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石产业“三步”跨入文化新纪元_萧凇菱_新浪博客
(2010-06-03 13:41:18)

 

 

巴林石产业“三步”跨入文化新纪元
2010年03月09日 04:48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30多年的坚守,意味着什么?对于一个人来说,这意味着而立之年从习惯于索取到秉承着对自己未来的承担、责任和付出,更意味着身份的蜕变,而闻名遐迩的巴林石以及巴林石文化又何尝不是岁月的积淀呢?

  石产业xx“三级跳”

  实际上,新中国成立以来,这种1亿4千多万年前形成的古老而又神秘的特殊宝石,经历着“深居闺中无人问”的尴尬。收藏家和经营者习惯于成吨、成车地购买,而几十元、几百元一吨的价格在当地百姓眼中并没有更深层次的寓意。

  据说,距巴林石开采地——特尼格尔图山较近的农牧民,在盖房子、垒猪圈时都喜欢用这种五颜六色的石头做根基。当时,人们并不知道那一块块统称为巴林石的鸡血石、福黄石、冻石、彩石和图案石竟是后来“一块石头换台车、一块石头买座楼”的宝贝。

  直到1973年,内蒙古草原上一个仅有几十人的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在赤峰市巴林右旗大地腾起。30多年来,这个依靠人工开采、设备落后、产能低下的小企业在巴林石人艰苦创业精神的感召下,凭着一腔热情,开始了艰难的求索之路。

  上世纪80年代,巴林石迎来了转机,多彩的巴林石xx草原人走向了外面精彩的世界。搭乘改革开放快车的巴林人,通过整合社会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改革管理体制、开拓经营市场等措施,享受着跨越式发展带来的实惠。这一年,靠生产巴林石走过来的这家小企业宣告成立巴林石集团。

  此后的日子里,巴林石集团励精图治,在地质、矿产、工业、商业、旅游、文化和艺术领域一展拳脚。以巴林石集团为主体经营,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巴林石营销网络,目前已有从业者两万余人,年产值达20多亿元。如今,俨然是巴林右旗经济文化支柱产业的巴林石产业不断提升着中国石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

  在产业层次不断提升的同时,巴林石开始在全国珠宝玉石行业暂露头角。独树一帜的个性使其顺利成为中国四大名石中的一员。随后,中国候选国石、中国三大彩石、中国四大印石等美誉接踵而至。

  2008年8月28日,当巴林石{gjj}矿山公园揭牌时,来自国土资源部、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以及福建寿山、浙江昌化等地的领导和客人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人们没想到,一座开发了几十年的矿山,并不是满目疮痍,却是青山依旧、环境雅然。”当时陪同的巴林石集团总经理杨春广介绍,这是因为我们从一开始就坚持恢复植被、保护矿山生态的宗旨,这也是巴林人的环保意识和观念。

  “打造中国巴林石名片”已是巴林右旗在发展巴林石文化产业中提出的战略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该旗坚持政府引导、协会组织、市场运作的原则,在确定发展空间、明确发展方向、转变组织模式和经营方式、扶持政策等方面积极努力。2009年8月,巴林石矿山公园的开园具有划时代意义。

  “建设巴林石{gjj}矿山公园,可以建立和完善巴林石文化产业链,使巴林石各种资源得到最为有效的开发利用。对于保护巴林石矿业遗迹,研究中国北方古代文明,促进南北方文化交流,更好地开发利用巴林石也具有重要意义。”在杨春广眼里,通过会展、旅游、收藏、宣传等举措,可以提高巴林石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市场销售额,形成规模化的产业链,提升巴林右旗作为“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巴林石之都”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更具现实意义的是,巴林石矿山公园的开园,标志着巴林石文化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对加快巴林石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都将发挥积极作用。

  产业竞争力的联动效应

  “过去是卖原料,现在是卖精品,今后还要卖文化……”巴林右旗宣传部部长宋国文自豪地说,巴林石已不仅仅是一种产业,更是一种文化,是巴林草原乃至赤峰市递向世界的一张名片。

  2009年,赤峰市人民代表大会将巴林石产业列为文化产业,并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发展、给予扶持”,这给巴林石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目前,巴林石文化产业已形成了以巴林石集团、巴林石矿、石城、石文化市场、石经营网点为经济实体的联动。

  产业定位好、发展前景好一直是巴林石产业甚至是巴林石文化产业发展的牢固根基和资本,而巴林人一致认同的巴林石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文化领域的竞争。

  眼下最关键的是,如何在政府等部门的支持下,使巴林石集团加强和完善营销策略,全面深入整理、挖掘和大力提升巴林石文化品位和内涵,发展具有地区特色的文化产业和知名文化品牌,推动巴林石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在杨春广看来,随着他多次外出考察和多年来对巴林石产业、巴林石文化的钻研和理解,以及一系列规划的实施,这些问题迎刃而解。

  打造巴林石的展示平台(展示巴林石发展历程)、商务平台(xx次营销)、旅游平台(以文化内涵为主、以旅游为切入点的文化旅游平台)、人才培养平台(志在打造和形成巴林石独特雕艺流派)和富民平台,成为杨春广心中追求的{zj2}目标。其中,富民平台的打造和实现持续发展是杨春广最为关心的和倾注心血最多的。

  现在,整个巴林石文化产业的项目都在为这五个平台孜孜不倦地努力着。富民才是巴林石文化产业立足之本和生存之道,这一点在巴林人的脑海中不容置疑。

  在与杨春广的交谈中,记者发现,他宏伟的规划蓝图中还预留着一块“不毛之地”,那就是,他希望在打造巴林石文化产业名片的过程中,当地百姓不仅仅是多了一个通往富裕之路的平台,而是能够利用这个平台,在实现民富的同时,提升国民素质,提升文化品位,而这或许是巴林石文化产业留给人们的最宝贵的财富!

