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港企调研报告:九成缺劳工工资升两成_连接器英才网_百度空间

连接器英才网: 6月8日新闻:

  随着金融危机阴霾渐散,劳工成本却日益上扬,珠三角代工企业到底情况如何?路在何方?

  日前,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以下简称香港厂商会)和香港贸发局向南都提供了其不久前针对珠三角港企所做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今年以来,珠三角港企 劳工短缺逾两成, 劳工成本上升17%,成为影响代工港企盈利的{zd0}因素。为此,大部分企业打算通过提升技术、购买设备、研发产品等来升级,超过三成的企业则打算迁出珠三角,搬至周边地区或省份。此外,一些大型生产商准备将部分低端生产程序转往国外。

  仍以代工为主

  香港厂商会的调研涉及222家港企,其中160家目前在珠三角从事生产业务,调研报告主要以这160家为分析对象,主要来自电子、成衣、塑料、金属、纺织、食品等行业,六成多采用独资方式,并且集中在深圳、东莞和广州三大地区。它们中的六成半在1985年至1999年期间首次赴当地投资,颇具代表性。

  从业务营运方式来看,上述港企分为三个基本类型,包括OEM、ODM、OBM。其中,OEM(原设备生产)是指按客户提供设计、规格和指定品牌制造产品;ODM(原创设计生产)指自行设计、由客户确认后再使用客户指定的品牌制造产品;OBM (原创品牌生产)则是使用自己的品牌进行生产或销售。

  调查结果显示,OEM仍是珠三角港企的主导业务。接受调查的159家港企中大多数(83%)都涉及O EM业务,涉及ODM和OBM业务的企业亦分别占49.7%和37.7%。

  如果按OEM向ODM、OBM发展的阶段来划分,调查中处于OBM、ODM和OEM阶段的企业分别有60家、48家和49家,各占37.7%、30.2%和30.8%;三个发展阶段几乎是平分秋色。

  然而,对比香港厂商会2001年的调查数据可发现,虽然涉及O BM业务的企业,无论是在公司数目的比重还是O BM业务占销售额的平均比重均有所上升,但幅度轻微。对此,厂商会总结认为,时隔10年,港商在品牌业务上的实质进展并不算显著。这在一定程度上亦反映品牌创建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知易行难。

  劳工短缺逾两成

  根据香港厂商会的调研报告,今年尤其是4月份以来,跟原材料上涨、人民币升值以及买家压价等相比,劳工成本上升,是对珠三角港企{zd0}的影响因素。同时,香港贸发局于今年4月所做的两份调查,也得出同样结论。

  就该会调研的上述160家港企来看,目前在珠三角的员工规模平均为991人,略低于前两年。根据加权评分,最令这些港企感到困扰的因素中,{dy}个就是劳工成本上升;其次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法规引致额外成本和风险、人民币汇率变化的风险、买家压价、劳动力短缺等。如果把劳工成本上升与劳动力短缺的两项评分相加,可以看出,劳工因素的影响远超其他因素。

  160家港企中,150家即九成以上的港企都遇到劳工短缺的问题。如果按缺工率估计,整体的缺工人数为29517人,占160家港企在珠三角总员工数目的20.8%,即平均每家企业短缺197名工人。

  根据香港贸发局于2010年上半年进行的调查,超过一半受访公司表示,过去6个月它们或其供应商曾在内地遇到劳工短缺问题。

  劳工成本上升17%

  与劳工短缺相伴随的,是劳工成本上升。据香港贸发局测算,过去6个月珠三角工资水平平均上升约17%,令总生产成本增加4%至6%。

  今年以来,内地一些沿海省市相继调高{zd1}工资。而在港企集中的广东省,2004至2008年间各市{zd1}工资增幅由25.7%到35.6%不等。2010年5月1日起,广东省的{zd1}工资再次调高,平均增长为21%。香港中华厂商会对此的评价是:“一口气追回了过去两年冻结的幅度。”

