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HS登陆美国纪念日_轻轻的风_百度空间

在现代人对蓝光与HD-DVD之争津津乐道的时候,恐怕没有几个人能回忆起几十年前围绕格式之争的另一场血雨腥风,上世纪70年 代,索尼与JVC公司在录 像带市场上围绕VHS和Betamax两种格式之间展开了格式争夺战,而33年前的1977年6月4日,VHS格式的录像带则正式宣告登陆北美市场。

VHS的全名是“家庭视频系统”( Video Home System),这项格式是在JVC公司1976年开发的一个开放性标准的基础来发展而来的,这项标准允许录像带具备更长的放映时间,并具备快进和快退功 能。当时JVC公司曾展示了一盘在当时看来体积很小的,播放时间长达2小时的录像带,以至于《大众科学》杂志称赞这款产品称:“这种录像卡带的尺寸非常 小,简直要比某些录音卡带的体积还小!”

当时人们把这套系统命名为Vidstar。这套VCR家用录像设备当时的售价是1280美元,这个价格计算通涨率之后折算成现在的价格大约是4600美 元,而VHS空白磁带的价格则在20美元(相当现在的72美元)。

不过当时VHS的推出可以说在时间上并没有占据先机,此前索尼公司已经于1975年推出了另外一套视频格式标准Betamax。而当时的美国市场上也已经 掀起过一阵购买家用VCR录像机的热潮。

然而VHS和Betamax比较起来,其优点是非常明显的,那就是前者可以录制2小时的视频,足够录下一部电影的时间长度,而后者则只能录制1小时的视 频。


VHS录像带使用的是0.5英寸宽度的胶片,这些胶片在两个滚轮的驱动下移动,以很慢的速度通过VCR设备的读写磁头。

JVC公司开发出VHS格式之后,便把这项技术授权给了其它一些电子厂商,比如夏普等等,结果这项技术推出一年之后,市场上出现了很多使用VHS标准的播 放/录像设备,而且在产品价格上也比对手Betamax要便宜一些。那时的VHS上市刚刚一年,便从索尼手里硬生生抢回了40%的市占率。到1987年, 全美有90%的VCR设备使用的都是VHS格式标准,而当时的录像带市场总市值达到了52.5亿美元。

由于VHS和Betamax两种格式互不兼容,这样便导致两者在市场上水火不容的局面。记得当时JVC还发起了一项轰轰烈烈的广告宣传活动,活动的主题是 宣传他们自己的分离式四磁头设计,广告宣称采用这种设计之后,在慢动作播放和暂停播放时,视频画面不会出现雪花,扭曲等杂讯。

1985年,JVC再接再厉,发布了VHS HQ格式,这种格式在画面锐度和图像质量方面有所改进;而两年之后的1987年他们则又推出了Super VHS格式。从那时开始,索尼Betamax的境地便每况愈下。

{zh1},VHS终于一统江湖。据称,在这场录像格式之争中,xx工业曾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当时索尼据称断然拒绝了一些成人影碟制作公司以 Betamax格式推出xxxx带的要求,而JVC和VHS组织则没有采用这种假道学般的拒绝态度。

{zh1},以TiVo为代表的采用硬盘为媒介的数字视频播放器的出现,宣告了采用VHS格式录像带的VCR设备的衰亡,而1997年3月份DVD格式的兴起则 给VHS录像带补上了{zh1}一枪。好莱坞的各家制片商都决定停止使用VHS格式,不过在民间VCR录放设备则还在苟延残喘,直到2005年,美国仍有 9450万用户还在使用VHS格式的VCR录放设备。

2008年10月28日,JVC公司推出了{zh1}一款仅使用VHS格式的VCR设备,不过这家公司至今仍然还在生产兼容DVD和VHS两种格式的VCR录放 设备。更多有关VHS的史话,读者可以作详细阅读。


郑重声明:资讯 【VHS登陆美国纪念日_轻轻的风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