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与影的交织,心与梦的飞翔——托德·布歇尔剪影设计_大志_新浪博客

前一段时间对剪纸的兴趣让我接触到了托德·布歇尔的作品。原本只是对网上几张貌似剪纸的灯具作品很感兴趣,但在深入了解他的其他许多作品之后,我对这个设计师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尽管他的许多作品都与剪纸,或者说剪影有关。但是他却把“剪”这个概念发挥得淋漓尽致,xx带到了一个新的领域。他的作品是设计与艺术的xx结合,也是对“装饰”这个概念最恰当的表述之一。

托德·布歇尔(Tord Boontje),1968年生于荷兰恩斯科德市,曾分别在荷兰埃因霍温设计学院(1986-1991)和伦敦皇家美术学院(1992-1994)就读。1995年起,托德·布歇尔移居法国,并于转年建立了自己的设计工作室。工作室所发展的产品和家具种类众多,包括椅子、沙发、灯饰、纺织品和衬垫、窗帘及椅垫、纸帘幕、花瓶及水瓶、镜子、贺卡、首饰、餐具、手表甚至眼镜。Tord Boontje亦分别为斯沃琪(Swatch)及亚历山大·麦奎因(Alexander McQueen)两大品牌提供包装设计服务。2001年,布歇尔举办了Tord Boontje’s Wensday展览(星期三展),自此之后一举成名,这次展览,吸引了美国Artecnica公司的注意力,从此开始了与布歇尔的合作。(Artecnica1986年创立于美国的品牌,ArtecnicaArte+Tecnica(艺术加科技)。这是一家审美与工艺结合的创意公司,目前公司拥有托德·布歇尔最多灯饰和生活类的设计作品。)

托德·布歇尔获奖无数,种类奖项不断地肯定着他的设计能力,如:2003未来典范者之选、2004年“Elle Decoration”全年{zj0}灯饰设计及设计师(花冠之灯);2004年“Elle Decoration”全年{zj0}灯饰设计(“盛放”枝形灯)、2004Dedalus设计奖、2004年纽约礼品博览会{zj0}产品奖(仲夏夜之灯),2004年英国蓝点奖{zj0}产品设计师候选人;2005年荷兰{zj0}设计师,2005年科隆博览会纺织品系列创新奖,伦敦设计博物馆全年{zj0}设计师候选人。2006iF产品设计奖(童话餐具)。2007年德国红点奖(花之地带)。

托德·布歇尔的作品一直围绕自然的主题,他主要把动物和植物作为主题作品的风格,他将在森林里散步所感受的植物光影大胆融入作品中,运用三维立体的重迭剪纸技法令作品散发出仿佛童话故事里的仙境氛围。托德·布歇尔经常采用最{jd0}的生产及物料科技落实其设计概念,其设计理念是将情感融汇于设计中,使作品更能引发共鸣和更具吸引力。对于他来说,现代主义并不一定要走简约路线,现代感亦无须摒弃传统。2008年,托德·布歇尔把工作室搬到法国森林里,以更亲近的态度追逐自然与光线的游戏。他的设计囊括家居产品,如灯、桌椅、窗帘、器皿花瓶,印刷品,装置艺术等等。他的作品时常以自然中的花草与动物剪影为灵感,整体设计有一种出离于现实的轻灵。

灯具设计是托德·布歇尔赖以成名的最主要的设计项目,也是他倾注心力最多的设计门类之一。托德·布歇尔总是能用灯具营造戏剧的空间,他那如17世纪唯美装饰的风格攫获许多消费者的心,在当前极简之风通行其道的设计界独树一帜。

花冠之灯(Garland Light2002):花冠之灯是托德·布歇尔的成名之作。薄金属切割,层层叠叠的花草剪纸,挂在灯光上,透着隐约而刺眼的光。布歇尔喜欢漫步在森林,喜欢闪闪发亮的景色,最喜欢看到的是阳光透过花的斑影。而花冠之灯正是切割出花草茂盛的剪影,立体包覆灯源,呈现出一种光从花草间透出来的样子。布歇尔的繁复,是用电脑程式随机跑出的结果,其利用开花结点的设定,让每次跑出的图案各异,埋伏了出人意表的不可预知性,手法上也算是顺乎了自然的天性。这件灯具现已成为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yj}收藏的设计作品。
 

仲夏夜之灯(Midsummer Light2003):仲夏夜之灯也是布歇尔最xx的作品之一。以计算机随机切割如剪纸般的图案,不同颜色的剪纸层层覆盖,花团锦簇中,洒落点点光影,其浪漫的设计风格自此以后风靡整个欧洲。这件灯具用蒂维克纸制成,具有不怕撕扯、不会变形、防水的特点,布歇尔的很多设计都采用了这种特殊材质。

