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986年4月25日胡耀邦遗墨:
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
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
|
从1980年2月胡耀邦担任书记处总书记后,他就把思想解放的锋芒投到经济工作特别是农村改革上来了。他主要是通过制定农村改革文件和对难点问题的表态来领导农村工作的。
新华社的国内动态清样就多次得到他的批示,就我知道的,家庭联产承包、农民买拖拉机、雇工、专业户、农民长途运销和精神文明这些事都是耀邦同志批示后得到肯定的,而后在全国大规模推广的。后来从耀邦同志对新闻单位负责人谈话中得知,他认为"人们究竟要了解什么问题,要明确什么问题,希望解答什么问题,你们要切中要害地加以反映。……因为思想往往落后于形势,这就要加强对实际情况的了解,密切联系群众,密切联系干部。前些时,我对新华社内参清样很注意。"显然,耀邦同志是有意运用新华社内参来指导工作的。当时形势很怪,对农村改革占主流地位的仍然是反对声音。新闻报道从下面发起,从一个一个口子突破,最终形成汹涌澎湃的大潮。耀邦同志始终站在农村改革潮头前面,哪里难点集中就打通哪里。
农民购买农业机械这件事便是在耀邦同志批示后得到推动发展起来的。反对农业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人,有个重要的理由是联产承包责任制破坏了农业机械化,生产力水平下降,社会主义优越性被破坏乃至被扼杀。
1979年出现个人买拖拉机的,干部们全部持反对态度,认为私人购买大型农具,是违反原则的。贵州、湖南、浙江、福建等省有些部门与地县发了文件命令禁止个人购买拖拉机。我在菏泽县发现不少农民买拖拉机的事,当时县里也不同意报道。我来到黄河北的商河县张坊公社刘安邦大队找到3户社员联合买拖拉机种责任田的线索,在妇女用手抚摸拖拉机时按下快门,开始编辑也不肯发稿。后来见到新华社安徽分社写的内参材料,胡耀邦总书记作了批示,肯定了安徽农民买拖拉机的举动。《人民日报》在1981年1月18日的头版就用"三户社员联合买拖拉机种责任田"的标题,发表了这条图片新闻。这是全国较早反映农民购买拖拉机的公开报道。耀邦同志在内参上一批示,公开报道就发表了。
这些报道,推动农民购买拖拉机形成了热潮。1981年初全国私人拖拉机达3.8万台,1982年达到38.4万台,增长9.l倍。
再一个大问题是农民走进流通问题。当时各级政府对农民走进流通领域普遍持反对态度。采访中,我了解到商河县张坊公社白集大队农民走进流通领域,在市场与农民间搭起桥梁,一年向市场提供100万公斤新鲜羊肉,其中运销北京市的就达75万公斤,闯出一条发展商品经济的新路。他们是通过发展养羊到形成收购加工、运输和销售羊肉xxx的经营方式,闯开商品经济禁区的。
这件事在县里阻力很大,县里不肯评白集大队为先进单位。白集农民心里很有意见,他们向我反映不少问题,希望上面能有个答复。一是发展道路对不对,二是体制对不对,三是经销范围能不能扩大。带着这些问题,我写了调查报告。
在新华社内部刊物发出,胡耀邦同志在12月24日作出批示:"启立同志看后,转万里、润生、刘毅同志。这是一个极生动、极有说服力的例子。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山东省政府很快以文件形式,将胡耀邦的批示精神与调查报告转发全省各县,要求各地学习白集农民经销羊肉的经验,引导农民搞好流通,把农村改革引向深入。
《人民日报》农村部编辑肖俊熙很快打电话来,要我立即把调查改写成一条消息。l月20日《人民日报》第二版头条刊用了,很醒目,加了编者按,配了图片,仅仅标题便用了61个字。编者按指出:白集大队一年向市场提供100万公斤新鲜羊肉,说明农村有很大的经济活力,只要按照商品生产的规律办事,打开思路,疏通渠道,就可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白集羊肉入城进京,是一个很生动、很有说服力的例子,值得农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等部门领导认真思考。这些话便是根据耀邦同志批示精神写的。当时,人民日报不少编者按便是根据胡耀邦同志批示改写的。
当时,我和同志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胡耀邦同志作为党中央领导人对一个大队的材料作出批示,可见农村流通问题的重要。而且他批给的是中央书记处、国务院负责同志及国家农村政策研究部门、商业部门的负责同志。使人值得琢磨的是胡耀邦认为"许多问题值得思考"这句话。
