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01 07:29:57 阅读1229 评论4 字号:大中小
大蒜疯涨、绿豆飙价、老崇菜搬迁、农超对接……在菜价的涨落之间,菜市场越发难以实现“xxxx”,而老百姓的“买菜经”也在悄然发生着转变,越来越多的市民热衷于去超市赶集。
昨日,北京市农业局信息中心发布的{zx1}统计数据显示,5月市场蔬菜价格下降的趋势和速度显著,月末比月初价格下降28.9%。虽然菜价降势渐显,但前一阶段超市大批基地直供的xx菜已经收买了市民的心。借助农超对接,超市的生鲜果蔬已经在价格和品种方面赶超菜市场,与此同时,不少菜市场的商户却在高菜价和低利润间挣扎。
超市价低冲击菜市场
“去超市买菜一顿饭可省下一半的开销,还不用担心菜价随时猛涨。”家住小关社区的杜女士在最近绿豆、大蒜、土豆等菜价疯涨之际学会了省钱招数,舍近求远去大超市买xx菜。
这一说法也得到了记者的证实。昨日早上8时20分,离物美惠新店开门还有10分钟,门口已聚集了数十位顾客。而在一公里内的小关菜市场,整个上午菜市场内消费者寥寥无几。
超市的基地直供xx菜是消费者趋之若鹜的主要原因。在物美惠新店,西红柿卖1.58元、xx五花肉仅售3.9元、红富士苹果卖3.99元;而在小关菜市场,西红柿为2元,五花肉为9.9元,苹果为5元。“最近周边又开了一家大型超市,客流又分出去不少,”一位经营米面粮油的摊主告诉记者,菜场内常年都有摊位转租。
根据一项亦庄地区生鲜蔬菜价格的调查,在全部35种蔬菜的PK中,亦庄某超市有20种蔬菜价格低于亦庄菜市场;在全部15种水果的PK中,该超市有8种水果价格低于菜市场,应季水果还是该超市便宜;而在肉类、蛋类的价格上,菜市场与该超市不相伯仲。
农超对接战胜商户进货渠道
超市生鲜产品价格低廉主要得益于2008年商务部、农业部开始实施的农超对接项目。通过农超对接,超市可直接到田间地头采购,而以往从农户到超市一般需4个以上环节。中间商环节的减少使得产品的采购成本至少降低了30%。
据物美集团公关总监富宇介绍,同品同质的情况下,基地直供的蔬菜售价基本比菜市场低40%。富宇介绍,目前物美超市山东蔬菜日采购量达120吨,同比增长了160%,24小时之内这些蔬菜就能从田间搬上货架。与此同时,京客隆、超市发、家乐福、沃尔玛正在全国各地布局农超对接基地。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北京8家连锁企业已在全国建立了81处农超对接基地。
相比超市大规模基地直采方式,传统的菜市场商户仍沿袭以往的进货模式。小关菜市场摊主余先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天去东昌利华批发市场进货,日运费为20元,摊位费约1100元,每天毛利只有100多元。“比如尖椒进价1.5元,零售价2元,加上蔬菜损耗,每斤尖椒就挣2毛钱。”
据了解,像余先生一样从周边中小型批发市场进货的商户还有很多。而东昌利华批发市场一工作人员称,大多数商品的进货渠道分为三种:新发地等大型批发市场、山东直接采购和其他渠道。
批发市场已打响突围战
商务部市场运行调控专家、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洪涛认为,短期内传统的农贸市场这一业态不会被超市取代,农贸市场发展目前受到了超市的挤压,但其生鲜产品的丰富度是超市无法比拟的。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可在经营模式上求变以应对困境。
据了解,大型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已开始谋变。几天前,新发地xx直营菜店落户德外大街东社区塔院胡同,因平价的蔬菜和靠近社区的购物便利获得了周边居民的欢迎。新发地相关负责人称,预计今年便民菜店将开设100家,3年左右达到1000家,形成规模效应,把蔬菜水果批发市场建到百姓家门口。
而刚刚在上周迁至新址的崇文门菜市场也开始了“类超市化”运作,30%的直采(直接从新发地进货)比例使生鲜商品的平均价格下降了三成,也促进了市场内其他柜台在保证一定利润空间下的良性竞争。
(本文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