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街头巷尾热议小灵通3年退市_秋天的树_新浪博客

晒晒我的采访:

来源:    2009-02-12    

  文/本报记者 长 青 戴 英

 

  近日,小灵通3年退市的消息成为街头巷尾和网络上最热的话题。小灵通在未来的电信市场中将扮演何种角色?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小灵通的前世今生

 

  “小灵通”又叫无线市话,英文缩写是PHS (Personal HandyphoneSystem),它采用微蜂窝技术,将用户终端(即“小灵通”手机)以无线的方式接入本地电话网,使传统意义上的固定电话不再固定在某个位置,可在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内实现自由移动通话,并且可以在不同的基站控制范围内漫游,作为本地电话网的补充和延伸,计费方式和通话方式与固定电话一样,同时又可以随身携带,在市区范围内移动通话使用,方便了广大老百姓,这种小巧、价廉、环保的无线市话被形象地称为“小灵通”。

 

  自1998年1月中国{dy}部小灵通在浙江余杭问世以来,短短4年国内用户已突破1000万,遍及20多个省400多个市镇,称得上是通信市场的奇迹。小灵通在国内通信市场磕磕碰碰发展了10多年,最辉煌的时候用户有9000多万。在已经开通“小灵通”的地区,消费者体会到了“小灵通”给带来的种种惊喜:有线价格,无线享受;超低辐射,绿色环保;可以收发电子邮件,浏览互联网,收发短信息,阅读新闻,下载各种图片和铃声等。

 

  2005年以前,小灵通凭借资费便宜(最重要的体现在单向收费)的“一招鲜”风风火火闯九州。但是此后随着通信资费一路下跌,加上本身不能在异地通话的致命软肋,小灵通开始陨落。到2008年,由于漫游费大幅度下调和手机单向收费或明或暗地进行,小灵通开始全面溃败。据xx数据显示,到2008年10月,小灵通流失的客户竟多达1222多万,到现在仅剩6893万用户。

 

  运营商:尚未接到正式通知

 

  “如今买小灵通的越来越少了。与手机相比,小灵通的优势越来越少。即使经过技术改进,小灵通在固话延伸的基础上具有了漫游、短信、无线浏览、多媒体浏览等业务,但还是不如手机。” 在呼和浩特市人民路做通讯器材生意的苏先生告诉记者。

 

  2月8日,记者在呼和浩特市中山路原呼和浩特市网通营业大厅,看到小灵通业务受理窗口工作人员同往日一样依然忙碌。对于小灵通3年退市的消息,内蒙古联通呼和浩特市分公司(原网通呼和浩特市分公司)工作人员选择低调回应,市场部工作人员韦超称还没有接到正式通知。他介绍说,目前呼和浩特地区小灵通的用户量仍保持在17万左右,而在小灵通最盛时期用户量达到30多万。随着近年来手机资费的大幅下调,再加上小灵通机型单一,功能少,不少用户选择了退网,小灵通用户量曾一度锐减至10万左右。2007年,公司采取捆绑销售政策,推出“亲情1+1”和“阳光新锐”业务。这两项业务很快受到市民的喜欢,吸引了一大批老年人、农民工和学生用户,小灵通用户量又逐渐上升,市场前景看好。作为呼和浩特地区小灵通的{wy}运营商,目前,小灵通用户的使用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据了解,作为移动补充技术,小灵通的传输性能、覆盖性能都远不如现在的移动通信技术,在调制方式、频率使用效率方面也较为落后。小灵通基站覆盖面积只有移动基站的百分之一到万分之一。

 

  “作为过渡性技术,小灵通是固话的延伸和补充产品,它已经难以满足人们日益高涨、花样繁多的通信需求,退网是趋势。” 内蒙古联通公司综合部主任屈新明表示。他说,目前小灵通和固话保有也和G网、宽带一样是公司的三大重点业务,3年能否退网是个问题,如果要退,肯定要有个说法。首先必须考虑用户利益,不能伤害用户,对运营商来讲,一定要有政策辅助,就像当年模拟机退网都有相应政策。

 

  人们更加xx的是,如果小灵通终将告别历史舞台,现有用户的权益如何得以保护。毕竟,每位小灵通用户签订入网协议时,都与电信运营商确立了长期的电信服务合同关系,退网将直接导致这种服务合同的终止。

 

  记者了解到,小灵通用户在大幅减少的同时,此前生产小灵通的众多厂商也开始逐步淡出这一市场。目前仅有UT斯达康、中兴通讯、英华达等少数品牌还保持一定的知名度。运营商对小灵通的资本投入也明显减少,2007年,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两大固网运营商基本停止了对小灵通的投资。

 

  消费者:退市叫人难割舍

 

