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工程,请政府倾听百姓心声_思考着的思考者_百度空间

          本不该在这么个政治敏感日写这篇疑似会被跨省,啊,都不用跨省都能找到我的博文,但是,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而边界或者说衡量标准则为是否损害到个人的利益,这就是这个残酷的社会的潜规则……

          当我打下这文章的标题的时候,那几个钢叉大字实在让我有些胆颤,毕竟被跨省的“榜样”是血的事实,而且这篇博也不符合一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报道套路,可是我就是想说说一个小市民对政府民生工程的看法!

          首先,我确定、一定、以及肯定我是一个没有脱离低级趣味的人,而且貌似这程度还是垫底的,热爱八卦也爱指点江山,说的直白点,带着点八婆的气质又有点愤青的倾向,如果各位不习惯这样的性格,那么请点击右上角的关闭按钮,因为这篇文章接下来的观点可能会让一部分和谐社会的“卫道士”或者说“清道夫”胃部不适,或者在此基础上造成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精神和物质的损失均与我无关,对此,我只能表示深深的歉意。

          当然,能看到这句话的童鞋,我必须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

           光头所在的地方是福建的一座三线城市,这个不能讲太细,并谢绝跨省,谢谢!这座城市的神奇之处就在于虽然只有巴掌大的面积、在山间河谷折腾出了一座城市,而极端保守闭塞的交通之下,顶着全国所有城市物价第13位的“光环”,蹦跶于综合实力排名62位的地位,被赋予了重要战略地位的意义,享受着全国卫生示范城以及优秀旅游城市的称号,而基础设施却极端落后,空气质量奇差xx,交通航线令人发指……

          你能够想象如果两年前泉三高速没有开通之时,到厦门可以花上7小时在山地丘陵间颠簸的感觉么?最为神奇的是这居然在同一省份,却无法实现五小时交通圈;

           你能够想象一座机场从90年代初期修建到2010年,依然处在半搁浅半动工状态的4C级民用机场这些年停工、开工了多少回么?

          你能想象在一座城市中,没有公交优先车道,没有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车道,没有出租车专用车道,在某些黄金路段甚至没有人车分流这一最基本的道路设计都没有?

          那么,如果想围观上述奇观,请到三明吧……

          最近这段时间,政府终于打算弄点民生工程了,江滨那段路实在无法用破旧来形容,柏油的马路搁十年前是每年一小修,三年一大修,时至今日依然可以看到颜色深浅不一的柏油,这些自然都是后期修补的结果,这些年总算要折腾对台的战略地位,好歹把国道、高速翻修了一下,可是脑残的环岛设计依然千年不变,该设红绿灯之地居然该设环岛,黄金十字路口绿灯的时间只能用光阴如水来形容,稍微慢半拍那就再等个一分半钟吧,反正几乎只能用小跑才能过那条本不算宽的马路。

           你要是二车道是常见也罢了,四车道是主干道也认了,咱也不奢望每条路都像江滨路一样六车道,毕竟山地河谷地区咱也不能要求像平原地区一样搞得条条大路通罗马一样,但是麻烦质量能不能好一点?使着纳税人的钱,不要说城市形象了,扪心自问下是否对得起民众?我们也知道中国特色的工程建设,也不求像德国一样管用70年,只求不要年年都修路成不?另外,亲爱的政府,难道要划分出一道非机动车道很难么,你让自行车情何以堪?啊,还有那地下防空洞改为地下停车场这个要求难道很难实现么?你就忍心看着本来只有三车道的干道上被停在一旁的小车占了一道,公交车占了一道,再让机动车占了一道,然后让非机动车去喝西北风?

          啊,忘了今天要说的是那什么民生工程,不错,亲爱的政府终于在越来越多的抱怨声中倾听民意了,也终于拨款下令修路了,也终于开始有所改观了,这就仿佛潘多拉的魔盒,一旦打开,你才知道是洗具还是杯具……

          改造计划出来的时候,还是很多民众支持的,毕竟忍受了这么些年,过着担惊受怕的日子,总是觉得人车不分流哪天会驾鹤西去的担心总算能xx了,但是没有过两天,这个改造计划的脑残之处就体现的淋漓尽致……

          在主干道江滨路上,从大桥到火车站,那样浩浩荡荡的几公里的路全部开挖,没有一段是好的,工程自五一拉到了十一,而且是围着修,让原本六车道都显得狭窄的车道“摇身一变”只享受三车道的“二奶”级待遇,搁着公交车也抢,货车也挤,私家车自然也要求分一杯羹,机动车非机动车一下子全部亢奋了,可着劲向着那狭窄的车道上玩了命的挤,交通近乎崩溃。然后,更大的惊喜来了,某天早上起来,你会惊喜的发现,公交车改道了,当你来到上班上课的地点时已是日晒三杆,而这一切都是毫无征兆的,这多么惊喜啊!自然还没完,当交通拥挤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之时,那就能忍受了,可是你能想象一旦下起暴雨之后那个带着泥浆的水是如何在街道上“水漫金山”的么?顺便说一句,这座城市的排水系统和那的道路设计一样脑残到无下限,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日子还是要过,耐力就像海绵,挤一挤还是有的……