 

 

 

中国四大名石——巴林石 中国网 china.com.cn

 

巴林石,产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的巴林右旗,学名叫叶腊石。与寿山石、青天石、昌化石并称为"中国四大印石"。巴林石色泽斑斓,纹理奇特,石质细腻,温润柔和,软硬适中,最适于篆刻印章或雕刻精细工艺品,为上乘石料,历来为中外友人所推崇,乃是藏品中之珍品。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发现,并作为贡品进奉朝廷,被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称为"天赐之石"。1973年我国正式大规模勘探开采巴林石。1978年被轻工部正式命名为中国巴林石。巴林石多次在国内参展,誉满南北东西,从港澳地区,到东南亚各国,从欧美到东瀛,几乎传遍世界,名扬四海。巴林石在出口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以来,一直受到世人瞩目。1979年在美国举办的中国工艺美术展览中,有7件巴林石展品,备受青睐。巴林石作为石文化,内涵丰富,它不仅涵盖着赤峰地区远古文明的红山文化、草原青铜文化、契丹辽文化和蒙元文化深厚底蕴,而且将以精美的石文化,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写下重重的一抹。

巴林石的分类

巴林石的分类命名,基本上采用传统印章石的品名,但也不乏自己的名份。巴林石大体上可分为鸡血石、福黄石、冻石、彩石。

巴林鸡血石,是巴林石中的{jp},其石质地温润坚实,石上斑斑血迹聚散有致,红光照人,犹如红霞映月,锦上添花。新近开采大块鸡血石,其色彩对比强烈,光彩可人,分外夺目。其大小为国内{zd0},被称为"中国鸡血石王"。

巴林福黄石,与寿山田黄石不分伯仲,被称为"姊妹石",其石质地透明而柔和,坚而不脆,色泽纯黄无暇,集细、洁、润、腻、温、凝六大要素于一身,凤毛麟角,珍贵至极,金石界素有"一寸福黄三寸金"之说。

巴林彩石,其彩色图案以xx见长,色彩艳丽多姿,纹理惟妙惟肖,美丽奇妙。巴林彩石上绚丽的色彩,流畅的线条,形式栩栩如生的水草松枝等xx画面,鬼斧神工地表现了大自然的奥妙。国内唯巴林盛产彩石,实属{dywe}。

巴林冻石,石质细润,同灵清亮,质地细洁,光彩灿烂,颜色妩媚温柔,似婴儿之肌肤,娇嫩xx。其彩霞冻石更为珍贵,洁白透明,肌体中所渗之云霞状红色纹理变化无穷,犹如一幅旭日喷薄,红霞漫天的水彩画。

巴林石的开采

据传,清代在旗北沙巴尔台的地方,有个名叫德力格尔的老艺人曾挖掘过巴林石,并将其精心雕制的巴林石碗献给旗给旗札萨克乌尔衮。乌尔衮又将此碗贡奉给康熙帝,康熙帝赞不绝口。自此以后,历代巴林王公进京,都要携带巴林石雕做为贡礼。

民国初年,热河毅军驻林西镇守使米振标曾组织开采过,但得石甚微。

日伪统治时期,伪巴林右翼旗公署曾雇佣当地群众采石探矿,将采得的石料加工成图章、墨盒之类,流入日本国至今仍被视为珍宝。在日伪《大巴林蒙古情况调查》中记载;大巴林旗公署将叶腊石做为{wy}的土特产,并建立开采机构,公布兴安西省矿业法令通告,严加管理。

建国后,1958年“大办工业”时曾开采,但得石甚少,不久“下马”。1973年建叶腊石矿,开始有计划地开采,当时有职工24人,1978年轻工部把叶腊石矿列为中国三大彩石基地之一,将叶腊石命名为巴林石,并拨款资助开采。经专家评定,巴林石的成分、色泽可与我国传统雕刻原料寿山石、青田石齐名,更在南朝鲜、日本、印度尼西亚的叶腊石之上,可与宝石、玛瑙相媲美,遂引起国内外用户注意,争相采买矿石与雕件,到1986年巴林石矿为全国17个省市近百家工艺石雕与镶嵌厂家供应原料。

巴林石为季节性开采。采矿运用立井、斜井、露天等多种方法,实行采探并举。


鸡血石王1

鸡血石王2

盛世中华

松鹤延年

夕阳红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巴林石产业“三步”跨入文化新纪元_萧凇菱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