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乌拉尔斯克-曾经的“苏维埃天堂” 俄罗斯浓缩铀基地巡礼

新乌拉尔斯克-曾经的“苏维埃天堂” 俄罗斯浓缩铀基地巡礼

2010-05-31 09:36:38 阅读40 评论0 字号:

       这里曾被苏联人称为“最幸福的城市”,因为那里应有尽有,物资丰富,当地居民从不为吃穿犯愁,与商品严重匮乏的其他地区相比,这些治安好到几乎没有犯罪行为的秘密城市简直就是“共产主义世外桃源”。

       因为没有一个贼能来到这里,或者活着出去。这里执行着严格的通行审查制度,城市被层层的铁丝网包围,荷枪实弹的军人驾驶军车来回巡逻,如果发现有人非法闯入,军人有权将其当场击毙。

       封闭的环境为这里制造出一座世外桃源。这是一座掩映在俄罗斯乌拉尔低矮群山中的一个有洁净的空气和宁静的小镇,位于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西南部。在这里的街道上,行人在悠闲地漫步,小鸟在尽情啼鸣,似乎对机器的轰鸣充耳不闻。这里的人待遇优厚,从不为钱发愁。停电、停暖气的事情几乎从没发生过,体育馆、俱乐部、幼儿园运转正常,还有配套设施齐全的山地滑雪场。无人抱怨医疗保障体系不好,人口出生率也没降低。人们衣着整洁,只不过款式、颜色过于单一,好像是一个单位统一发放的。汽车行驶得很慢,莫斯科人走路都比这里的汽车快。剧院里每天都有演出。

新乌拉尔斯克-曾经的“苏维埃天堂” 俄罗斯浓缩铀基地巡礼 - 博浪沙 - 博浪沙 的 博客

                                                           看着这世外桃源般的美景,你很难把她与恐怖的核武器联系起来

       人们生活简单、平和,衣食无忧,但永远不能离开这里,这是个被缠满铁刺的电网包围着的“天堂”。“30年前,丈夫刚把我带到这里时,我差点哭了”,一位女居民这样说,“现在习惯了,没什么好怕的,生活很安宁。我已不羡慕生活在莫斯科的朋友们了。这里没有麦当劳,但也不会发生汽车爆炸。”

      上涅文斯克,第15799xx,第813厂,斯维尔德洛夫斯克44号,新乌拉尔斯克———这个城市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名称。在地图上找不到它,从前如此,现在也是。这个苏联时期就开始出产离心机(浓缩铀的设备)的绝密城市,现在依然保持着与世隔绝的状态:这里没有新俄罗斯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暴富的阶层),没有金融寡头,也没有喧嚣的政治气氛。街上看不到xxx、“麦当劳”和外国车。整个神秘城市完好地保留了苏联模式,这块“苏联绿洲”引起了很多人对往昔简单、平和生活的怀恋。

新乌拉尔斯克-曾经的“苏维埃天堂” 俄罗斯浓缩铀基地巡礼 - 博浪沙 - 博浪沙 的 博客

 

        这就是苏联时代留下来的秘密城市。正式名称是“俄xx保密行政区”。秘密城市是上世纪50年xx始的核武器竞赛的产物,重点研制和试验核武器、航天器、潜艇,组装导弹和弹头,苏联在军备竞赛中取得的成绩大部分出自于这些地方。为建设这些核城,国家动员了当时{zyx}的科学家、工程师,在位置上特意挑选最偏远、最封闭的角落,主要集中在乌拉尔山以东地区,俄xx原子能署署长助理诺维科夫说:“我们的(核工业)城市全在企业周围生存。50年前xxxx人并没有看地图,也没有说随便选个偏僻的城市建设xx核中心,但在当时的实践中都是特意选择一无所有的地区,砍掉密林中的树木,就在企业附近的空地上建设城市。”

  这些城市在地图上没有标识,没有路向指示,邮寄地址同样保密,只有信箱和代号。城市隐藏在密林之间,周围全是由铁丝网围墙组成的安全带,有数道检查站。这里的工作人员,甚至是他们的家人,只能在极特殊的情况下才可获准离开核城,因为他们都是国家秘密的守护者,他们自愿放弃宪法保障的xx行动自由。

