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鼠王”年关赴港捕鼠_水木_百度空间

广州“鼠王”年关赴港捕鼠

凭着十多年的捕鼠经验,梁锦松布下天罗地网,鼠辈“在劫难逃”羊城晚报记者郑迅摄

  社区红人馆

  羊城晚报记者冯小静

  还有几日就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大扫除;试想下,如果有老鼠作怪,这个春节怎么能过得舒心?荔湾区海中村村民梁锦松最近忙得“团团转”,皆因他是广州有名的民间捕鼠能手,人称“鼠王”。由于声名在外,甚至还有香港老板请他赴港捕鼠,这不,松哥的日程已经排满到除夕。

  摸准老鼠“生物钟”

  “前几天刚刚从香港回来,有个香港老板请我们过去捉老鼠。”前日与松哥见面时,他的脸上明显有一份自信和自豪。两年前,羊城晚报记者率先报道了松哥捉鼠的故事,很多街坊从此认识了这位“鼠王”(见本报2007年9月11日报道)。结果,越来越多人慕名而来找他捉老鼠。2008年初,松哥干脆成立了一间灭鼠杀虫公司,名正言顺做生意。

  这次香港之行是松哥{dy}次去香港,在西贡码头的两间海鲜酒楼,连捉了四晚的老鼠。“{dy}晚,老板特意不做晚饭生意,让我们布线捉老鼠。”松哥说,“没想到,从8点到11点,才捉到两只。我心想,糟了,难道山长水远跑过来,才捉这么几只?”11点后,情况有变,老鼠陆续出动,电鼠器的报警声“噼里啪啦”响起,松哥才松了一口气。

  原来这老鼠的作息规律是“因人而定”的。松哥说,因为这间酒楼往日是晚上11点打烊的,老鼠就习惯了晚上11点后才集体出动觅食,早了,当然捉不到几只。松哥总结出规律:酒楼食肆的老鼠是收市后出动的,牲畜养殖场的老鼠是在太阳下山后出动的,城中村的老鼠则是在下半夜居民熟睡后出动的……摸准老鼠的“生物钟”,才能一网打尽。

  松哥绝杀:电老鼠

  究竟“鼠王”如何捕鼠?用竹子做鼠夹和人工捉老鼠都是松哥的强项,对付数量庞大的老鼠群,他还有一项“绝杀技”———电老鼠。

  松哥笑言自己一介农民没上过几年学,但是记者见到,他一摆弄起自制的电鼠器来,那真叫专业。他的电鼠器由手提包大小的主机、铁丝和竹筷组成,看上去简单,至今也没有人能仿制出来。电老鼠一般在晚上进行,松哥会先观察现场。多年与老鼠“作战”,瞄一眼,就知道哪里是老鼠的必经之路。插上竹筷,拉起铁丝,通上电,就等着老鼠乖乖上钩。

  “通常一般的酒楼捉一晚,少则几十只,多则一两百只。”松哥饶有兴趣地介绍,广州城内的老鼠主要有褐家鼠和黄胸鼠两种。褐家鼠大只,可以长到一斤多,喜欢生活在地面、下水道这些地方。黄胸鼠比较小,{zd0}不过三两重,喜欢生活在天花板、楼层这些地方,“高层建筑的居民家里多是这种老鼠。”而且,这两种老鼠是分开居住的,“一山不容二鼠”,谁踩过界,分分钟被对方追着咬。

  研制出新式“武器”

  捕鼠业务越做越大,松哥琢磨着研发点新设备,进一步提高效率。

  与老鼠打交道多了,松哥发现,老鼠其实很聪明。当他还在研制电鼠器时,有一次做试验,他看到一只老鼠{dy}次被电了一下没电晕,第二次它就学聪明了,“像跨栏那样跳过了铁丝!”松哥说,现在他的设备已经调试到老鼠一电就晕,但一般一分钟内,会自然苏醒。因此他的设备有声音和灯光两种警报,一有老鼠触电晕倒,人就要马上过去捡起来,“都是捉活的,很环保。”

