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封博物馆- 云间·贝加尔- 博客大巴
  • :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


    记得几年前受豆瓣友邻邀请,加入了“恨腰封”小组。那时候还是友邻年代,现在已经是“朋友”和“xx”年代了——话说,“朋友”里倒是有不少“恨xx”的——印象中是因为“那样不对等”。

    据不xx印象,豆瓣上“恨腰封”的大多是书虫,理由往往是腰封“恶俗”,“没用”。对腰封又爱又恨的是图书编辑——好多做出版的豆瓣友邻爱腰封的理由是可以把介绍文案放在腰封上而不影响全书的封面设计,恨腰封的原因是有了腰封就要加塑封,不然会因为腰封破损而被书店当做次新书退货。

    很长时间以来,贝加尔同学对腰封的态度都是indifferent。只要不太丑,当书签是最实惠的,虽然有时候厚了一点。

    直到因为没有塑封设备而放弃了把译林出版社卡尔维诺系列的腰封做成xx书签的计划。直到把《未央歌》腰封上的西南联大图书馆章仔细地下来收好。直到想起来,既然对于一套明信片而言,封套也可以裁下来当做一张明信片来寄的。那么腰封不也是这样么?

    更何况,收到的明信片的合集,就是你私人博物馆的一部分。腰封博物馆是可以成为其中的一个特色分馆的。

    比如,可以把《除非灵魂拍手作歌》的腰封分解成封底冯唐序言摘引一部分——以后可以和其他腰封上裁下来的正文引文归为一类,列入腰封博物馆引言部,到一定时候还可以安排一个“猜猜我是谁”特展。新星出版社社标一部分——以后可以列入地图部,到一定时候可以打乱了往中国地图乃至世界地图上“插小红旗”。“非洲鼓和玩挑绳游戏的鸟人”一部分——以后可以列入插图部,攒起来够“彩蛋集”常年展的。话说,《未央歌》腰封上最精妙的西南联大图书馆章也属于这类的。内容篇名一部分——以后既可以列入引言部,又可以像《密涅瓦火柴盒》的篇名那样拆散了,和大大小小的作者名一起,编入断章部,xx拼贴“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这款老少皆宜中外皆知的绿色游戏使用——还可以制作副本,放在博物馆附属文博商店出售。至于其他,大概得去回收站了。

    学术书一般不做腰封,要么就是“死腰封”——不显眼的异色一条,点出书的主题;要么就是一封底的专业评介。所以,即使一个人有大半藏书是学术书,她/他的“腰封博物馆”也大抵是生活的、文学的、文艺的。

    我一定是丢了卡尔维诺系列的腰封的,虽然当年很想把它们做成书签。我开始找《伦敦画记》的腰封,未果。大概已经丢在门口的废报纸堆了,更可能是已经被更勤奋的收废品的阿姨收走了——据说最近废纸回收价格大涨,她要在住户发觉涨价前先收走一批。

    切纸机就免了,如果剪刀剪不直的话,拿够锋利的美工刀比着直尺划比较方便。可是,问题在于,这样好像还得找一个可以塑封这些自制书签的地方……要不还是找硬卡纸衬底好了。





郑重声明:资讯 【腰封博物馆- 云间·贝加尔- 博客大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