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一何美?羌马一何殊?

 

黑茶一何美?羌马一何殊?——浅谈益阳黑茶

 

茶是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于一身的全球性商品。如今茶已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和可可)之一,并将成为21世纪的饮料大王。

茶起源于中国,已有近五千年的发展历史。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是茶的发祥地,被誉为“茶的祖国”。

茶的种类分六类,以茶叶的色泽,采摘原料的成熟度、制作工艺及发酵程度而确定。分别为绿茶(龙井、碧螺春等)、红茶(滇红,安徽祁红等)、青茶(铁观音、大红袍等)、白茶(白牡丹等)、黄茶(君山银针等)、黑茶(湖南黑茶、湖北老青、四川边茶、滇桂普洱等)。其中,益阳(安化)黑茶中国独有,中国黑茶益阳(安化)独尊。

饮茶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伴随饮茶在中国的盛行,茶文化也随之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并作为一种文化已经深入到中国人民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茶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有着其深刻的内涵。作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茶文化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出版等学科与行业,包含茶叶专著、茶叶期刊、茶与诗词、茶与歌舞、茶与小说、茶与美术、茶与婚礼、茶与祭祀、茶与禅教、茶与楹联、茶与谚语、茶事掌故、茶与故事、饮茶习俗、茶艺表演、陶瓷茶具、茶馆茶楼、冲泡技艺、茶食茶疗、茶事博览和茶事旅游等多方面。

益阳的独特的自然山水和历史文化孕育了其独特并底蕴深厚的黑茶文化。作为湖南省内最早沐浴茶祖神农大帝雨露阳光的地方和茶类之一,益阳是中国黑茶的发源地,是中国黑茶之乡,是中国“茶马古道”、“草原茶路”、古“丝绸茶路”、“海上茶路”起始点之一,茶文物、古迹甚多,湖南最早的一本《茶作学》教科书诞生在这里,湖南茶树良种原种更来自境内雪峰山脉。所以,当人们提到益阳时,往往还会联想益阳的黑茶,可以说,黑茶文化已经成为了益阳市一张别致的“名片”。

 

益阳黑茶——源自北纬25°~30°的中国特有茶类

黑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是中国特有的一大茶类。我国黑茶主要有三大品系,即云南普洱茶、广西六堡茶和湖南黑茶,其中湖南占据了其中60%以上的产量。湖南黑茶,绝大部分产自益阳。益阳安化是中国黑茶的原产地,因最早创制了黑茶,{zx0}准确冠名“黑茶”形成共识并沿用至今。如同普洱茶原产自云南普洱而得名一样,黑茶也由于其产地在湖南安化(后来扩大到了益阳)而被称为湖南黑茶。

黑茶乃是由绿茶演变而来的一大茶类,因其加工工艺中,茶叶经过堆积、发酵之后,色泽变得黑润而得名。黑茶因何由绿茶演变而来?还是从古代的“茶马互市”说起。南方的茶叶千里迢迢运到西北边疆,往往历时数月之久。为了便于运输和防止因路途遥远、雨水浸湿、风沙干扰影响造成茶叶损失、变质,人们把茶叶紧压成团。紧压成团的茶叶加工以及在长途运输和长期存放的过程中,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产生了发酵等化学反应,其茶叶的颜色也由绿色变成了黑色,并产生了饮用时醇厚的独特口感。

作为中国黑茶发祥地之一,益阳种茶有上千年的历史记载,特别在益阳安化,有家家户户种茶、制茶的传统习惯。世界{dy}支千两茶,中国{dy}片黑砖茶、花砖茶、茯砖茶及黑毛茶中的天尖茶、贡尖茶、生尖茶都诞生在益阳。唐朝时,“渠江薄片”(安化黑茶)贵为宫廷贡品,在当时享有“唯茶甲于诸州,惟茶甲於诸州县,山崖水畔,不种自生”之誉;明清时,益阳安化资江两岸呈现“茶市斯为最,人烟两岸稠”的盛况。至今保存完好的安化茶马古道,印证了安化黑茶在“茶马互市”中的重要地位。解放后至今,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仍有黑茶“无安化字号不买”之说。

益阳黑茶主产于北纬25°~30°的雪峰山脉、资水沿岸的独特地理生态环境之中。其茶叶品种上乘,xx得益于辽阔的茶区和优越的自然环境,群山连绵、山高谷深、土壤无污染、空气极清新,特别是雪峰山脉、资水沿岸常年云雾缭绕,是独特的宜茶区域。在大学茶叶教科书里,用县名命名的茶树品种就只有一个——“安化群体品种”。

