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 晋祠•流水风物(上篇)

太原的{dy}站是赫赫有名的晋祠。还没xx准备好就闯入了故纸堆中,流水有声,历史无声。

“晋祠”二字陈毅写于1959年 

 

溯源之剪桐封弟

晋祠是纪念唐叔虞的祠堂。公元前11世纪的某天,周成王和弟弟叔虞在玩耍,士兵送来捷报西周辅政大臣周公带兵诛灭了武王死后乘机作乱的唐国,成王以一枚桐叶削成玉圭状,将唐地分给了那时比他更小孩子的弟弟叔虞。这个剪桐封弟的故事在《史记· 晋世家》、《吕氏春秋· 重言》和《说苑· 君道》中都有记载。唐叔虞的儿子燮父为了纪念他父亲的善射,将国号唐改为晋,晋的古字形同两枝插在箭壶中的箭。而历史总是可爱的,唐的故城在翼城,而如今纪念唐叔虞的晋祠全国仅存一处,在太原。

 

溯源之北都往事

关于晋祠最早的记载是北魏时郦道元的《水经注》以及稍后几十年的《魏书·地形志》,北魏的高欢、高洋父子也对它进行了修葺,后者命名难老、善利两泉,使其成为了皇家的离宫别苑。而在若干年后北齐北周的争战中,北齐后主高纬曾在此集兵十万向晋阳进发。而到了大唐,太原成为了与长安、洛阳齐名的国际大都市,号称北都。料想当年太宗与父亲也曾在这里祈雨,祭拜唐叔虞然后起兵,当他再次来到晋祠时写下了名篇《晋祠之铭并序》,在盛大的唐朝,晋祠一定上演了不少精彩的北都往事。

 

“晋祠”二字截取唐太宗《晋祠铭》字放大而制


五代时的沙陀人李克用占据太原,他的儿子李存勖以唐为国,史称后唐。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梁主朱温杀唐帝,灭唐室。而他的儿子朱友贞被后唐庄宗灭而函首告于晋阳太庙。李唐的兴旺和太原密不可分,而晋祠也是默默无语的见证者。

 

北汉广运六年(979年)五月,在被宋军包围激战近三个月的晋阳城随着后汉主刘继元的投降而被赵光义下令屠城、焚城、淹城,晋阳城毁。这个始建于公元前497年的古晋阳城,自春秋战国到隋唐五代助唐兴汉,曾为数朝都城、别都、发祥地,被誉为“龙兴之城”此刻所有繁华过,只留一声叹息。

 

而随后晋祠的唐叔虞祠被移到了偏殿,在原来的位置建成了圣母殿,晋祠的主祭神从此变为了圣母。北宋元佑二年(1087年),殿内彩塑了侍女像,从此晋祠的祭祀主题由宗庙祭祀改为对水神的祭祀。北宋绍圣年间(1094-1097),铸铁人;金代修建献殿;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建水母楼;明万历年间,修建对越坊、钟鼓楼、水镜台;元明清各代佑添建了其它的建筑。

 

如今只有晋祠三千年的古柏和流水经历了历史、路过了今天,它们轻轻一叹息,又是一两百年的时光过去了。

 

风物

晋祠中轴线上首先看到在古树相伴的空地上有座坐东朝西 的台阁,便是水镜台。水镜台得名于《汉书·韩安国传》:“清水明镜不可以形逃。”始建于明代,规模和形状沿袭了元代乐楼,是晋中一带{wy}的明代乐楼。水镜台的四个角上,分别埋着两个对扣得大翁,那是古代的扩音器。

 

因历代的重修,它集中了楼台亭阁四种形式的风格。“水镜台”三字是清朝乾隆年进士杨二酉所书。杨二酉是有名的书法家,“水镜台”为晋祠三块名匾之一,历来评说“难老”为神奇之笔;“对越”为雄伟之笔;“水镜台”为秀丽之笔。



水镜台背面的“三晋名泉”是杨二酉伯父、康熙武举杨廷翰所书。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从水镜台往下走便是会仙桥,桥下流淌的便是2500年的智伯渠。智伯渠贯穿整个晋祠,从晋祠大门北侧入,与难老泉汇合,从晋祠南墙流出,是当年晋国世卿联合韩魏攻赵,攻晋阳时所修。

 

过桥便是金人台,所谓金人是指金人台上四角,所立的四个铁人。四个铁人通高225厘米,正名叫铁太尉,是北宋绍圣见年用分节叠铸法,由数十块或上百块铁合铸而成。成于同一时代,却非同年。东南角是老大,东北角是老二,西北角是老三而西南角则是老四。后来东北角的铁人遗失,按照我蹭听到的当地导游说法是走到黄河边去了,现在东北角的铁人是民国二年1913年补铸而成。四铁人身着宋代将军服,头戴冠叉脚而立,持伸臂状。