            就这样,还不容易忍到了六月出头,每天也习惯了随时在耳边炸响的喇叭声,也能习惯旁边一辆机动车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强势插入稍微空闲的车道,也能习惯漫天的尘土或者泥泞的道路,也能习惯行无定踪的公交车,甚至连上班上课也有了{jj1}的迟到理由……

            然而,暴风雨前总是平静的,没人骂不是说所有人都唱赞歌,同理,没人反对也不代表所有人都同意,悲哀的是,缺乏民调组织来调查下群众的真实感受,否则那群官老爷也不会成天看着当地电视台那些和谐的新闻而忽略民意了!

            对对对,就是电视台,电视台的采访那就是导火线啊,虽然比不上一战时萨拉热窝刺杀事件那么劲爆,但也可以载入史册了……

            话说前两天,十字路口处因为修路交通全线崩溃,堵车达到了近一公里,这在这样不算发达的三线城市是不可思议的,而出动了8名协警一道组织交通秩序情况依旧没有改观,反而愈演愈烈,整个大桥上塞满了车,让我有种担心这座桥的质量的感觉,既然堵着,不如下车推着我那辆该响的地方不响、不该响的地方震天响的破自行车见缝插针走一步算一步好了,而且这样的时候也是八卦的好时机,无数茶余饭后的八卦素材都取自于这样的场景……

            果然没让我失望啊!

            电视台记者来街头随机采访路人来了,主要想了解民众对政府修路的看法,怀揣着巨大的希望就这么蹦跶着小短腿向着本来就拥堵不堪的十字路口蹦来了!当然啦,这个自然不能实话实说,可是暴怒中的民众实在受不了了,忍耐已达上限,所以忍无可忍,就无须再忍,于是七嘴八舌热议起这修路方案来,当然,用了热议这么个感情色彩很暧昧的词,其实我真正想表达的是类似于骂街、口角、古惑仔,还带着点问候祖宗之类的场面,活脱脱斯巴达300勇士+勇敢的心+特洛伊+指环王+星球大战,顺便附带城管友情出演的动作片即将开场!

            “修这什么破路,越修越烂,走都没法走!”一个穿着背心的老大爷率先打破僵局;

            “每天都没法到早市买菜,列西这里的菜更贵,一点都不划算,这什么破路,怎么走啊!”极富生活气息和人文底蕴,又秉承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优良传统的大妈们也附和着;

            “我前天刚买的高跟鞋,就走在这破地方,结果鞋跟卡里面,断了不说,还害我摔在那对石头上,你看我这膝盖都破了!”一个长着大妈脸又带着少女身材的女士边抱怨边撩起裙子,引得越来越多的人的围观,但是人家恰到好处的展示了磕破的膝盖,就没更上一层楼了……

            “都不懂政府怎么搞的,神经病修什么修,而且也不懂一段段来,每天公交车改道,不知道多少人骂我说开错了方向”公交司机大哥一看场面热闹,干脆熄了火,下车一起八……

            “我孙子放学我都会吓死,你说这路上怎么走人,到处都是车”大妈们果然是八卦的先进团体!

             这话说到很多人心坎上,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记者在一旁快崩溃了,这哪里敢采访这样的民众啊,于是转向出租车司机……

             所谓天有不测风云就是,那司机嗷一口出来差点把记者噎死:“搞什么鬼路,那些破石头掉的到处都是,我车子压上去差点爆胎,政府到底会不会办事啊,不会修就不要修!”

             记者xx慌乱了,向一旁的协警求助,结果这协警也在那抱怨工资低,条件苦,嗓子都快喊哑了……

             多么喜感的画面!

             以上对话全部替换了国骂等禁忌词……

            结果回到家一看电视,明显剪辑过了,记者在采访一协警,人家面色红润有光泽的说什么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百姓的事就是我们的事,民众对政府的修路行为表示理解和支持,云云……

             我只能无语问苍天了,看到采访录像的时候,明显可以看到那协警后面还有一只手在那指手画脚,可以想象气急败坏的模样……

            我真的想说,民众要得的是真正的便民工程,而非粉饰的面子工程,中国特色的新闻报道模式不能只报喜不报忧,听到民众心声的政府才是真正的好政府!

            那些看着新闻喜上眉梢的政府官员,这是我从现场发回的报道,这是最真实的民意,也是最强健的心声!



郑重声明:资讯 【民生工程,请政府倾听百姓心声_思考着的思考者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