  利用老鼠的记忆和敏锐的听觉,松哥说最近研发出了引鼠器和驱鼠器。羊城晚报记者一看,不禁发笑,原来只是一部旧录音机和两盒磁带。“一盒里面录了老鼠们搞嘉年华、谈情说爱的声音,另一盒录了老鼠被打发出的惨叫声。”松哥得意地说,只要拿到老鼠聚集地一播放,要招要赶,立马见效。

  “打鼠业”迈向港澳

  从原来“单打独斗”,到如今开公司做老板,捉老鼠还要跟对方签订合同,谁说“捞偏门”捉老鼠就不能成就一番事业?如今,松哥在海中村的宅基地上已经盖起了两幢三层的楼房。

  去年,曾经有哈尔滨的客人上门找到松哥,要出5000元买一台电鼠器,“虽然一台机成本才几十元,我三个钟就可以整一台,但我不卖。”松哥有自知之明,他的电鼠器不是商品,没有通过任何相关部门的检测,万一卖给别人出了安全事故,就麻烦了。更重要的是,电鼠器只是“硬件”,而“软件”都装在他的脑子里,那是他半辈子积累的“打鼠经验”,“就算给你一台机,你不熟悉老鼠的脾性,不知道该在哪里布线,那也是白给。”

  打从香港捕鼠回来后,松哥就琢磨着如何打开港澳市场了。对未来,他笑言,只要老鼠{yt}还和人类共存,他的生意就有得做。

  冯小静


     广州消息 广州灭鼠大王李镜就名扬香港!上月26日,他在香港旺角广东道露天集市展示灭鼠绝技,一个多小时内抓鼠17只。这个星期,他又将三赴香港,展示灭鼠绝技!

     去年9月份,旺角区居民协会地区统筹主任就慕名找到了李镜就,邀请其赴香港灭鼠。

     他回忆{dy}次去香港捕鼠的经历时说,先是用白色粉末洒在老鼠经常出没的地方,详细观察老鼠脚印的频密程度。李镜就还告诉香港人自行灭鼠时不应太过心急,使用老鼠胶时先不要撕开粘贴面,要让老鼠走过多次形成习惯后才撕开,这样捕捉的成功率便会大增。在两个小时的灭鼠行动中,李镜就没有放半点毒饵,就捕到了许多老鼠。

     上月底,李镜就再次受邀赴香港灭鼠。在旺角快富街,他不仅放置捕鼠器、粘鼠胶,还展示了他自己创制出来的——钓鼠钩,在短短一小时内就捕获了17只老鼠,平均每三分半钟就捉到一只。

     李镜就是东莞人,子承父业的他原本从事的是灭白蚁的工作。直到1983年夏天,他替某大厦灭白蚁时发现,“从香港来的一家公司同为大楼灭老鼠,可灭一次老鼠,仅用两天时间就收费2000元,而我灭白蚁一年才收几百元。”这件事让他当即决定改行灭鼠。

     25年的不断钻研,使如今的李镜就成了灭鼠大王。在他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张广东省地图,上面插有30多面小红旗,这些都是他在广东省内的“灭鼠足迹”。  (羊文)

梁叔的捕鼠工具简单方便,十分精巧,捕鼠十拿九稳。曹景荣、陈安、乔军伟、刘雷摄

昨天,梁叔带上他的老鼠弓去佛山捕鼠。

广州日报12月29日报道 千百年来,为对付鼠患,人们发明了老鼠胶、老鼠药、电鼠器等工具,但往往难敌老鼠的狡猾,而芳村龙溪村村民梁叔的一件家传捕鼠工具,让捕鼠变得十分简单有效。据介绍,这项绝技传了数代人,至今已有近200年历史。其状如xx,快如机枪,田鼠跑过,瞬间毙命,下200捕鼠弓,一次捕鼠多达800多斤。昨日,记者跟随梁叔下田捕鼠,见证了这一简易工具的神奇。