西南角上的老四被誉为最帅最酷的铁人,1097年当时的太原府的士大夫张元吉出资请中岳嵩山的名匠所铸。铸造铁人的原意,是镇水利民,类似于有些地方铸造镇水铁牛。对于金人的解释有多种,比如铁属金木水火土中的金,金能生水,则水旺;比如预防水患,祈求平安,立金神于镇水;又比如铁人是“护祠金人”;另有说法是金兵占领太原俘虏去宋朝二帝,在此筑台庆贺胜利,故名“金人台”。

 

帅帅的老四



再往西行便是另一名匾“对越”,出自《诗经·周颂·清庙》:“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对”为报答,“越”为显扬。该匾是明代书法家高应元出资修建并题写。明万历四年1576年他的母亲得了偏头疼,高应元在晋祠祭拜圣母时得到神启出资修建,神奇的是在动工的第二天他的母亲就病好了。

 

对越坊向西是左右相对的钟楼和鼓楼,也为大孝子高应元出资兴建。

 

再往前是献殿,献殿是圣母殿的配殿,祭祀圣母的殿堂,香案前供奉陈设贡品和钱物。献殿面宽三间,进深两间,长方形殿堂,殿身四周无壁,四周有栅栏围护。献殿是晋祠三大国宝建筑之一,始建于金大定八年(1168年),在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和1955年进行了两次修葺,保持着原始风貌,虽未金代古建,但更多是沿袭宋时的建筑特色。殿顶的琉璃为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所制。

 

献殿之后便是圣母殿,而在到达圣母殿前有一座十字形的桥梁,大名鼎鼎的鱼沼飞梁。鱼沼飞梁始建年代不详,最迟在北魏年代已经存在。古代园池为池,方池为沼。古人云“架虚为梁,若飞也。”不禁感叹古名的意境美妙,一座方形鱼池上的十字形桥梁有如此动听的名字。现存的桥梁保存北朝风格,但整个桥梁为宋代遗物,和圣母殿同期建造。在20世纪50年代,增加了大理石的护栏。这是我国现存古桥梁中{wy}的“立交桥”。

 

这张歪了,可是这张难得人比较少,就放这张吧。人家虽历经千年可是横平竖直的,一点都不歪。

 

穿过鱼沼飞梁是我国现存宋代建筑中,保存最为完整的圣母殿。圣母殿始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1年),1101年发生强烈地震于崇宁元年(1102年)重修,元至正二年(1342年)再修。殿高19米,正方形,面宽七间,进深六间,殿身周围有围廊,前廊进深两间,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殿周围廊而前廊进深达两间者,是现存最早的实例。殿顶为重檐歇山顶式,殿内无一根柱子,殿顶屋架的分量由廊柱和檐柱承载,用“减柱营造法”,殿内减少了12根柱子。


圣母殿内端坐着邑姜,唐叔虞和姬发的母亲,后者建立了八百年的周朝。她也是姜子牙的女儿。



侍立于圣母两侧的37尊侍女、5尊青年宦官彩塑十分生动,反映了北宋时代的宫廷生活。有听到导游说在离圣母最近的侍女和宦官是大小耳,因为长期凝神倾听圣母的旨意,另他们也是斜眼,碍于圣母的威严不敢正视。

 

这些侍从根据秦制度六尚(尚冠、尚衣、尚食、尚沐、尚席、尚书)依次排列,分别掌管梳妆、饮食、起居、洒扫、乐舞、文印翰墨方面的事务。


在所有侍女中最出名的是右边的这一排的第二位头戴红花者,据说她的脸一边看是笑,一边看是苦,当年梅兰芳先生见到这尊塑像时便被着亦苦亦笑的神态所吸引,认为恰似京剧中花旦的神韵。可惜如今栅栏高筑,只能在殿外依稀辨认遐想了。发现唐塑或宋塑的女子多为小眼小嘴的,不知道何时我们的民族审美观被改写开始欣赏高鼻大眼了。



殿前的柱子上的木雕龙古拙生动。最中间的是应龙,再是蟠龙,再是蛟龙,最边上的无角的是螭龙,它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质雕龙。蟠龙柱形制曾见于隋唐石雕塔门和神龛之上,在古代建筑中实属先驱。其中6条盘龙式北宋元佑二年(1087年)由太原府吕吉等人捐资雕制,另两条为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重修圣母殿增补。


殿外两侧各站立一巨型大汉,着戎装、持兵器,他们的名字为郁垒和神荼,可惜我分不清谁是谁。





发现写东西特别花时间,古木流水下周再续。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晋中】 晋祠•流水风物(上篇)】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