剪影灯(Shadow Light2003):是一款以彩色森林动物剪影为主题的灯,十分类似于中国古代的走马灯。但是,这盏灯的色彩与造型设计显然是极具时尚感。尤其是当亮灯后在房间中营造出来的那近乎于梦幻般的森林世界,无数动物、精灵环绕你的四周,与你为伴,人们在这样的大自然空间里酣然入梦,设计师可谓用心良苦。

伊卡鲁斯之灯(Icarus Light2005:这是一款羽翼型灯,以希腊神话里过于靠近太阳飞行而使翅膀融化坠落的少年伊卡鲁斯(Icarus)为主题,浪漫唯美而不又失飘逸潇洒。

木槿贴片(Puddles2005):一种镜面不锈钢制成的小型家居饰品,不怕水,不生锈,贴片背面备有不干胶,可以放在桌面上当衬垫,也可贴在墙壁、窗玻璃上,还可以用作镜子。布歇尔再次通过他的作品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故事……

童话餐具(Table Stories2005iF奖获奖作品):小鹿的犄角上有着随风飘移的美丽小草,独角兽轻盈地奔跑,漫天的花瓣飘落,睡莲和火红的凤凰相互逗趣,茂密的丛林里有时还会突然出现一头悠闲漫步的肉乎乎的小熊……甜美、浪漫和童真,超越年龄,成为在进餐时也能冥想的童话世界。

小花地带(Little Field of Flowers2006,红点奖获奖作品):这是一块地毯,又像是一片花丛……这是一个让你作白日梦的角落……

Transglass系列工艺瓶:记得以前曾经在什么地方见到过这个系列工艺瓶的介绍,但怎么也没法把它与布歇尔联系起来。直到在布歇尔工作室的网站上看到这些作品,才恍然大悟。Transglass 系列作品由布歇尔工作室和设计师艾玛·沃芬登(Emma Woffenden)联袂推出的作品,是Artecnica用心设计理念应用于设计的重要体现。这个系列的瓶子设计是将那些回收的废旧啤酒瓶、红酒瓶等,结合玻璃传统手工匠人的工艺,经过设计师的艺术加工、雕饰而成的艺术品,切割的边缘都经过了细心的打磨。这些废旧的瓶子不仅被重新赋予了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而且既时尚又环保,一举数得。

……

什么是设计?什么是工艺?什么是装饰?一直以来,我就对许多偏向艺术类型的具有一定装饰性的设计作品很感兴趣,除了一直比较xx的玻璃作品之外,还包括金属、陶瓷、漆器,甚至最近对剪纸也产生了浓厚兴趣。这些作品究竟有哪些因素吸引了我的xx呢?我一直都不甚明了……

设计,即造物的结果;工艺,是其中一个过程。至于何为装饰,就我理解,应该就是工艺与设计之间的桥梁。物即成而加以文采也,装饰即是为基本造物添加光彩。我xx的不是那种严谨的工程设计作品;也不是纯粹的艺术品,那种从形而上的思考人类{zj2}问题的艺术作品。我的xx点就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如何才能为我们的生活增添光彩?装饰——我们很难界定它是艺术、还是设计、还是工艺,但我们知道它把我们的生活装点得更加美好,甚至能够改变我们对生活的看法,这就足够了。装饰,就是艺术化的生活。为什么非要区分何为工艺美术,何为设计?为什么我们中国人非得要纠缠于这些名词解释?为什么社会上普遍重设计,轻工艺,而“装饰”则根本就一直被误读着呢?

传统的中国艺术界,一直有着泾渭分明的阶层划分,搞工艺的、雕塑的,以及家具、园林等设计类的人与绘画的xx不在一个层面上。到了今天,这种现象越发严重,尽管设计占到了上风,但却又出现了新的阶层划分和平台。中国一直重视形而上的思考而忽视形而下的实践。中国的艺术、设计和工艺美术等各个视觉门类的状况也是如此。这样,反而那些简单纯粹、直指人们视觉这个心灵之窗的作品受到了忽视。幸好还有网络,网络的力量在于它不受传统的束缚,人们的爱憎感受可以显露得非常分明。老蒋、卜桦、小小等中国{dy}批FLASH艺术家就是通过网络成长为一个主流艺术群体的,这对中国的未来艺术发展意义深远,也是中国未来艺术与设计、工艺与装饰各个视觉门类突破门户之见,真正为所有人所喜爱的希望所在。

在文后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都是从布歇尔的作品所引发的一些联想。国外的许多设计师都具有布歇尔这样的一些特质,随性自由,不拘一格。他们没有纠缠于某些概念的约束,也没有束缚于某种既定的设计语言,或工艺、或装饰、或设计……我们无法定义这些设计师的基本特征及其所处门类,但我们却可以一眼看出其所有作品明显的个人特色。也许,正是这种设计语言的个性特征,才是其设计的真正限定,其它的,都是外在的,可以无视的……

 

 

 

链接:

托德·布歇尔工作室主页: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光与影的交织,心与梦的飞翔——托德·布歇尔剪影设计_大志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