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三国》说汉字之“犄角之势”当为“掎角之势”之误_晋京民语言文字工作 ...

看《三国》说汉字之“犄角之势”当为“掎角之势”之误

近期,2010年版的《三国》由四家卫视台同步播放。笔者在{zh1}的人员滚动清单中意外地发现了“字幕校对”和“字幕编辑”两个职能,并且分别有两个人的名字,足见剧组对字幕文字的重视。笔者创办的“晋京民语言文字工作室”专注于影视作品的字幕制作,我们承担了不少电视剧的字幕编校工作,但却很少有剧组给我们这样的待遇,看到《三国》剧组如此重视,真让人羡慕。虽然,《三国》在文字上投入了很大的力量,但仍然有不少语言文字方面的问题。在已经播出的剧集中,除了字幕文字存在一些严重差错外,演员对一些汉字的误读同样很严重。笔者计划写一个名为《看〈三国〉说汉字》的系列文章,挑一些重点的语言文字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希望能够得到方家的斧正。

本文中笔者要说的是《三国》剧中所用到的“犄角之势”一词。根据笔者的观察和记录,不仅演员们都是这样“说”的,字幕中使用的也是“犄角之势”这一词形。《三国》剧中,包括大谋士陈宫(孙洪涛饰演)和曹操手下名将曹仁(洋光饰演)在内的众多谋臣武将,均无一例外地在受到优势敌军攻击而被迫采取守势的时候,使用这个成语。“犄角之势”是个严重的错误,真正能够表达说者意思并且符合军事常识的应该是成语“掎角之势”。现尝试评说一二。

首先,“犄角之势”是对汉字字义和历史知识不了解的无知的表现。“犄”是典型的形声字,本义是指动物的“角”,该字的形旁“牛”就已经展现得很明白了。笔者推测,古时人们对“牛犄角”认识最真切,因此形成了“犄”字。由于多数的有“犄角”的动物往往是头顶二角,因此,“犄角”一词也可引申为“物体两个边沿相接的地方”或者“角落”义,例如“桌子犄角儿”和“犄角旮旯”等词语。而“掎”字则是典型的动词,其形旁“手”亦是佐证。“掎”字本义为“从旁或从后拖住、拉住”,由此也产生了“牵制”这样的引申义。“掎”字单独出现,一般都是在文言文中,而作为固定词语出现的情况基本上xx于“掎角之势”一词。此中的“角”字在文言文中亦可当动词用,此二字在一起的经典一例出自《左传·襄公十四年》中的“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掊之”一句。掎角即指牵制、夹击敌人。掎角之势即是分出兵力,造成牵制敌人或互相支援的态势。我们可以试想两个弱者与一个强者角(jué,音决)力,一人攻上三路,搂脖子拽胳膊的;一人攻下三路,抱住大腿死活不放。这种弱者对付强者的手段,其实就很像“掎角之势”所描述的态势。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中即有一句“不若分兵屯小沛,守邳城,为掎角之势,以防曹操。”很可惜,《三国》的编剧们没有好好看原著,引经据典反倒犯了低级错误。

其次,“犄角之势”是对军事常识不了解的无知的表现。“掎角之势”古今看来,很少出自处于攻势的一方人员之口,即便是在《三国》中,也没有一个处于攻击地位的谋士或者将领使用这样的战术。至于人们在表达“分进合击”这样的攻势战术时,有一个非常知名的“钳形攻势”,其中的“钳”和“犄角”倒是有些相似的味道。“钳形攻势”主要指一种将己方xx分成两路,从两个方向向敌方进攻以图战而胜之的重要战术。“钳形攻势”可以迫使力量集中在一起的敌方拉长战线,两面作战,避免双方全力进行正面决战所可能带来的阻力和损伤。从军事地图上来看,钳形攻势宛若一只巨蟹的利钳,凶狠地朝敌方咽部钳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诺曼底登陆战和苏联在东线的推进亦可看成盟军对纳粹德国形成的一次巨大钳形攻势,这个“钳形攻势”已经远远超出了战术层面,而是战略层面的巨大攻击态势。由此可见,“钳形攻势”和“掎角之势”是攻守双方面对敌方所能采取的不同的攻守战术,往往应用于战术层面。发动“钳形攻势”的一方,需要有占{jd1}优势的军事力量和高效的协同机制;而发动“掎角之势”的则往往是军事力量处于下风但却可以据险而守的一方,发动“掎角之势”是为了以两股据险而守的军事力量牵制居于其间的强大敌军。当然,“掎角之势”这个策略经常会失败,比如曹仁败走南郡的战役,在彝陵失守的情况下,曹仁的战术也就失去了意义。事实上,曹仁的这个“掎角之势”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不过是照本宣科的一厢情愿而已。“掎角之势”的策略要想成功,防守一方的两支力量必须能够充分共享信息并且有效协同,而曹仁和曹洪根本做不到,所以这种不现实的“掎角之势”最终的结果必然是被优势敌军各个击破。而反观曾经失败的并导致吕布被俘的“下邳城”战役,如果吕布采纳了陈宫的建议,反倒有可能成功,毕竟二者之间距离很近,可以随时互通有无、相互支援。

{zh1},再说一说读音问题。“掎”字读jǐ(己),三声,《三国》中的所有演员无一例外地都误读为一声jī(犄)音了。本剧在“掎角之势”这个成语上,不仅演员说错了,字幕也错了,料想应该是剧本中编剧就搞错了,这样的错误实在是本剧最“雷人”的无知之处之一。

《三国》播出后,褒贬不一,甚至有人给这部电视剧冠以“雷人偶像三国”的帽子,可见该剧主创人员的一些“创新”并没有得到共同的认可。像“掎角之势”这样的彻头彻尾的谬误,笔者认为应该不属“创新”之举,否则那就是无知而不以为耻了。

注:

1.文中在有汉语拼音的地方,会出现拼音后面有用括号括起来的与拼音读音相同的独音字,或者拼音出现在括号里面,在同一个括号里面出现与拼音读音相同的独音字这两种情况,如此表述是为了部分对汉语拼音不是很熟悉的人士辨别字音之用。

2.《三国》(Three Kingdoms)为九十五集大型史诗电视剧,是由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制作中心策划立项,并被定为国家广电总局全面扶植的重点电视剧。

晋京民

2010年06月

声明:

1.文为笔者原创,如有转载请注明博客地址和作者。任何商业目的的使用,请与博主联系经协商一致后方可使用,否则视为侵权。

2.笔者所发其他相关文章及地址

晋京民语言文字工作室——影视字幕制作专家

联系方法:

电邮(),

QQ(17267879),

MSN()

另,

本文经压缩后,留有约800字左右的内容发表于200969的《语言文字报》上。



郑重声明:资讯 【看《三国》说汉字之“犄角之势”当为“掎角之势”之误_晋京民语言文字工作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