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磺酸基液体荧光增白剂的制备与性能

四磺酸基液体荧光增白剂的制备与性能

2010-05-22 08:08:06 阅读18 评论0 字号:

 张光华,张国运,陈维腾,黄富国

(陕西科技大学 化学与化工学院,陕西 咸阳 712081)

摘 要:通过DSD酸钠与三聚氯氰缩合,再分别与氨基苯磺酸盐和乙醇胺进行缩合,通过控制适当的温度和pH制得四磺酸基液体荧光增白剂。重点探讨了其合成条件和应用效果。

关键词:四磺酸基;液体荧光增白剂;合成工艺;白度

中图分类号:TS7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25(2002)04—0021—04

         目前造纸工业用得最广泛的荧光增白剂是具有二苯乙烯共扼双键结构的系列荧光增白剂,如VBL、PEB、MB、PRS等。荧光增白剂VBL是一种广泛用于纤维素织物和纸张的二苯乙烯均三嗪型荧光增白剂,国内商品几乎为粉状加工产品。粉状商品加工能耗高,使用中粉尘污染严重,在水中易结团、易凝聚,无法适应自动化控制要求。液体荧光增白剂克服了上述不足,使用方便,效果好,近年来在造纸工业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 合成反应原理

   DSD酸纳与两分子三聚氯氰缩合后,再分别与两分子对氨基苯磺酸钠和两分子二乙醇胺进行缩合,得到四磺酸基液体荧光增白剂,其反应方程式如下:

 

四磺酸基液体荧光增白剂的制备与性能 - dongwenw - Blog of dongwenw

 

四磺酸基液体荧光增白剂的制备与性能 - dongwenw - Blog of dongwenw

 

2 实验部分

2.1 原料与仪器

    DED酸,工业级;三聚氯氰,工业级;无水碳酸钠、氨水和盐酸,均为化学纯。

    日本岛津公司产UV265FW型紫外分光光度计;纸张快速抄造器;纸张白度计等。

2.2 合成方法

    一次缩合:在三口烧瓶中加入碎冰和三聚氯氰,冷却至00C,搅拌均匀,滴加一定量的DSD酸钠盐溶液,维持一定的pH值,用氨基值分析法检测反应程度。

    二次缩合:将一次缩合产物升到一定温度,加入对氨基苯磺酸钠溶液,整个过程维持一定的pH值,通过测氨基值控制反应程度。

    三次缩合:将二次缩合产物继续升到一定温度,在一定pH值下滴加过量的二乙醇胺,反应至pH值不再降低为止,无需提纯与分离可直接进行性能测定与结构分析。

2.3氨基值检测

        准确称取反应液5g,放人500mL烧杯中,加100mL蒸馏水,搅拌,再依次加入10mL W=10%的NaBr和10mL W=30%的HCl,搅拌均匀。然后通过酸式滴定管缓慢滴加量浓度为0.1000mol/L的NaNO2溶液,并不时用淀粉碘化钾试纸检测,直至淀粉碘化钾试纸显微蓝色,并且保持终点5min。同样条件下作空白试验。氨基值(X)按下式计算:

四磺酸基液体荧光增白剂的制备与性能 - dongwenw - Blog of dongwenw

式中:0.1851为每毫克当量DSD酸的克数,c为硝酸钠的量浓度(mol/L),V1为亚硝酸钠的用量(mL),V2为空白亚销酸钠的体积数(mL),m为DED酸样品质量(g)。

2.4 应用试验

    用Al2(SO43调节纸浆的pH值为5.0左右,然后加入荧光增白剂,疏解5min后,抄成定量为50g/m2的纸片,经压榨、干燥后测定纸张的白度。

3结果与讨论

3.1 四磺酸基液钵荧光增白剂的理化性能

         四磺酸基液体荧光增白剂的理化性能如表1所示。由表1可以看出,在VBL荧光增白剂分子合成中多引入2个磺酸基和4个羟基后,荧光增白剂分子的水溶性显著增强,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四磺酸基液体荧光增白剂的制备与性能 - dongwenw - Blog of dongwenw

3.2紫外图谱分析

        经过三次缩合后的产物不进行分离与提纯直接测定其紫外吸收,图1为四磺酸基液体荧光增白剂的紫外吸收图谱。从图1可以看出:346.2nm为四磺酸基液体荧光增白剂分子的吸收峰,208.8nm为其异构体的吸收峰,277.6nm为三聚氯氰环的吸收峰。346.2nm处的吸收峰说明了合成的目标产物。

