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呼死你" 老人一年半呼死1890个广告电话- 金融词典- reproach - 和 ...
利用"呼死你" 老人一年半呼死1890个广告电话 [转贴 2010-06-22 10:42:25]   
利用"呼死你" 老人一年半呼死1890个广告电话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w_468_60.html%20width%3D468%20height%3D6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1%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不堪短信广告骚扰 购置设备下载软件 老人一年半呼死1890个电话 竟无一人报警

北京一老者因不堪短信广告的骚扰,先是自行购买了“呼死你”设备,继而又下载了“呼死你”软件,全天候向短信广告电话“作战”。

一年半以来,被老者“呼死”的广告电话接近两千个,却无一报案或投诉。

日前,记者对此事进行采访时却发现,虽然老人的行为只针对骚扰电话,但软件下载不受限,也使得每个人随时有可能成为被恶意“呼死”的受害者。

短信广告半夜惊魂

家住北京市通州区的李老先生,以个人之力对抗短信广告长达一年半。

面对记者采访时,李老先生显得颇为紧张。“其实我这么干xx是自卫反击。”

李老先生说,他曾经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短信广告的问题,但都没有得到答复。

据李老先生介绍,他的儿子两年前到南方工作。因为要经常打电话问候父母,时间长了电话费成了一大笔开销。

于是,父子俩约定以后没有重要的事情就只发短信给父母报平安。为此,李老先生还特意学会了发短信息。“自从2007年开始,经常有短信在半夜突然发过来。”李老先生说,这些短信都是xx的、xxxx的广告,并不是儿子的平安短信。

李老先生和老伴都有比较严重的神经衰弱,每次在夜里收到短信后都很难再次入睡。

投诉没下文 自助“呼死你”

由于无法忍受那些半夜里的短信广告,又投诉无门。李老先生只能自己想办法。

2008年3月,李老先生偶然在中关村电脑市场发现了一款和录音电话结合在一起的“呼死你”设备,售价3000多元。“我马上就买了。我当时想,既然执法部门管不了,我自己‘呼死’他们的电话。”李老先生说。

随后,李老先生又买了录音电话。他还很认真地在录音里录下一段话:“警告广告发送者,你们的行为已经违法并且严重扰民,请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并到相关机关接受处理!”

李老先生先是拿自己的手机做了一次实验,他把自己的号码设定为被呼号码。

结果机器一启动,他的手机就响个不停。但每次一接起电话,听到的就是他的那段“警告录音”。

此后,李老先生把自己手机里上百个短信广告的电话号码都输入了“呼死你”系统,并且把“呼死”的频率设定为全天候,只要对方手机一开机,就会一遍遍地接到老李先生录制好的“警告”电话。

电话费激增升级为网络版

但就在李老先生为自己的办法感到兴奋时,一张近千元的电话单摆在了他面前。

在支付完高额的话费后,李老先生不得不暂停了“呼死你”系统。

“停了没几天,我们邻居家一个孩子告诉我网上可以免费下载‘呼死你’软件,而且通过网络电话‘呼死’对方也是免费的。”茅塞顿开的李老先生当即就去了中关村,花了3000多元买了一台电脑。在那个孩子的协助下下载了“呼死你”软件。

李老先生统计的短信广告电话数据

名称 条数 号码显示地域 集中发送时间

xxxxx 885 过半数在北京 月初报税日前后

房地产广告 363 过半数在北京 常年

各类办班广告 160 过半数在北京 寒暑假前后

xxx转账诈骗 103 过半数在外地 常年

xxxx违禁品 98 过半数在外地 常年

xx追账 68 过半数在外地 常年

xxx件 65 过半数在北京 常年

酒店餐饮广告 58 过半数在北京 换季前后

卖淫招嫖 47 过半数在北京 常年

走私汽车诈骗 43 过半数在外地 常年

●专家解说

涉嫌违反《广告法》

参与制定了我国打击短信广告泛滥的一系列法规起草工作的中国法学会刑法专业委员会会员张平指出,李老先生的数据显示,刑法打击力度小、违法犯罪成本小、获利可观的广告数量最多。“以xxxx为例,现行刑法规定一次性倒卖50张以上才构成犯罪。”张平说,xx假xx的利润却是惊人的。一般一张xx可以开出几万甚至几百万的数额,xx者按照数额的比例获得利润。

张平还指出,由于xxx转账、xxxx等广告都属于诈骗型的广告,一旦被追究刑事责任,将依据诈骗得到的数额判刑。

至于以走私汽车为诱饵实施诈骗的,由于其一旦得手数额巨大,判刑也比较严重,所以这种短信广告的数额也是最少的。

张平表示,这些短信广告都涉嫌违反了《广告法》及一些新近出台的打击短信广告的法规。“但目前遗憾的是,没有哪个部门愿意单独对这些广告进行治理。”张平表示,无人管是这些短信广告泛滥的重要因素。

呼死近两千电话竟无一人报警

自从使用“呼死你”软件进行网络呼叫后,李老先生还把亲属和邻居中收到的短信广告电话纳入其中。“一年半里,被我呼死的号码达到了1890个。”李老先生兴奋地说,他每个月都会选择出几个号码来验证自己的成果。“不过我还是比较担心。一旦那些广告发布者报警,xx再说我违法该怎么办。”这也是李老先生在采访中坚决不出镜的原因。但他同时表示,这一年半里,没有一个人因为被他“呼死”而报警。

采访中,记者在李老先生登记的电话号码中随机抽取了10个拨打过去,结果这些号码全部停机或是成了空号。

●记者投诉

多个部门“踢皮球”

目前,我国对于短信广告的打击由各级工商、公安、城管及电信运营商联合进行。

随后,记者以收到一条xx假xx短信广告为由,分别向上述多个部门进行电话举报。

记者首先从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得到的答复是:“这条广告涉嫌倒卖xx的犯罪行为,你还是向公安举报吧。”

而警方给出的答复则是:“这条广告的内容是假xx,应该向税务机关举报。”

记者随后又致电北京市国税局,但工作人员以记者收到的只是一条倒xxxx的短信广告为由,又把球踢回了工商局。

最终,记者联系到了工业与信息化部反垃圾广告举报中心。但该中心只负责受理,真正的查处还得依靠上述部门。

●名词解释

“呼死你”

最早是一款民用手机xx系统软件,后来被公安和城管部门采用,专门用于“呼死”街上乱贴的小广告上的电话,直至对方电话的正常通信陷入瘫痪。“呼死你”也因此得名。

本版撰文/记者王洪禹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f_200_200.html%20width%3D200%20height%3D20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2%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郑重声明:资讯 【利用"呼死你" 老人一年半呼死1890个广告电话- 金融词典- reproach - 和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