  技术总在更新,市场大潮中的新旧交替每天都在发生,对于一项旧技术的消亡,老百姓并不惶恐。人们渴望的是自己的需求能够被xx,自己的选择能够被尊重,自己的声音能够被倾听。据网络上有关“小灵通3年内彻底退市”的网络调查,在近9万人的参与调查中,72.4%的网民表示愿意继续使用小灵通,52.2%网民希望保持原有小灵通资费标准不变的转网政策。虽然小灵通价格优势已越来越不明显,用户也在逐渐减少,但是这和无人使用导致传呼机退市有所不同,在收入不高的人群和外来务工人员中,小灵通还是有一定的市场。

 

  今年58岁的韦阿姨已经用了5年小灵通,1年多前,她申请了“亲情1+1”业务,把小灵通和自己家的固定电话“捆绑”了。听说小灵通要退市,她很是郁闷。“我的年纪越来越大了,记忆力也大不如以前了,手机那么长的电话号码我记不住。我去逛公园、逛早市,用小灵通的话,家里的电话也能接到,挺好的。”韦阿姨表示,自己已经用惯了小灵通,加上资费也便宜,她不希望小灵通退市。

 

  听到小灵通3年退市的消息,刘女士轻叹了一声。作为小灵通曾经的用户,小灵通尽管早已走出了她的生活,她却依然清晰地记着与它相伴的日子。2006年她怀孕期间,小灵通因为低辐射,使她放心的使用了近2年的时间。她说:“小灵通辐射低音质好,又省电,觉得蛮方便的。”

 

  从目前来看,消费者购买小灵通的理由正在消失,而不购买小灵通的理由越来越坚挺。在小灵通和手机之间,消费者的选择已经是秃头上的蚤子,明摆着的。小灵通目前的用户,就是那些还舍不得扔掉小灵通的老客户。如果这些老客户需要更换手中的通信工具,小灵通肯定不再是他们的{sx}了,这正是小灵通用户加速流失的重要原因。

 

  “从机卡一体到机卡分离,从黑白机到彩屏机,我都赶上了。可现在打我小灵通的朋友越来越少了,这个号眼看是要废了,等话费用完了就给儿子玩。”从2003年就开始用小灵通的张先生很有感触地对记者说。

 

  3G启动加速小灵通消亡?

 

  近日,有消息传来,北京、上海等8个城市的TD-SCDMA网络可能在2月底至3月初进行试运营。而只等试运营开始,即可开始销售3G手机,消费者就可以用3G手机享受视频通话、看电视、流媒体点播、网络游戏等功能。

 

  多家分析机构认为,如果3G启动,小灵通业务将被吞并,因为运营商会将资金、精力投入到3G网络建设和业务运营上,其用户也会转网或被分流。一位业内人士的观点颇具代表性:“小灵通最初的定位就是‘穷人的大哥大’,只是作为通信部门向3G手机过渡时期的产品。而且,如果保留小灵通网络的成本远高于新建3G的建设成本,那还有什么必要保留小灵通?”

 

  “3G业务承载肯定会让人赏心悦目的,小灵通退市只是时间问题。”内蒙古通信管理局副巡视员杨文玉表示。他说,作为政府监管部门要做到信息公开,现有用户应享有何时需要退网的知情权,如果技术升级,升级后的运营商提供的服务应该不少于现在的服务,且资费不能因为升级的原因而增加。相信政府和企业根据市场动态会有措施保障用户个人权益不受侵害。

 

  国外:小灵通仍在继续发展

 

  据了解,在3G高度渗透的日本,小灵通运营商也面临着市场不断萎缩、在移动通信技术夹击下如何生存的问题。但运营商Willcom却以实际行动证明,小灵通的发展生命力绝不逊色于3G,扬长避短正是其法宝。 Willcom对小灵通的改造不仅仅只限于技术,还涉及到小灵通的资费政策、新的手机终端、服务质量等方面。

 

  Willcom搭建的下一代小灵通——PHS(个人无绳市话系统),给日本人的{dy}认识是一种非常快的上网方式。日本的小灵通基站数量大约是手机基站的两倍,几乎能达到无缝覆盖,而且多基站接入使用户能够及时分散,提高了用户的接入速度,这一优势甚至大于目前日本的3G网络。日本的小灵通产业链非常完善,不但终端产品种类繁多,而且能够运营多种移动增值业务。此外,日本的小灵通不论长途或国内漫游全部都收取市话费用,凭借资费优势获得用户的支持。

 

  目前,Willcom已成为日本国内惟一一家从事小灵通业务的运营商。Willcom不仅自己拥有500万用户,最近还计划投资20多亿美元建设下一代小灵通网络,其竞争目标直指3G。
郑重声明:资讯 【呼和浩特街头巷尾热议小灵通3年退市_秋天的树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