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要走世界腈纶业的老路?

中国要走世界腈纶业的老路?

2010-05-31 16:27:19 阅读5 评论0 字号:

刊物: 中国纺织报

2010年中国腈纶行业是否能延续“好景”?在国外腈纶产业逐渐萎缩的同时,中国腈纶业还有多大的发展空间?长期困扰腈纶行业的新产品开发问题有没有解决办法?318~19日,在上海举行的“第七届中国丙烯腈与腈纶市场论坛”上,近200名代表就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和深入的交流———

  在金融危机导致各行业形势萎靡的背景下,2009年中国腈纶行业的波澜壮阔的表现着实令业界振奋。这个一举扭转多年亏损局面的产业,又重新吸引了更多人注目。2010年中国腈纶行业是否能延续“好景”?在国外腈纶产业逐渐萎缩的同时,中国腈纶业还有多大的发展空间?长期困扰腈纶行业的新产品开发问题有没有解决办法?318~19日,在由中国化纤协会、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中国化纤总公司主办,中纤网、PCI丙烯腈公司承办的“第七届中国丙烯腈与腈纶市场论坛”上,近200名代表齐聚上海。会议就从讨论中国腈纶业是否会重复世界腈纶业的老路开始……“朝阳与夕阳”的判断腈纶行业是朝阳产业还是夕阳产业?这个命题似乎太过{jd1}。与会人士虽然各执己见,但总体认为:中国腈纶产业虽然不是朝阳产业,却更不是夕阳产业。它与世界腈纶业有所差别,有平稳向前发展的基础。

  上海中纤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朱伯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出这样的担心:如果企业再不开发出具有市场价值的新产品,中国腈纶行业很可能像世界腈纶工业一样逐渐萎缩。2008~20094家腈纶企业停产,使得行业规模继续减小就印证了这种趋势。这一观点引发了代表的思考。20世纪80年代,受到能源、环境问题及合纤改性技术的挑战,世界腈纶工业步入缓慢增长期;90年代以后,受原料制约等因素影响,产量先回落后呈螺旋状缓慢增长。截至2009年,世界腈纶总产量萎缩至200万吨左右。中国腈纶产业虽然产量世界{dy},但已经经历了高速发展期,并在与涤纶、棉花等替代产品的长期博弈中逐渐萎缩。

  中国的腈纶行业具有自身特色,在企业资本构成方面,只有杭州湾腈纶1家是民营企业。对多数大型国企而言,腈纶业务只是其产业链的一个环节,并非主业,企业根据市场行情调控规模、开工率及投入。由于有退路可选,反而缺乏勇往直前的闯劲。即便如此,中国腈纶产业也绝不是夕阳产业。

  中国化纤协会腈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上海石化腈纶事业部代表沈喜宾认为,除2008年外,最近几年中国腈纶行业的供需情况一直是供不足需,每年仍有大量腈纶需要进口,而腈纶消费量仍在平稳上升。对比中国与全球腈纶消费结构可知,中国腈纶70%用于纺织服装,27%用于装饰,用于工业及其他领域的量仅占3%;而全球腈纶产业用于工业及其他领域的比例达61%。产业用纺织品作为中国纺织工业今后的重要发展方向,将为腈纶产业带来更多机会。另外,目前涤纶等替代产品与腈纶的差价已经高达1万元/吨以上,再替代的空间十分有限。不过,他也指出,中国腈纶产品要取代进口产品,还需要长时间的研发过程。

  吉林奇峰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马俊也认为,腈纶有其不可比拟的独特性能,它的内在价值正在回归,比如腈纶在毛毯等领域上的应用又有回归趋势。原液着色纤维、腈纶预氧丝及碳纤维原丝的发展也为其提供了另一条发展道路。丙烯腈高价能维持多久用前途光明、道路曲折来形容中国腈纶产业十分贴切。起码,高昂的原料丙烯腈的价格,就可能成为腈纶产业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

