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之书是人类最伟大的创造。优秀的出版物,蕴含着巨大的力量,以其沁人心脾的浓郁芳香,激发美好的志向,使人高尚,摆脱愚昧与无知,能插翅飞翔,去汲取古往今来珍贵的知识和思想。因而,由此可以说,书籍艺术是伟大的艺术。
爱书者们像蜜蜂在花丛中飞行,去采取花粉酿成甜汁一样,渴求找到赏心悦目的出版物。那么,什么样的书才可称为好书呢?
这使我想起五十年代初胡愈之与向达的一次讨论。北京大学教授、图书馆馆长向达,于一九五O年十月在《新建设》杂志发表《 关于书的几个问题》,
提出了“ 对于一本书的本身 , 作一种形态的看法 ”。
他说:“我以一个读书的人的立场,来讨论一本刻板或排印出来的书,在形式上如何才算是及格或够标准。”“一本书的构成条件,包含着封面、底封面、版权页、本文诸项
;
封面等等,相当于一个人的衣服。”他指出书的好坏,固然决定于内容,而封面等等之配置得宜,也很足以增加一本书的身价。所以他强调:“制造一本书,封面、底封面等等,是要予以很大的注意的。读者看一本书,往往可因封面等等设计不好
,
便减少了对一本书看下去的勇气。”向达教授这篇文章,是从一本书的形态来提问题,这就是和书的印制的形式有关的一些问题,其中还没有涉及书的内容的好坏问题,但当时立即引起刚刚出任国家出版总署署长的胡愈之的重视。他在一九五一年一月二十一日《人民日报》上发表《读了<关于书的几个问题>》,认为“这个书的印制的形式问题,最为我们出版工作者所漠视。因此,向先生在这篇文章里提出了关于这个方面的许多意见,对于出版工作者是极其有益的”。初次担任国家公职的胡愈之,以其在思想文化界的丰富经历与卓识迅速抓住了这个重要问题。
胡愈之指出,当时出版的书从内容来说,比旧时代要严肃得多,“可是,从形态上来看,我们的出版界却并没有前进,在许多方面还有后退,至少是暂时的后退。目前出版的书,在封面、装帧、排版、插图、校对以及用纸方面,不但停顿着很少改进,而且甚至还比不上抗战前几家大书店所出版的书。”对于向先生文中说:“读者对于一本书的封面印象好,就是对于一本书的全体最初印象好。”胡愈老对这一观点极表赞同,他高度重视装帧艺术,并对怎样才能称为一本好书下了经典性界说:xx对。一本好书,应当是一件完整的艺术品。一本好书,一定是思想内容
、文字插图、标点行格、排版式样、
封面装帧都是配合得很匀称很恰当的。书的内容和形式要能求得一致,表达出一本书的独特的风格,这样才真正算得一本好书。(《胡愈之文集》第五册第四五O页)
当时由于物质环境的限制 ,加之主要只重视书的内容
,胡愈老说:“几乎xx忽略了书的形式。一部分出版工作者机械地理解出版工作的政治任务,就以为书的印制的好坏,装帧的美观,校对的正确等等,是纯粹技术问题,是不值得重视的。”于是他反问道:“形式真是不值得重视吗?xx不然。形式对内容是有反作用的。”“
一本很有价值的著作,却排印得很坏,校对得很马虎,封面、插图等等和书的内容都不相称,这是糟蹋了那本著作的本身,侮辱了那本书的作者,同时对读者是采取了不负责的态度。”他在这里慨乎言之,直接提出了出版者与编辑人为人做事的思想道德问题。他以鲁迅对于自己的著作和有些朋友的著作为例
,
总是爱自己校对,自己设计封面装帧,在书的形式上头,他是从不马虎的。关于封面问题,胡同意向的看法.封面图案设计要配合书的内容,也正像衣服要配合人的身段。不但封面要有适当的图案设计,封面上的题目字体.也不应当马虎。有的书,封面上印、的图案字,甚至一时不容易认出来,这xx要不得。而且,愈老考虑得相当全面,他说:“封面、装帧和印刷,不应当只是求美观,不注意到实用和经济。为了读者大众的利益,书的印刷要适合于实用,并且不太花费,这是必要的。但是照顾到实用和经济,仍然是可做到美观的,美观有时也不一定要花费钱才做得到。”
