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拉迪普/冯月秋:中国与印度发展比较- yellow1368的日志- 网易博客

普拉迪普/冯月秋:中国与印度发展比较

2010-06-04 10:35:33 阅读12 评论0 字号:

普拉迪普/冯月秋:中国与印度发展比较
发帖人:中印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09-05-27

普拉迪普/冯月秋:中国与印度发展比较

来源:公益中国网  发布时间:2009-5-27 [印度]普拉迪普  冯月秋

    [作者简介]普拉迪普,普塔顿达(Pradip Putatunda)(1955-),印度人,金融学博士。现任Horningtom贸易有限公司(香港)集团财务总监、Moda HG有限公司(英国)董事。研究方向:世界经济、金融政策、中国问题;冯月秋(1962-),女,黑龙江伊春人,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交流与合作部部长,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中国和印度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两个国家,两国有许多共同之处,其中包括地域辽阔人口众多、面临相类似的挑战、拥有古老的文明以及经济的快速崛起,而且两个国家都是农业大国。中印两国自实施改革政策以来,由于两国选择的发展道路不同,发展成果和潜力也何不少差异。

    就发展速度看,中国快于印度。中国和印度面临着同样的挑战,如失业问题、区域差异问题、农民贫困问题等。在20世纪80年代,印度的实际GDP年均增长5.6%;1991~2003年均增长5.8%。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平均年增长率为9.3%;1991年至2003年平均增长率为9.7%。1991年至2003年,中国人均GDP增长8.5%,而同期印度的增长仅为4%。由于印度的人口增长较快,2005年的人均国民收入约为550美元,中国则为1150美元。从购买力来看,中国的富裕程度已经高出印度70%。另一方面,中国在全球GDP的份额从2001年的11%上升至2005年的13%。

    在国际贸易领域,中国的成绩更加突出。中国占世界出U的份额从1990年的1.9%上升至2003年的5.8%。2005年,中国的双向贸易增长36%,超过日本成为继美国和德国后的世界第三贸易大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贸易与GDP的比率上升了70%,而印度的增长为23%。印度的对外贸易也有显著的增长。2004年印度的对外贸易增长16%,但是2004年印度的双向贸易仅为1000亿美元,不到全球总量的1.0%。2002年至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连续4年大于印度对外贸易。很显然,现在这两个国家在世界贸易体系中的分量大不相同。

    xx贫困的成果中国强于印度。世界银行驻华代表确信中国几乎已经xx了贫困。根据印度政府的数据,1977年和2000年,印度的贫困人口已降至6900万,但是2.6亿的人口仍然处于贫困之中。1990年到1992年,印度营养不良的人数为2210万,10年后下降至2160万,仍然占世界营养不良人数的1/4。同期在中国,营养不良的人数是1940万和1420万。印度5岁以下儿童中的47%体重不足,而中国是10%。印度每千个婴儿的死亡率是65人,中国是30人。有文化的成人在印度为57%,而中国是91%。87%的中国妇女具有文化,而印度只有45%。

    中国吸引外资成绩出色。没有一个国家在吸引外资方面超越中国。仅2004年,中国就引进外资600亿美元,是印度的12倍。自从经济改革以来,中国总计吸引了6500亿美元的外资。根据xx咨询公司A.T.Kearney的调查显示,印度是仅次于中国的外资青睐的制造业目的地。但是印度仅吸引了2000亿美元的外资。然而,除了外资,如果考虑到印度每年引进几十亿美元的有价证券投资这一因素,两国的差距将会有所减小。仅2005年,这一部分就达到了100亿美元。同时印度还吸引了非印度国民的上百亿美元的存款,2005年是350亿美元。

    在基础设施领域,中国的发展超越印度。中国具有3万公里的高速公里,是印度的10倍。中国的移动电话是印度的6倍,固定电话与印度一样是每千人一部。印度的电力供应远远不如中国。中国只有27%的制造公司备有自己的发电机,印度则高达61%。而且,中国电力成本要比印度低39%。在个人计算机领域,尽管印度的信息技术产业很强,但它对世界的渗透力十分微弱。一些研究小组预测,到2010年,该产业将增长37%,这意味着印度将增加额外的8000万计算机用户。但是同期,中国将有超过1.78亿的计算机用户。

