  • 在许多场合数学模型本身常常被视为“理论”的代名词。除了上面所说,必须区别于模型论中的“理论”、“模型”概念外,日常语言(包括一般科学领域的习惯叙述)中所谓“理论”或“理论模型”的含义,与数学模型既有区别,也密切相关密切相关(见下面讨论)。

在数理逻辑分支“模型论”(Model Theory)中,将形式语言的陈述(句子集合)称为理论,而该理论的模型,是一种数学结构(structure),它能够“解释”(interpret)理论中的句子,令它们都成立。换言之,模型论中的模型,是满足其理论的解释,是一种数学结构。这个“解释”,也就是中文所说方程式的“解”。例如:对于理论 “x + y = 1”,{1,? 0}, {0.2, 0.8 }, {-1, 2} 等等,都是其解(即,解释,interpretation),也就是其模型。

数理逻辑模型的概念与一般意义的“数学模型”、“理论模型”的区别,并不应看作一种偶然的用语巧合或引申使用造成的矛盾。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考察模型及其使用之后,我认为,模型论无疑是关于模型的一般性理论最重要的数学基础之一。一些近期的研究(例如在本体、语义网领域的一些研究)也可以发现一些端倪。

也许在许多研究者心目中,数学模型是xx、严格的数学语言的运用。但透过模型论,我们可以理解到,e=mc2这样纯数学表达,与“张三今年30岁”这样的自然语言陈述相同的一面。它们都是一个语言上的陈述,其意义(是否成立),可以通过对应的结构(模型论模型)加以解释。

前面提到,在科学领域常所说的“数学模型”(表现为方程式)和“理论模型”,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其中的困惑之一,就在于一个“理论”到底意味着什么?许多情况下,科学家可能会强调,xx的理论,就是数学描述,此时,说“理论模型”,基本等同于“数学模型”,但也有很多理论,未必呈现为“方程式”,或者,除了方程式,相关的语言陈述也是不可省略的。更典型的,一种理论,不但需要有某些语言的陈述、方程式,还需要某种“想象的图景”——这样的情形,在理论物理学领域司空见惯。

从模型论的立场上,可以对此作出说明:一般科学领域所说的模型,至少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数学陈述,它们在模型论中属于“理论”的部分。一种是某种特定的结构,它们在模型论中,属于“结构/解释”的部分。同时,在一般科学领域,这两种模型,又都可以称为理论(或理论的组成部分)。换言之,科学领域常用的词语“模型”、“理论”,都是相对意义上的。但二者的对应关系,都可以基于模型论中的“理论-模型”对应关系来理解。例如前面“电子云”的例子。所谓电子云,实际上就是对量子力学关于电子在原子核周围分布概率的“解”的形象称谓,并且常常被具体的画出来。从模型论立场看,电子密度分布函数是“理论”,电子云是其解,即“结构”——模型。当我们笼统地将“电子云”称为一种理论模型时,既包括其数学描述(方程式),也可包括这个数学描述的解。在宏观领域,“黑洞”是与此相似的例子。

许多对模型的分类,都把各种“图画”或“图像”归为模型的一个基本类别(这里是泛指各种图画、图像、图形等等,英文中,有pictures, drawiings, paintings, graphics等等)。作为模型,就和种种“图画”的近义语一样麻烦。

  • 前面已经提到,图画与三维比例模型或物理模型的关系,还有电子云的图(或三维模型),实际上是数学方程式的解。图可以很具体、直观,例如一张照片、一幅太阳的图等等;也可以很抽象,例如图、软件系统架构图等。对于数学意义的“图”(graphics),一方面我们可以用其它的数学语言,将图表达为一组方程式;另一方面,也可以直观地对应着某种物理的结构,比如某个区域上的铁路和车站。
  • 计算机的三维模型(3-D模型)是最常用和有趣的技术之一,籍此可以绘出复杂建筑的图像,而且呈现为一种动态的、可多方位观察的相当真实的连续图景。从模型的角度解读,这里有很多耐人寻味的话题,例如,我们所说的3-D模型,到底是呈现在屏幕上的影像,还是储存在磁盘上的一些特定格式的数据?
  • 正在日益受到重视的“业务流程建模”,包括更大范围上的,所谓“企业模型”,通常都倾向于以图解为主。这种图,无疑是一种抽象表达。作为图形,流程图它可以和某个电路系统很相似。甚至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电路系统,来模拟一个业务流程系统。这种相似性意味着什么?与我们所关心的“模型”的种种性质和用途有什么关系?这都是很有意思的话题。