  在苏联时期许多年轻的科学家情愿来到这里献身国防事业,城内生活非常便利,工资高,福利好,各方面的待遇都是全国其他任何地方无法比拟的。国家全力保障所有生活必须品,即使是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这里商店货架上的物品仍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新乌拉尔斯克-曾经的“苏维埃天堂” 俄罗斯浓缩铀基地巡礼 - 博浪沙 - 博浪沙 的 博客

新乌拉尔斯克-曾经的“苏维埃天堂” 俄罗斯浓缩铀基地巡礼 - 博浪沙 - 博浪沙 的 博客

 虽然商场里的货物不那么称心如意,但比起其他城市已经强很多了,因为他们从来没有体会过排队之苦

       新乌拉尔斯克拥有一个在世界上都举足轻重的工厂———乌拉尔电子化学联合企业。该企业生产了苏联{dy}批原子弹的填料、核潜艇的反应堆燃料和核电站的燃料,是世界上{zd0}的铀提炼厂。铀原料六氟化铀从其他生产核产品的企业运到该厂进行浓缩。在铀提纯的复杂生产链条上,浓缩铀是最需要精密技术的。该企业有24名科研人员获得过列宁奖章、近百人获得过{gjj}奖励。美国核电站所需要的铀一半是俄罗斯生产的,其中相当大的份额产自新乌拉尔斯克,俄罗斯每年因此有5亿美元的进项(2002年数据)。

        在xx矿石中铀的三种同位素共生,其中铀235的含量非常低,只有约0.7%。只有把其他同位素分离出去,不断提高铀235的丰度,它才能用于制造核武器。这一过程也就是我们通常所称的“浓缩”。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铀浓缩方法有气体离心法、气体扩散法和激光法等。而离心机则是实施这一方法的关键设备。   
       气体离心工艺的基本原理是:六氟化铀气体被压缩通过一系列高速旋转的圆筒,或离心机。铀-238同位素重分子气体比铀-235轻分子气体更容易在圆筒的近壁处得到富集。在近轴处富集的气体被导出,并输送到另一台离心机进一步分离。随着气体穿过一系列离心机,其铀-235同位素分子被逐渐富集。与气体扩散法相比,气体离心法所需的电能要小很多,因此该法已被大多数新浓缩厂所采用。

新乌拉尔斯克-曾经的“苏维埃天堂” 俄罗斯浓缩铀基地巡礼 - 博浪沙 - 博浪沙 的 博客

 

气体离心法浓缩铀原理图

新乌拉尔斯克-曾经的“苏维埃天堂” 俄罗斯浓缩铀基地巡礼 - 博浪沙 - 博浪沙 的 博客

 俄罗斯的气体离心机

      装有气态的六氟化铀的离心机以1秒钟1500转的速度,好像陀螺似的疯狂旋转。这个“陀螺”不用维修,可以不停地转下去——20年,也可能30年。在工厂的车间里有数十万个离心机。车间很大,好像一个大百货商店。负责回答我的问题的工程师骑自行车在车间里活动。自行车是这里惟一需要用人力驱动的机械,其他设备全部都是自动化的。车间里十分安静,没一点噪音,分离厂厂长瓦吉姆·拉耶夫说:“有一次美国人来参观,以为生产停止了,因为听不见一点声音,简直静得连一只苍蝇飞动的声音都能听见。在美国的车间里噪音大得像在体育场,那样就需要多消耗30多倍的能量。”

新乌拉尔斯克-曾经的“苏维埃天堂” 俄罗斯浓缩铀基地巡礼 - 博浪沙 - 博浪沙 的 博客

新乌拉尔电化学厂的车间,成千上万的气体离心机级联在一起,昼夜不停地旋转,生产着高纯度的浓缩铀

 