四磺酸基液体荧光增白剂的制备与性能 - dongwenw - Blog of dongwenw

3.3缩台反应条件的确定

3.3.1 一次缩合反应pH值的影响

       用冰水浴维持反应温度为00C左右,在不同的pH值下,反应进行60min时的氨基转化率如图2所示。由图2可以看出:当pH值在4.5~5.0时氨基转化率{zg},可接近100%。

3.3.2 一次缩合反应时间的确定

      反应温度为00C左右,pH值为4.5~5.0时,反应时间对反应进行程度的影响见图3。由图3可看出一次缩合反应的{zj0}条件为温度为00C,pH值为4.5~5.0之间,反应进行120min时,其氨基的转化率接近100%。

四磺酸基液体荧光增白剂的制备与性能 - dongwenw - Blog of dongwenw

3.3.2 二次缩合的反应条件

      反应温度控制在450C,在不同pH范围内,反应程度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图4所示。由图4可以看出,pH值在4.5~6.5范围变动时对反应程度影响不大。考虑到反应物的溶解性等因素,{zh1}确定二次缩合的{zj0}条件为反应温度为450C,pH值5.0~5.5,反应进行如此时氨基值接近于零。

四磺酸基液体荧光增白剂的制备与性能 - dongwenw - Blog of dongwenw

3.3.3 三次缩合的条件

           将二次缩合产物继续升温到950C,加入过量的二乙醇胺,反应至体系pH不再降低为止,可认为三次缩合反应结束。

3.4 四磺酸基液体荧光增白剂的应用效果

        将四磺酸基液体荧光增白剂加入草浆中,其该增白剂用量对纸张白度的影响见表2。

四磺酸基液体荧光增白剂的制备与性能 - dongwenw - Blog of dongwenw

      由表2可看出,在VBL荧光增白剂分子中引入两个磺酸基、四个羟基后产品在水中溶解性提高,用量降低,如用量为W=0.1%草浆白度即可提高13.6%,有较好的增白效果。

4 结论

    (1)在三聚氯氰冰水浴液中滴加DSD酸钠,PH值在4.5~5.0之间,120 min时反应接近100%。

    (2)二次缩合反应在450C、PH值为5.0~5.5条件下,进行90min后,氨基值转化率可达100%。

    (3)在VBL分子中多引入2个磺酸基和4个羟基后的荧光增白剂水溶性增加,可制成液体产品。

    (4)该液体荧光增白剂在草浆中用量W=0.1%时,可使纸张白度提高13.6%。

参考文献:

[1] 张光华.造纸化学品[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0.

[2] 彭庆华.几种液体荧光增白剂的性能试验[J].造纸化学品, 2001,(4):25—27.

[3] 唐其挣.用于高白度涂布纸的光学增白剂[J].国际造纸, 1998,(6):59—61.

[4] 王 建.荧光增白刑的发展和市场预测[J].中国造纸,1992, (8):63—64.

[5] 林 海.荧光增白刑和调色染料对纸张增白的研究[J]中国 造纸,1992,(7):18—22.

[6] 陈军其.纸浆造纸实验[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

 

 

 

李光才(青岛化工学院,山东青岛266042)

荧光增白剂是一类带荧光的白色染料。它不仅能反射可见光,而且还可以将吸收的不可见的紫外光转变为蓝色或紫蓝色的可见光反射出来,从而增加了光线的反射率,使荧光增白剂处理过的物体白度和光泽提高,所以荧光增白剂又称光学增白剂。荧光增白剂的用途日益广泛,除纺织工业外,在洗涤剂、造纸、皮革、塑料、涂料、照相显影等行业都有应用。荧光增白剂大约有15种基本结构类型,400种以上化合物,商品牌号2500个以上,经常生产的品种达100种以上,我国经常生产的品种达15种以上。目前关于荧光增白剂分子结构的理论还不十分完善。据实际产品分析,分子结构中都具有一定的π电子共轭度,而且均在一个平面上。大多数荧光增白剂都是某些特定结构的化合物,例如香豆素、二苯乙烯、芳唑等的衍生物。吡唑啉类荧光增白剂是指含有吡唑啉基团的一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通式如下[1]:

