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_竹梅老翁_新浪博客

    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为预防和早期发现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应当了解引起其常见的危险因素,主要涉及以下六个方面。

    一、长病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通常见于有较长糖尿病病史的患者。临床统计显示,糖尿病病史小于5年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小于10%;糖尿病病史超过20年以上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高达90%以上。其中,Ⅰ型糖尿病患病5年内一般不会发生视网膜病变,Ⅱ型糖尿病5年内发生率可达10%~22%。因此,病程长的糖尿病患者应加强视网膜病变的防治,尤其是Ⅱ型糖尿病患者,需要及早采取干预措施防范视网膜病变。

    二、高年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与患者发病年龄也有关联。临床统计表明,发病年龄为0~19岁,约有7%的患者10年后将发生视网膜病变;发病年龄为20~39岁,约有10%的患者在10年后将发生视网膜病变;发病年龄超过40岁,约有25%的患者在10年后将发生视网膜病变。这一统计显示,年龄越大的糖尿病患者,其视网膜病变发生越早,进展越快。所以,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应从患病时起,至少每年去医院查1次眼底,以了解有无视网膜病变,并着手进行防治。

    三、高血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血糖水平呈现正比关系。研究者发现,在Ⅱ型糖尿病患者中,空腹血糖>11.1 mmol/L者患视网膜病变的危险,较空腹血糖<7.8 mmol/L者增大3.6倍。这是因为,高血糖一方面可引起多元醇-肌醇代谢异常,减低xxxx的收缩力,造成视网膜细胞损害和丧失;另一方面,还可促使糖化血红蛋白生成增加,造成红细胞凝集性增高和变形能力下降,导致视网膜血管内微血栓形成和微循环障碍。这两个方面作用的结果,大大增加了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所以,糖尿病患者必须有效控制血糖,以维持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1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7%,预防和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四、高血压:高血压与糖尿病关系密切,约5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高血压可引起眼动脉缺血样改变,影响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状况,造成视网膜缺血样改变,促进视网膜病变发生与发展。所以,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以降低因血压升高而对视网膜产生的不利影响。

    五、蛋白尿:糖尿病肾病早期特征就是蛋白尿。蛋白尿增多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呈显著相关。因为糖尿病性蛋白尿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机制相似,都属于微血管病变。蛋白尿的出现不仅预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且表明可能有视网膜病变的存在。所以,一旦发现尿微量蛋白或尿蛋白,应同时注意检查视网膜,以了解有无视网膜病变,一并xx。

    六、高血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脂质代谢异常关系密切。有资料表明,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载脂蛋白B升高,可促进脂肪在血管壁沉积,增高血液粘滞度,减慢血流,损害血管内皮和促进血细胞在微循环中聚集,这些是造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高危因素之一。所以,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脂变化,加强饮食调理,血脂增高及时调脂xx。

    综上所述,Ⅰ型糖尿病患者发病5年以上应作眼底检查,以后每1~2年检查1次。Ⅱ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时即应作眼底检查,以后每1~2年检查1次。伴有高血糖、高血压,蛋白尿、高血脂的中老年患者,更应引起高度重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xx,根本问题是要有效控制血糖、血压,调节血脂和减少尿蛋白。据报道,适当口服维生素E可增加视网膜血液量,有助于改善视网膜病变。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_竹梅老翁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