益阳黑茶品种有紧压茶和散装茶之分。紧压茶有“黑砖茶、茯砖茶、花砖茶”。散装茶有“天尖、贡尖、生尖[系清乾隆间(1736-1795年),晋陕茶商在安化采购引茶就地加工而成],以及花卷千两茶(清道光元年1820年至清同治年间,晋商“三和公”茶号在“百两茶”的基础上选用较佳原料,增加重量,用竹叶、棕、篾一次捆压而成)。简称三砖三尖一卷。益阳黑茶的品质与云南普洱茶比,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人们常以“下关的砣、思茅的饼、安化的卷、益阳的砖”作比较。

益阳黑茶与其他茶类有着共同的基本功能:解渴、益思、轻身、气爽。同时因其附加的保健功能使其更具价值:其一,补充人体必需的营养。黑茶中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还有蛋白质、氨基酸、糖类等,这些都是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且黑茶在发酵中,由于糖苷酶、蛋白酶、水解酶的作用,形成了相对较短的糖链和肽链,短肽链比长肽链更易被人体吸收,对人们补充必需的营养特别有利,尤对以牛、羊肉和奶酪饮食为主,缺少蔬菜和水果的西北地区居民,更是他们的生命之茶,所以西北民族就有“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之说;其二,有助化食解腻健肠胃。黑茶中咖啡碱、儿茶素化合物和茶叶皂甙等,在杀灭或抑制人体口腔、肠胃中有害微生物生长的同时,又能促进有益菌(如乳酸菌)的生长繁殖,改善肠道微生物环境,提高胃液分泌量,因而具有显著的消滞胀、解荤腻、止泄、去xx、健肠胃等作用;其三,防病抗衰xxxxx。黑茶中含量丰富的儿茶素、茶黄素、茶氨酸和茶多糖,尤其是含量较多的复杂类黄酮等都具有xx人体自由基的功能,因而具有抗氧化、延缓细胞衰老的作用;对人体的血脂、血糖、血压、血管硬化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能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使血管壁松弛、软化,增加有效直径,从而抑制主动脉及冠状动脉内壁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达到xxx、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目的;许多科学家还先后发现黑茶对多种癌症具有抑制作用。

 

丝绸之路上的神秘之茶

黑茶总是与边销茶联系在一起,这是因为黑茶多数销往西北、西南市场,其饮用人群主要是食用牛肉、羊肉、奶酪等高脂肪食物和缺少蔬菜、水果等高维生素、微量元素的高原、沙漠、边疆的少数民族。在黑茶类中,茯茶、藏茶、普洱等都一直主销边疆地区,所以也被称为边销茶,但边销特征最明显的要数茯茶,被称为“丝绸之路上的神秘之茶”。 

黑茶是西北少数民族不可缺少的日常饮品,古时西北不产茶也缺少蔬菜和水果,而人们所食之物为牛肉,羊肉和奶酪,不易消化,使人易患疾病。茶不仅能补充人体必需的维生素,而且能消解脂肪,祛除油腻,故自茶传入北方后,茶便成了北方少数民族赖以补充维生素,防病,治病的主要物质,以至“不可一日无茶”。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文献记载了茶在西北少数民族生活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

西北属于寒温带草原气候,牧草丰饶,盛产马匹,马匹是古时运载和征战的{zj0}工具,且为不产马匹的汉民族(中原地区)所需,汉民族政府为了加强国防力量,增加政府财政税收,利用中原地区所盛产的茶叶与少数民族地区的马匹进行交易,使两者各得其所。于是在中国古代历史出现了历时千年之久的“茶马交易”,“茶马交易”从中国的唐朝开始至清朝末年结束。政府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如“榷茶司”、“茶马司”等对“茶马交易”进行管理和控制,为促进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和巩固国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黑茶是“茶马交易”中茶的主要种类之一,当时称为“官茶”(官茶易马,商茶给卖)。1595年,明朝政府认为湖南茶产量大,味浓,刺激性强,更适合少数民族地区加奶酪的饮用方式,遂将湖南安化所产的茶定为“官茶”,“官茶”运往陕西咸阳和泾阳带加工成“泾阳砖”——茯砖,然后运往西北地区交换马匹。

黑茶是政治之茶、民族之茶,它维系着边疆的稳定、民族的团结、国家的安定。国家目前对边销茶仍实行国家定点、储备贴息、免除增值税(所有农副产品只有此项免增值税)。同时,加快黑茶产业发展符合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符合中央发展提升特色区域经济和农产品差异化发展以及惠农政策的要求。  

郑重声明:资讯 【黑茶一何美?羌马一何殊?】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