在吡唑啉环上的1位和3位上至少各含有一个芳基,R可以为氢基、烷基、芳基等,R1、R2代表相同的或不同的取代基。简单的1,3二苯基吡唑啉仅能发射微弱的荧光。具有实用价值的荧光增白剂,在两个苯环上必须接入适当的取代基,通常不宜接入氨基或硝基,R1为氯基时荧光较强[2]。常用的几种荧光增白剂的结构、性能如表1所示。

上述荧光增白剂一般由芳肼与α,β不饱和酮、β氯酮或Mannich碱合成制备,产品的纯度较高,收率也很高[3]。1实验部分通过几种荧光增白剂及中间体的合成来说明其制造过程。1.1Mannich碱的合成29.5g对氯苯乙酮,吗啉19ml,浓盐酸22ml,95%乙醇60ml,多聚甲醛12g,加热回流8h,冷却过夜,过滤,用乙醇洗涤,干燥得Mannich碱44g,收率为84%,熔点173~174℃。

1.2α,β不饱和酮的合成
11gNaOH溶于98ml水中,加入95%乙醇63ml,对氯苯乙酮25.5g,10℃以下滴加苯甲醛23ml,然后升温至20℃,保温反应2.5h,反应完毕静置8h,过滤洗涤干燥得α,β不饱和酮42g,收率按对氯苯乙酮计为95%。
@=================@###page###@=================@
1.3β氯酮的合成
59.5g氯苯搅拌下加入66.5g无水AlCl3,降温至10℃以下,再加入61.5g氯代丙酰氯,控制温度为15~20℃,反应1h,再升温至80℃反应1h,进行Friedel-Crafts反应,得β氯酮。

氯代丙酰氯由丙烯腈与HCl加成、水解、酰氯化而得。
1.4芳肼的合成
芳肼一般由相应的芳胺经重氮化、还原而制得,收率大约为90%。
1.5吡唑啉类化合物的合成
1.5.1以Mannich碱为原料合成
DCBMannich碱0.1mol、芳肼0.12mol、NaOH0.12mol在250ml的40%乙醇中回流5h,冷却过滤,用醇洗涤得DCB,收率75%[4]。
1.5.2以α,β不饱和酮为原料合成WG
0.1mol的α,β不饱和酮与0.12mol的芳肼在100ml40%的醋酸溶液中回流反应4h,冷却过滤干燥得产品WG,收率为82%[5]。1.5.3以β氯酮为原料合成DCB0.1mol的β氯酮与0.12mol的芳肼在100ml乙醇中加热回流4h,冷却过滤干燥得DCB,收率为78%。
2结果与讨论
2.1结构分析与纯度分析
我们用两种方法合成的DCB和用另一种方法合成的WG,经中科院感光化学所使用色质联用仪、核磁共振氢谱的分析,证实了上述分子结构,色谱分析证明产品纯度在98%以上。DCB质谱和色谱如图1、图2所示。


2.2荧光强度
荧光强度是荧光增白剂的主要质量指标,它是指样品中的活性组分与同一结构的标准样品活性组分的相对比值,是一种相对的纯度指标。目前各使用单位大多采用染色法,即使用一系列选定浓度的标样与定量的试样在特定条件下染至棉布上,然后对比被染物的白度。中科院感光化学所测定表明:合成的DCB相当于德国拜耳公司的产品,WG相当于日本住友公司的产品。
2.3合成工艺路线的选择
吡唑啉类荧光增白剂的合成可以选择以上三种路线,文献中还有其他合成方法。这类化合物的合成,产品的纯度和收率都比较高,后处理也比较简单。取代基不同,应选择不同的合成方法。从成本和工艺出发,DCB宜选用Mannich碱法,因为β氯酮的中间体β氯丙酰氯合成工艺比较复杂。荧光增白剂WG只能采用α,β不饱和酮法,使用其他方法R基的苯基很难取代上去。
@=================@###page###@=================@ 参考文献
[1]Chase,Evans,FluorescentWhiteningAgents,PartI,1,3-Diaryl-2Pyrazolines[J].J.A.C.S.,1964,(86):2825.
[2]Mohrbacher.OxazoleFluorescentWhiteners[J].J.A.C.S.,1957,(79):401.
[3]Maxwell.OrganicSyntheicCollectanea(VolⅢ)[C].305.
[4]李光才.荧光增白剂WG的合成[J].精细化工,1990,7(3):43.
[5]WilliamM.Chlorinationoftolune[P].美国专利:US3007975,1959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历史上的今天-->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四磺酸基液体荧光增白剂的制备与性能】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