  骤然上调的工资,使不少港企压力倍增。根据香港贸发局于2010年{dy}季和第二季进行的调查,遇到内地劳工成本增加问题的受访者中,平均工资水平于过去6个月上升了约17%。

  在不同行业的成本结构中,工资所占的比重各有不同。以制衣业为例,工资占总生产成本大约20%至30%,假如其他因素不变,过去6个月工资平均上涨17%,加上社保费增加,导致总生产成本上升4%至6%。

  事实上,过去数年中国的劳工成本持续上升,已整体高于大部分亚洲新兴产地的平均工资水平。香港贸发局为南都提供的资料显示,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于2009年就日本公司在亚洲的业务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日商付给中国工人的平均工资约为每年4000美元,越南的水平约为2000美元,孟加拉国约为1000美元。

  尽管如此,工资调高以及内地经济的发展,使得离家在珠三角打工的劳工更期望工资进一步上升。香港贸发局调查发现,珠三角港企正因此面临新的压力,不仅需要调升工资水平以维持稳定的工作人手,而且人力资源管理也出现新问题。

  三成企业考虑迁厂

  在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同时,过去一年,特别在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期间,珠三角港企还受到来自海外买家的越来越大的减价压力。这使以出口加工为主的港企,原已微薄的利润更见萎缩。

  在香港厂商会看来,上述调查和数据,无疑再一次证明去年以来被论述过无数次的观点,即中国劳工以低工资无限供应的神话已经破灭,珠三角以劳动密集、出口加工型为主的产业体系必须洗牌调整。

  怎样调整?大部分企业首先考虑的是升级。根据香港厂商会调查,今年采用提升技术、采用先进机器设备、设计研发产品等各种产业升级策略的企业,其比重大多比去年高出10至20个百分点。

  另外,转营贸易和搬迁的企业比重分别达14 .4%和33.1%,均大幅高于2009年的6.6%和23.5%。接受厂商会调研的160家企业中,有53家打算搬厂,其中24家会迁往珠三角较落后地区,6家迁往环保工业园,亦有17家企业表示会搬迁到内地的中西部地区,例如毗邻广东省的中西部省份。

  面对持续上升的劳工成本,除搬迁外,港企正兴起另一种趋势,即调整部分生产安排。据香港贸发局调查,一些大型生产商,例如鞋履生产龙头裕元工业,打算把部分大众化的低价鞋履生产,转移到内地的内陆地区和其他亚洲国家。至于高增值和技术层次较高的鞋履,则仍在珠三角生产。

  香港贸发局高级经济师黄醒彪分析,随着中国转向生产高增值产品,厂家把部分低增值生产活动转移到其他亚洲新兴供应地,此举可视为区域生产链的延伸。

  观察

  中国劳工优势依然强劲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中国劳工成本上涨,并如前述,已高于大部分亚洲新兴地区,但几乎没有港企打算整体搬迁到国外。对此,香港贸发局高级经济师黄醒彪分析,虽然中国劳工成本较高,但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也更胜一筹。据估计,中国制造业每名工人的平均产值明显高于越南、孟加拉国和柬埔寨。中国制造业的劳工生产力增长,在亚洲新兴生产基地之中也居于xx。

  此外,与越南等地依赖进口不同,中国有不少发达的工业集群,上下游产品供应充裕,例如珠三角众多的紧密联系的批发市场,可充当不同生产商、零售商和客户之间的平台,减省其时间和成本。

  一名在亚洲区采购产品的香港服装采购员指出,东南亚国家可以供应大批量的简单产品,成本较低。不过,假如是设计精良、需要较高技术水平、订购批量较少和交付期较短的时装,中国仍是{sx}的生产地,尤以珠三角为然。



郑重声明:资讯 【珠三角港企调研报告:九成缺劳工工资升两成_连接器英才网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