    从某种程度上讲,印度在xxxx流利的技术工程师方面处于{lx1}地位。然而,就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而言,中国的工人具有良好的基础教育,具有很大的优势。世界银行的调查表明,中国的工人成本比印度高25%,但是效率比印度高50%。

    腐败是中印两个国家的障碍。1995年,国际透明度监督小组发布的指数显示,中国的指数为2.16。任何低于3的分数都显示腐败问题严重。从那时起,中国一直在致力于改善这方面的情况,2005年中国的分数攀升至3.4,在146个腐败问题严重国家中排在第71位。印度2.8的分数已经持续了10年,在146个腐败问题严重国家中排在第90位。

    在自由化方面,自从中国加入WTO后,其经济自由化的速度非常快。人们很容易看到中国如何让外资进入、如何进行贸易,从汽车制造到零售贸易。相比之下,印度仍然限制外资进入一些重要的产业,如保险和传媒,零售业也是被禁止的。对于外资的引进印度总是附加一些不正当的条件,例如民航业。

    关于投资效率的比较。2003年,中国9.1%的增长需要的投资占GDP的42%,9.5%的增长则需要更高的比率。到目前为止,印度显示出在资本利用方面比中国的效率要高。在过去10年中,印度的经济实际平均增长大约是6%,投资比例平均占GDP的22%~23%。中国的投入是印度的两倍,但平均增长率仅高于印度50%。而如果印度效仿中国的增长,印度就需要增加GDP投资的30%~50%,但是没有迹象显示印度这样做。

    中印两国都没能找到将个人存款转化成生产性投资的有效途径。中国一直依赖外商投资,印度则是持续的低投资和银行体系资助的财政大赤字。印度为其IT的优势而骄傲。2004年,印度的软件和服务、外包服务出口收入近170亿美元,相当于印度货物出口的1/4。但是该产业只占印度GDP的4%,总体上只占服务业的一部分而已,这一产业仅雇佣了100万人。印度除了IT产业,其他的产业增长都很缓慢,提供的就业机会很少。根据印度政府的统计,2002年,印度的制造业仅雇用了620万人。在中国大约有1600万人在制造业工作。一些可靠的预测认为,一旦配额取消,中国可能获取受配额限制的世界服装市场的一半份额。相比之下,印度有望获取15%。当然印度拥有自己的实力和优势,如廉价的劳动力、本国棉花和人造纤维的供应以及悠久的纺织传统。

    大约70%的印度人居住在农村,中国则不到60%。2002年,中国每公顷土地可生产6350千克水稻,3823千克小麦,而印度为2964千克水稻和2742千克小麦。中国大量农民正走在从务农转向提供剩余劳动力的道路上。据估计,中国的流动人口大约为在1250万至1500万,尽管有户籍限制。根据印度国家的调查,2000年至2001年,大约有1100万流动人口。印度大量的流动人口还反映出基础教育水平相对较差,缺少就业机会。

    中印两国行政机构的效率。根据世界银行2004年11月的一份投资环境评估调查报告,在印度至少需要89天办妥所有许可开始营业,而在中国是41天。破产程序办理在印度需要10年,中国是两年零4个月。印度土地准入是另一个障碍,它限制了产业的发展。产权不清晰,土地交易要收取非常高的印花税。这些都限制了土地的供应,提升了价格。世界银行调查报告显示,德里和孟买的土地价格是日本东京的10倍。

    两国的税制改革差异。印度的税制改革符合增长的需要。自1991年改革以来,印度中央政府的税收在GDP中的比重实际上已经下降了1%,到2005年,从10%下降到了9%。同期中国的税收在GDP中的比重上升了15%至19%。印度的税制造成了大范围的直接逃税,同时又间接地增加了一些乱收的税。1994年以前,中国的税制也同样面临着印度现在的问题。现在中国仅实行增值税,为政府税务预算提供了1/3的稳定税收。其他重要的关税已经从1985年政府税收预算中的10%下降至2005年的5%。直属企业和收入税在政府税收预算中从33%下降到了15%。

    区域差异的xx和管理是中印两国都面临的挑战。印度29个州中仅有6个州几乎吸引所有进入印度的投资。中国也面临沿海发达地区和内陆落后地区差异的挑战。无论是中国还是印度,如果想保持或者提高现在的高增长,都将取决于两个国家如何应对区域差距和其他社会问题。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历史上的今天-->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普拉迪普/冯月秋:中国与印度发展比较- yellow1368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