新乌拉尔斯克-曾经的“苏维埃天堂” 俄罗斯浓缩铀基地巡礼 - 博浪沙 - 博浪沙 的 博客

新乌拉尔斯克-曾经的“苏维埃天堂” 俄罗斯浓缩铀基地巡礼 - 博浪沙 - 博浪沙 的 博客

新乌拉尔斯克-曾经的“苏维埃天堂” 俄罗斯浓缩铀基地巡礼 - 博浪沙 - 博浪沙 的 博客

新乌拉尔斯克-曾经的“苏维埃天堂” 俄罗斯浓缩铀基地巡礼 - 博浪沙 - 博浪沙 的 博客

工人们在仔细地调试安装设备,他们已经是这个秘密城市的第二、三代了

新乌拉尔斯克-曾经的“苏维埃天堂” 俄罗斯浓缩铀基地巡礼 - 博浪沙 - 博浪沙 的 博客

除了浓缩铀,这个工厂还生产种类齐全的同位素  

  但这些城市一旦开放会不会像埃及法老的木乃伊一样,一见空气就毁掉了呢?因为它的秘密不存在了,价值就不存在了。在新乌拉尔斯克已经可以看到一些细小的变化。比如xxx,曾经开张营业,可是这里的“土壤”不适合它生存,荒弃已经3年了。在列宁街上还出现了婚姻介绍所,这是当地人的性革命。在过去,两个人只要谈恋爱就必须结婚,情变就等于叛国,视同向国外情报机构泄密。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跨越千山万水,从繁华的地方来到这里,建成了世界上{zh0}的核武器生产基地,他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他们仿佛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并不想改变现在的生活状态,而是希望停留在过去的生活方式中。

  这里的人们已经在担心新事物会把他们平静的生活打乱,担心开放后,科学对人们不会再有那样强烈的吸引力。“我们是最早、最成功地解决了世界上最复杂的科学难题的人,但我们过着极其简单的生活,从事科学研究对我们来说是最有意思的事情。”科学院院士尤里·卡冈这样说。 

       冷战结束后,国防支出急剧减少对绝大多数秘密企业产生较大影响,对核城居民来说就是真正的休克。老一代人至今仍然耿耿于怀,年轻一代根本不理解成千上万人为什么甘愿牺牲自由,中间一代人痛定思痛,放弃军事科研,开始经商赚钱。

  现在45个秘密核城内大约生活着100万人,苏联解体、俄罗斯经济衰退对这里的生活产生了较大影响。财政拨款逐年减少,工资不断降低,甚至低于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福利待遇大幅缩水,环境仍然没有改善,偏僻、荒凉、落后,受到外部世界和文化冲击的年轻一代人心思走,人才流失严重,青黄不接,局势非常严重。

       俄政府积极支持秘密核城利用自身科技优势,发展民用核研究领域,转产商业项目,开放搞活,吸引外资,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如今已经闯出了一些成功的发展模式,新乌拉尔斯克不久前建成了一个制药厂。公司目前也做很多民品:异型材塑料 ; 录音带 , 录像带 , 录音带 , 录像带 ; 电子电表;  变频异步电动机; 家用塑料制品 ; 真空干燥,木材防腐 ; 陶瓷产品 ; 金属板制造服务等。
       俄xx原子能署署长助理诺维科夫指出,核工业城可以利用科技优势,创办科研机构和综合性大学,也可以进行与核领域没有直接联系的合资生产,现在应当制订一种机制,允许本国公司,包括外资公司,参与生产,创造就业机会,增加税收。
 

不过,对很多秘密城市里的市民来说,“铁丝网”是他们的保护伞,使他们免遭历史风暴的冲击。苏联解体后,社会动荡,这里没有受到波及;前几年实行的福利货币化改革对这里百姓的影响也不大。正因如此,大多市民打心里不愿意摘除“保密行政区”的帽子。一项民意调查显示,93%的市民愿意自掏腰包,以维持当地的驻军和哨卡。而市长热线接到的最多的市民意见是“不要解密!”

市民们的忧虑不无道理,目前俄社会治安不佳,如果“保密区”的帽子被摘除,这里还能过上平静安定的生活吗?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历史上的今天-->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新乌拉尔斯克-曾经的“苏维埃天堂” 俄罗斯浓缩铀基地巡礼】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