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观点看这件事,觉得这个典型可以回答以下几个重大问题:一、农民已成为自负盈亏的独立经营者与管理者,成为农村发展市场的微观基础,不再是一般的生产者。二、农民致富的方式,不仅局限在土地上,而是着眼于市场,已经从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走向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三、农民已经以农工贸一体化的新型经营体制代替了人民公社垂直领导生产的体制,已经抛弃生产队建制,开始探索市场经济体制。
用现在眼光看,胡耀邦的"许多问题值得思考",已经感觉到市场经济这一步了,只是当时没有人讲这个意思。
"雇工"禁区也是在胡耀邦支持下获得突破的。山东在1980年出现了这样的事,但是报道未能发出去。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又一场姓"社"还是姓"资"的尖锐斗争。斗争的焦点反映在广东高要县沙浦公社陈志雄这个承包大户上。他承包鱼塘后,雇工两人,临时工1500个工日。1982年1月,在昆明召开的全国农业生产责任制问题讨论会上,印发了广东社科院经济所两位同志写的调查报告。认为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大规模经营,其资本主义性质是明显的。新华社广东分社记者以《广东沙浦公社出现一批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承包大户》为题,于1982年1月17日登在"国内动态清样"后,胡耀邦当天作了批示:"请润生同志注意并提醒广东省委。"杜润生于1月19日批示:"瑞芝并仲夷同志此事请酌处。"一个是"请注意并提醒",一个是"请酌处",这种温和、商量的语气,能使下面实事求是地对待问题。这事搁下两年,在1984年会议上,对文件是否写允许农村党员雇工的问题,再一次发生了争论,很多人仍然反对,而胡耀邦赞成允许,主张雇工党员多交党费。陈云说:我赞成雇工,看两年再说。至于党员雇工问题,另议。xxx说:雇工问题,再看几年,暂时不作结论。雇工出点问题,不怕;但党员雇工要慎重,文件{zh0}不写。{zh1},大家同意都没有写。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耀邦同志思想解放的程度。
到了1982年,农村改革的热点转向新出现的承包大户、雇工、长途贩运、个人购置农机具、私人开办工商业、农民外出打工等现象,社会上争论热烈,其中的焦点是政策上允许不允许私营经济的问题。一些人担心放宽这些政策,会引起两极分化,甚至导致资本主义复辟。在此期间,胡耀邦8月5日对陕西养麝困难情况反映材料批示:"总喜欢办农场、吃大锅饭、赔本,为什么不搞专业户或联户养殖"。他8月10日又批示了"要放宽贩运政策"的材料。针对说农民长途贩运是搞投机倒把的"二道贩子",胡耀邦说:"不对,是二郎神"(解决农村流通困难的"神")。胡耀邦的批示,对放宽个体、私营经济政策取得共识,起了促进作用。
在此期间,针对农民中的消极甚至丑恶现象增多的情况,胡耀邦于7月2日建议中宣部、农研室联合筹备年内召开农民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解决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的涣散软弱状况;8月4日指示农研室研究马列合作制理论;9月1日胡耀邦在党的十二大所作政治报告中重申"在农村,劳动人民集体所有制的合作经济是主要形式"。这是党的文件从1958年以后,在农村只提"集体经济",不提"合作经济",即时隔24年后,又重提农村合作经济。
值得一说的是,以上讲的胡耀邦的批示,很多是在新华社内参上批示的。新华社有一大批记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提出新鲜的材料,报道送到领导同志那里,批示最多的是担任总书记的耀邦同志。有人说,1978年的春天以后是一个文章救国的季节,日后文人谈起这段历史,一定会为自己那些文章的震撼力感到自豪。此前从来没有如此的引人注目。那时候所有的争论,无论是赞扬还是诅咒,多是围绕着文章展开的。在1980年至1982年则是新闻救国的时代,新闻记者们谈论这段历史,也会为新闻震撼力量感到自豪。此前的新闻很少能如此引人注目,一则新闻很快为总书记批示,很快的推向全国,尖锐的矛盾由此被化解,农村改革由此被推向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