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创生与毁灭之“祭奠逝去的高雅”_指看南粤_新浪博客

     古人留给了我们浩如烟海的琴谱,一代一代地创造并续写着琴谱。古人把琴当作生命,当作xx,他们高山流水觅知音,留下了一段段美丽感人、深刻、脱俗的故事……
   几千年以来,古人有一个共识:诸乐唯琴可入道。正因为琴的独殊道性,琴学历来都具有一重重神秘的光环。
   如今古琴已被世界尊为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越来越多的人学习古琴。因此,古琴是什么,它的道性究竟在哪里?尽管古人对琴道的不可言喻之玄秘没有做很多的表述,但是从琴给我们留下的典籍、规矩与故事中,我们大体上可以对琴的道性之本质作出如下的判断:
   首先不管是什么指法与指法下的节拍,都自然地被涵盖在琴的道性中。这是与西方乐理xx不同的观念。琴谱不注明节拍,是因为通过指法可以更自然、自由、自为地贴近心灵。琴乐的真谛就是由每一个抚琴者的情愫来实现的。而西乐的指法是节拍下的指法,不管是什么指法都听命于节拍。
    琴学的历史实践证明:琴谱足以能传承并发挥琴乐的真谛,不需要依赖简谱和五线谱。古琴在漫长的历史中,具有独特传承方法,琴学口传心授,注重抚理神传。为什么古琴叫做抚琴。手无之“抚”暗示了一种意义。古琴手抚向哪里,如同诗为“寺言”,所指为神的语言。琴道之手是指向无的道的语言。与其说琴乐表现事物,不如说琴乐展开与表述了事物背后之空无之道。似乎正是琴乐之“有”充分凸显了琴乐背后的“无”在空无中才能做到琴人合一,人神共话。所以古琴是静谧的。她需要静谧之道场。以呈现多维多体系神示之音象。所有具体的琴音,只为其不具体的音象而存在。所以没有一只干净的手是不能染指琴弦的。琴是神圣的,因为琴是弹给自己的,也是弹给神的。
     如果有一个西方人,让古人把琴谱译成简谱或五线谱,标示出节奏,我想古人一定会拒绝。如果双方争执起来并{zh1}达成共识,得出的结论一定是:古琴属于东方。因为它是东方人灵魂的音象世界。如果一定要用节拍千篇一律地弹琴,就像古典诗文被翻译成英文一样可笑,让古人听了一定笑掉大牙。如把“贵妃醉酒”翻译成“皇帝的小老婆喝醉了酒”。“贵妃醉酒”所有的美感,荡然无存。
    如今中国文化界已经西化。我们年轻人大多数看不懂古文。诗歌断裂了,文言也断裂了,中国画与古琴没有断裂。在那个饥寒交迫战火硝烟的年代还出现了许多杰出的琴人与国画家。然而不知什么时候,中国的琴人用上了简谱和五线谱的拐杖,而如今大家都扔不掉这个拐杖。我们的学习状态就像一个衰老的老人,离了拐杖会摔倒。古人的智慧与自然被我们弄到哪里去了?古人的自信和尊严被我们弄到哪里去了?
佛说:“末法时代,人们会把佛经当歌唱。”如今,古人留给我们神圣的琴谱,我们只能用西谱来诠释。古琴与其他乐器一起登上了时尚的舞台,也有点拿佛经当歌唱的感觉。
   古谱多象多意。如《水仙操》又名《秋塞吟》、《龙翔操》又名《秋水》,同一个琴谱,意境与内容演绎的xx不同。我相信古人抚着同一个琴曲,在不同境遇、不同的时空,所抚奏出来的意境和内涵xx不同。它们同样是美妙的。这正是古琴道性的体现。指法的琴音如同琴天璀璨的星光。它构建出多体系的音象世界。我们很难用西乐的旋律来归纳琴乐,她如天籁般神驰仙游,突然近在咫尺,又瞬间抛出天外。我们除却记忆它之外,很难以现代人思维判断出下一个音是怎样去发展。其本质上是打碎旋律的。它平行于心灵的复杂性,贴近人在此时此刻灵魂变换的呈现,而不是用刻板的节奏像镣铐一样来束缚你的心灵。一旦琴被节拍固定下来,琴谱原有道性的自由和延绵便失去了。如此这般琴将不再是琴。琴的传承将误入歧途。
    琴伴随着中国人走到今天,她绝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玩物,也绝不是一般俗人所理解的“古琴就是一种乐器”。古代的琴人多为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他们多数琴棋书画多才多艺,因此,对琴人有很多禁忌。如《风宣玄品》中所阐述:
    尝谓琴者禁也。禁邪归正……此琴之所以为乐也。凡鼓琴。必择净室高堂……或于林石之间……清风明月之夜。焚香净坐。心不外驰。气血和平。方可与神合灵。与道合妙…… 先要人物风韵性格清楚。又要指法好。取声好。胸中要有德。口上要有髯。肚里要有墨。六者兼备。方无忝于琴道……故曰。德不在手而在心。乐不在声而在道。兴不在音而在趣。可以感天地之和。可以合神明之德。
   在大家都与商业社会相关的今天,古琴从高雅的殿堂沦落到市井馆所,琴文化遗产保护的确存在着矛盾和困难,因为古琴不属于商业,不属于大众。当现代人演奏琴的时候,整个表述能散发出多少“高雅”是可想而知的。
   女娲造人,仓颉造字,神农尝百草,伏羲造琴。在上古神话时代,在有人、有文字、有自然的时代就有了琴的传说。琴是神造的,她属于神圣,她传递着远古创生时期天地神示的音象。她与周易、汉字都是神话时代的产物,同样是道的载体

   人类语言经历了神话时代、英雄时代与平民时代,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神话时代已过去,英雄时代已结束,当下是平民大众化商业时代。其实,“高雅”已随神话与圣贤的逝去,成为人类文化的一种祭奠与回忆。非物质文化保护便是这种祭奠和回忆的象征。不过,我们要做的真诚,因为祭奠比死亡本身更具有期盼性。

 

 

                                              -------  帝子吟    己丑年润五月于布谷琴堂

[转载]创生与毁灭之“祭奠逝去的高雅”

                                                 帝子琴颖                 摄影:{wz} 2010.4.23 

郑重声明:资讯 【[转载]创生与毁灭之“祭奠逝去的高雅”_指看南粤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