就五十年代初的情况而言,他指出:“我们的编辑工作者往往不大关心封面设计,我们的艺术家也往往不把设计封面图案和插图当作一件重要的艺术工作
。这种情况不纠正过来 ,
书的封面总难得搞好。”这位中国新文化出版事业开拓者,对于书籍的形态怀抱着一种创新的希望:“不但每一本好书都应当有它的独特的风格,每一个认真的出版家,对于所出版的书的形式,一般都保持一种他所特有的风格。甚至可以说,每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所出版的书在形式方面都有独特的民族风格,也就是书的民族形式。我们并不主张保持书的旧民族形式——线装书的形式。可是我们必须从现在起,创造一种书的民族新形式。这就是说版本式样,标点行格,插图装帧,甚至纸张印墨,都要有一定的规格,并且要符合于中国人民所习惯的一种情调,而不是随便模仿外国书的式样而又没有模仿好。”这不仅仅是对于当代装帧艺术家的热望,主要是对于我国整个出版业的期待。
关于书的形态问题,问题,在五十年代初提出后,虽然出现一些短暂的认同,不久由于极左思潮逐步汹涌,以示尊意的朱红与金黄挤满了画家的颜色碟。千林暗,百卉残,新制线装书成为几上清供。待到玉宇澄清,装帧艺术家的案头才得七彩并
陈,书籍开始有了新衣 。装帧设计被承认是一种大有讲究的学问 ,非同小可的艺术。沉寂无闻的书籍形态的论见被当作新颖的学科
提出来了。这都是出版事业喜人的动态,复延的海报,文化艺术遭受践踏的伤心史终于开始结束了。
现今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 中国书业中装帧设计艺术的春天到来, 经历风雨的老装帧艺术家受到热忱款待
,书店和书摊上颜色缤纷。可惜有极少数书本子,却被打扮得像弱智而轻狂者穿着不合体的花袍子摇摇摆摆地上场来了
。不能忘记,书籍的外部形态,运用图案、形象和色彩等艺术手段,经由直观表现其内容性质,思想趋向,价值寓意,品位风格,让读者仔细端详后自动掏钱购书。其效果是既演绎内容,而又发扬内容,体现总体思考和内外相应的功能。装帧设计与正确内容相辅而行,统一建构了一本好书,并不能单靠披上一件花袍子。#p#分页标题#e#
当前装帧艺术家面临着不少新问题,首先请记住《庄子·养生主》中“薪传”的提示,我们许多卓有成就的老艺术家朋友,要热情伸手提携雄姿英发的新生代,同时关注电脑给装帧设计工作带来的活力。与装帧设计工作密切相关的管理者及编书人,尽速xx对于此项工作认识上的盲点和误区,给予应有的尊重与必要的支持,从整体上考虑对图书形象的装帧设计,透过艺术性来反映民族性与现代感。还企盼工业领导人,尤其是造纸工业{ldz},关注体现国家科学文化水平的书籍生产者的需要,勿忘考虑装帧材料各样花色品种的生产与供应,热忱而有效地帮助出版业的发展。书籍的外部形态,也不能xx责望于装帧设计艺术家,迫切需要社会有关各界人土,首先是出版业管理者、书业经营者、作者
、编者和出版者, 共同协作,相互努力,彼此促进才会收效 。犹记儿时
,我们祖国总被蔑称为“东亚病夫”,“一盘散沙”,“五分钟热度”。俱往矣,快半个世纪了,我们不是早已听过挥手呼喊“站起来了”吗?
欢迎访问与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