描述性模型(descriptive models)这种说法常被提到,在不同的场合,其所指可能有非常大的差别,关键就在于什么是“描述”。这涉及了对模型的一种基本理解,即它是对目标物构成某种描述。

  • 把描述看作一种客观的记述,那么照片、一段文字,都可以是一种描述,这样延伸起来,三维的比例模型也可以看作一种描述。有这样的问题:假如两个形式内容几乎一样的模型,其中一个的对象从来都不存在,那么这个模型就不是描述的吗?按照这个趋势,会发现,“描述”无所不是。
  • 相关的另一种理解,则将“描述的”与“规定的”(specific)对应起来使用,区分描述的和规定的模型,但规定本身就可以呈现为一些描述。
  • 对描述一种相对较窄的理解,与“语言的”(linguistic,为区别与语言的“元模型”,称为语言性模型,无疑它表现为一些语言陈述)联系起来,这种理解,则把“图画”等排除在外,并且我们自然会将其联系到模型论的句子集合——“理论”。
  • 作为一种类型,所谓描述的模型,是相当含糊的。所谓“语言的”模型,相对清楚一些,但也取决于对“语言”的理解,例如现在流行的种种“图形建模语言”,就带来这个困惑。它们到底只是一种“图形标记法”,还是一种“语言”呢?

许多关于模型的定义,运用了“同态”(homomorphism)这一数学概念。同态是数学中映射的一种基本类型。也有人把具有同态对应的模型,称为“同态模型”。这种思路应该说源于模型讨论中的另一种更普遍的思路,即“相似性”。从数学应用的角度,以同态作为相似性的数学模型(或解释),似乎已经普遍接受。作为模型的研究,我的兴趣在于,同态与模型论的关系。关于这个课题,在《》实际已经涉及。

许多学者都认为,“模型”在科学、哲学等领域是相当重要的概念,但同时它也相当暧昧,人们对模型的认识,还存在诸多空白。人们迄今并没有关于模型的,公认的一般性理论体系。甚至还没有普遍接受的、明确的分类。

本文选取了一些常见或典型的模型类型加以简单讨论。通过对这些简单分析,可以看到,“模型”一词在不同的语境之中,有着相当不同的含义。不同的分类,常常相互重叠甚至矛盾。但在对多种多样的模型的长期观察、讨论、比较中,我们也发现,模型论的模型概念,虽然与日常习惯中的模型概念有很大不同,但它可能是认识、理解一般模型,将各种各样不同的模型联系起来的基础。而相关的另一个重要的数学基础,同态,在“模型”的应用上与模型论的关系,将是一个非常有趣,可能还有待澄清的课题。这个课题需要相当的数学基础,希望能有这方面的行家指引,或与感兴趣的朋友共同探讨。

有可能在各种不同语境中相当不同的模型概念之上,提炼出一些更加基本的东西,譬如关于什么是模型更一般的理解与界定。

在实际应用和讨论的经验中发现,对模型概念的习惯或狭隘理解,常常阻碍对模型应用或建模问题的认识。本文的讨论,也许能对此有所帮助,并作为日后导入一般性模型概念的一个引子。

参考文献引用格式

GB7714风格:余彤鹰. 一些常见模型类型与分类的初步讨论[EB/OL]. , http://www.ee-forum.org/pub/ty/2010-06-p1152.html, 2010-06-11[2010-06-11 10:45]

Chicago风格:余彤鹰, "一些常见模型类型与分类的初步讨论", , http://www.ee-forum.org/pub/ty/2010-06-p1152.html (读取于2010-06-11 10:45)

前一篇:

后一篇:

敬请回应

郑重声明:资讯 【一些常见模型类型与分类的初步讨论| 企业工程论坛】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