竹条麻绳手工制作捕鼠弓

梁叔今年已经63岁,然而动作敏捷,是村里公认的捕鼠大王,一次捕鼠,收获少则300斤多则800多斤。如此有效,源于一种捕鼠武器。天气好的时候,梁叔就会在龙溪村口制作捕鼠工具。仔细一看,这件工具的材料主要是乡村最常见的竹条和麻绳,外形像一把弓,使用简单。“这一工具对田鼠有着致命的杀伤力。”梁叔介绍说。

“这是家传的制作方法,从太公就开始流传了。”梁叔说,这个工具有两处关键的部位,“竹丝”好比橡皮筋,而“米”则扣在其中一个缺口处,好比一个加速器。最为传统的是,两处麻绳原来是用最廉价的尼龙绳,人工在小腿上拧搓出来的,“这样才最吻合整个工具的关键部位,买都买不到合适的。”制作工具也只有两把削竹条的刀,“我{yt}可以做50个这样的老鼠弓。”

如何使用?他即场演示:田鼠经过,身体碰到“长丝”,整个工具就像一把自动xx一样,老鼠经过,立刻发射,把老鼠的脖子或上身夹住截断,瞬间毙命。

捕鼠40多年窍门只有两个

农民种田,最头疼的就是田鼠太多,影响产量。每逢秋冬,梁叔便带着工具前往湖南、湛江、高明、四会、肇庆等地为当地农民捕田鼠除害。他说,因为老鼠狡猾,很多人都想尽办法灭鼠,放药、放金属老鼠夹、老鼠胶或者用电,但命中率不高。他解释说,金属老鼠夹主要原理是夹住老鼠的后肢,老鼠还有前肢啊,可以挣扎爬走,下老鼠药和用电,对人不安全。

梁叔出自捕鼠世家,从十二三岁开始,他就跟着父亲学习捕鼠、制作工具,至今已有40多年经验。在他看来,捕鼠不用多想,窍门只有两个。“蛇有蛇路,鼠有鼠路,老鼠走路会按照一定的线路从洞里出来,不需要任何诱饵,看准鼠路就行;其二就是在鼠路埋伏这一{zc}的工具,捕鼠多年,从未失手。”捕到鼠之后他立即放进筒里用盐作xx处理。

过去捕鼠为民除害也为生计

“入秋正是捕鼠的旺季。”在昨日的捕鼠行动中,梁叔在田里走了一遍又一遍,寻找鼠路。然后才开始下“老鼠弓”,按照一定的间隔像插秧一样依次插在田间,然后就静静地在一旁守候。他说,一般在下午3时开始行动,逐渐天黑的时候就会见到收获了。果然,经过耐心等待,在傍晚5时30分时,记者在一处老鼠弓处见到了一只出来“散步”的田鼠被当场毙命,而梁叔只管收获“战利品”即可。

说起为何捕鼠,梁叔感叹,在过去,农民种田被鼠患所困,平时收入很少。捕鼠,可以除害,提高产量。

过去,梁叔步行帮人捕鼠,随后换骑自行车,现在则是开车去捕鼠。如今生活好了,他还是舍不下“捕鼠瘾”,一有时间就到珠三角地区帮别人除鼠去。“过去,别人没有什么答谢的,会把自家{zh0}的菜送给我,自己也就很满足了。”梁叔说。现在,只要他拿着家传工具出现在田间捕鼠,农田主人都表示欢迎,有的地方还邀请他上门除害。

“就像钓鱼一样,捕鼠还需要耐心。”在记者参与的捕鼠行动中,尽管工具了得,但等待田鼠出洞上钩也需要一定的耐心。如今,梁叔已把技术传授给儿子,有村民建议他申请专利,他只是一笑置之。

梁叔独门捕鼠器揭秘:

●长约70厘米的竹条,称为“乸”;

●一条次长的竹条,称为“横担”;

●一条竹弓;

●一个1厘米长短的竹机关,称为“米”;

●一条约10厘米长的细竹条,称为“长丝”;

●两条竹条组成的“筷子”;

●麻绳,用来连接竹弓、“米”和整个工具。 (本文来源: 作者:张顺美)



郑重声明:资讯 【广州“鼠王”年关赴港捕鼠_水木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