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武青先生与马国梁先生“称量被屏蔽的电容器充电前后实验”的讨论
[5楼]
刘先生的“被屏蔽的电磁力影响万有引力”应该改成:被屏蔽的电磁铁重量与磁性强弱有关。因为两块磁铁相斥会相互削弱,而相吸则相互增强,这样就与“被屏蔽的电容器重量与充电状态有关”一样了。不管真假,起码在语言表达上是通顺了,也容易理解了。我也帮刘先生一把,不知能否接受?
[楼主]
对【5楼】说:
事情一件件来讨论,最近,讨论电容器较多,我们首先来讨论电容器。
电容器是储能元件,有充电前后两种状态。
现有物理理论及实践经验,电场是可以屏蔽的。
因此,屏蔽电容器是可行的。
也就是说,将电容器放在屏蔽盒内,电容器充电后,外部是测量不到电场力的存在,在屏蔽盒内,存在电场力、万有引力这两种力。换句话说,电容器同时受电场力与万有引力的影响。
称量:显示的数据可以是重量、也可以是质量。
因为,称量方式可以是用两只相同规格的电容器对比,也可以与现有的砝码对比。
"称量被屏蔽的电容器"人们理解很容易。
电容器有充电前后两种状态,
所以,"称量被屏蔽的电容器充电前后"实验,人们理解也很容易。
我认为,用"称量被屏蔽的电容器充电前后"实验,语言表达上是明确、易懂。
而且,从逻辑上分析,称量的结果重量或者质量分别仅有三种可能。
一、不变。
二、增加。
三、减小。
这三种可能,均不符合现有的物理理论。
从"重量"上看问题:电容器充电后存在电场力,现有物理理论讲:电磁力与万有引力不是同种力。
从"质量"上看问题:电容器充电前后,电容器的原子、分子、电子的数量没有改变,也没有核xx和核聚变现象产生。电容器充电是物理现象,没有化学反应。
这就是让现有的物理理论左右为难,也就是说,"称量被屏蔽的电容器充电前后"实验给现有的物理理论带来了矛盾。
现有物理理论没有办法解释,"称量被屏蔽的电容器充电前后"实验得到的三种可能结果。
附:逻辑的力量
<转帖>伽俐略也是一个充满着逻辑力量的伟人。自亚里思多德以来,一直延续近两千年,人们都认为自由落体与重量有关,较重的物体会较快落地。伽俐略想:如果把一个较重的物体与一个较轻的物体绑在一起,情况会怎样呢?由于总重量更重,应该下落得比那个较重物体单独下落时更快;可是,由于较轻的物体下落较慢,它因此会拖累较重的物体,使得捆绑后一起下落的速度,要比较重物体单独下落时更慢。伽俐略凭借逻辑的力量,就一举xx了亚里思多德的落体理论。至于xx的比萨斜塔实验,那只是一个谁都可以完成的试验操作而已。
※※※※※※
刘武青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