  与会人士指出,目前腈纶主要原料丙烯腈的价格高达2.3万元/吨,外盘价格也达到了3000/吨以上,创历史新高。国内腈纶企业多数拥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企业自身丙烯腈的缺口并不大,有些还能外销,所以高价丙烯腈主要影响了自身没有原料供应的腈纶企业。但对腈纶下游用户而言,丙烯腈价格持续推高腈纶价格,用户在腈纶与涤纶、棉花等原料之间徘徊,多数处于观望状态。腈纶与涤纶高达1万元/吨以上的差价如果再扩大,多少会让腈纶产品丧失部分份额。那么,丙烯腈的高价能维持多久?虽然形势扑朔迷离,但多数人士认为丙烯腈维持高价的动力仍然很足。日本旭化成株式会社丙烯腈销售总经理ToshiyasuHorie在演讲中指出,2009年全球丙烯腈供应总量为455万吨,需求总量近470万吨,其中亚洲地区缺口达到42万吨以上。他预测2010年全球丙烯腈供应总量将达到5027万吨,需求总量约为5017万吨,供需基本持平,而亚洲地区的供应缺口仍将在34万吨以上。据他介绍,日本旭化成在泰国投资的丙烯腈工厂目前由于一些原因延缓了建设进度。国内方面,扩大丙烯腈产能的主要有两家企业:吉林化纤的10万吨丙烯腈项目正在建设;齐鲁石化腈纶厂将原来4万吨/年的丙烯腈装置扩建成设计产能8万吨/年的生产线,预计明年五六月份投产。这些新增产能虽然能增加国内丙烯腈供应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原料压力,但腈纶企业可能视丙烯腈供应情况投入腈纶新产能。同时,ABS/SAN、聚丙烯酰胺、己二腈、NB共聚物等衍生物对丙烯腈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尤其是ABS/SAN所占需求份额进一步扩大,使得腈纶企业及下游的原料议价权逐渐弱化。新产品开发究竟难在哪儿在上游原料压力巨大,下游需求随时可能有替代风险的情况下,开发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新产品看似不错。但正是因为中国腈纶产业的特殊性,使得其在产品与技术开发方面步履维艰。马俊认为,目前中国腈纶行业的整体状况是“大企业不愿做,小企业没有能力进入”。一方面,正因为腈纶不作为企业的主营业务,加上研发成本高、投资回收时间长等原因,很多企业选择在市场行情好的时候生产,差的时候减产,对产品开发的各项投入有限。另一方面,其实部分企业的新品开发和生产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由于企业的规模化效应,加上差别化产品的需求量有限,使得生产线改造困难,甚至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这一点上看,日本的腈纶产业与中国产业差异明显。日本腈纶企业较小的生产规模,反而有利于其顺应市场需求,开发和生产各类差异化产品。据了解,上海金山石化的原液着色产品已经能够批量生产,且效果不错。但由于市场需求量小,生产多色系产品生产线转换复杂,所以目前只生产黑色产品。吉林奇峰的凝胶染色产品相应指标也符合要求,但市场需求有限,生产起来没有意义。当然,除了这些原因,中国腈纶产业在高附加值、功能性产品和技术的开发方面,与日本等国家的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在新产品开发短期内难以成为企业效益的主要贡献因素时,节能减排、低碳生产这些更为现实、更为迫切的课题,成为企业努力的方向。与湿法生产工艺相比,采用干法工艺生产腈纶历来被认为污染更大、生产成本更高,因此目前国内采用干法工艺的仅有两家企业。但齐鲁石化腈纶厂副厂长李胸有的介绍,却让很多人改变了断然否定干法工艺的观念。目前,齐鲁石化腈纶厂通过改进工艺,使企业能耗水平低于国内多数湿法工艺,物耗水平几乎达到全国{zd1},污水经过两次处理达标排放。尤其是其应用低温等离子技术,使生产过程中的异味xx去除,这在国内尚属xx。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历史上的今天-->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中国要走世界腈纶业的老路?】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