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中华:电子书及网上书城将冲击实体书店_出版张_新浪博客

我们的传统出版业走过了千百年的发展,对我们每个人获取知识和成长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资讯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传统的出版业面临着一场变局,那就是数字化。

数字出版这个话题,已经说了有十几年,可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多是技术厂商在推动数字出版工作的进程,可是大多数传统新闻出版业的单位并不重视数字出版,甚至还存在很多争论点,认为数字出版是对传统出版业的一种冲击,。

不过近两三年,我们发现国内的出版业相关单位对数字出版的看法开始发生转变,纷纷着手做数字出版工作,有跟方正这样的技术提供商合作的,也有想自己开发建设数字出版系统的,不管怎样,都已经是认识到了传统出版业到了需要转型的时刻。

510号总署领导在一个数字报刊的论坛上表示,2009年中国数字出版业总值达795亿元人民币,首度超越传统书、报、刊出版物的生产总值,数字出版已经成为新闻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

1995年,比尔·盖茨在他的书《未来之路》中向全世界宣称,20年后将结束纸质出版时代,无纸书包、无纸办公、无纸阅读、无纸信息传递将成为现实;只要打开电脑,就可以足不出户通过网络进入图书馆查阅各种书籍。

现在已经是2010年,从这些年出版业的变化趋势来看,纸质图书等传统出版业的产品在短时间内不会xx被数字产品所取代,反而是会共存较长一段时间,虽然网络阅读和移动阅读的增长趋势越来越明显。因为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只是阅读方式的不同,对于每一个人阅读者而言,在特定的环境中都会有不同的阅读方式。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必将在未来长期共存,荣辱与共,它们都是数字时代的出版业的精神生活方式,并不存在谁取代谁的问题。

我们认为,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出版业的业态会发生以下4点变化:

一、电子书和网上书店成为一种趋势,网上书城会变得越来越大,传统实体书店会越来越少

2009年发布的《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显示,传统实体书店遇到经营困难。在书店里看书的人越来越多,掏钱买书的人却越来越少,书店成了免费阅览室,有的书店更是连来看书的人都没有。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能够分配到阅读上的时间越来越少,人们也很少有时间去逛书店,跟其他网上购物的习惯逐渐养成一样,网上购书也成为人们买书的一种主要选择。象当当网这样的电子书店已经成为中国图书市场上{zd0}的买家。据统计,20072月,当当网发售一本《求医不如求己》的健康类图书,至2008年年底总共售出37万册,这本书在所有渠道的销量一共是200万册,当当网占了1/4

目前全国每年的图书码洋现在大约是800亿人民币,其中50%是各种教育教材,剩下的25%是关于职场的一些励志书,剩下25%才是文学书籍。而且图书业一直有个二八原则,只有20%的书能够畅销和盈利,剩下的大部分都会成为库存或者面临退货。这样的盈利模式下,盈利能力有限,所以今后传统的地面书店不适宜再成为出版业的主渠道。

大家看到图片里一个书吧或者小书店的提示牌上写的是:你可以在空暇的时候坐在这儿看会儿书,你不一定要买一本书。

在北京中关村附近4年前曾经开了一个当时号称拥有全球{zd0}全品种书的民营书店,可是在去年10月份就开始停业,在20101月份则是彻底关门了,因为不堪承受巨大的成本支出和残酷的竞争环境。

当然,除了网上书店以外,也会有一些书吧、咖啡厅甚至是公共触摸屏,成为一个特殊的地面读书购书渠道,但是这个市场非常小,针对的人群数量比较有限。

另外,现在买几大本书随身带着看的人越来越少了,携带起来也不方便,例如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第2版《牛津英语辞典》有20卷,总重62公斤,6000多万字,用纸书看起来查阅起来将会非常麻烦,而如果是做成电子版通过计算机和电子阅读器来阅读,就会非常方便。还有一些意识比较先进的人更加xx环保和健康,希望减少纸张的使用,同时减少使用发光的屏幕阅读,减少对眼睛的刺激。所以,象亚马逊Kindle这样的专业电子阅读器才会火起来。

据统计,截至200912月,Kindle总共出货300万台,而在近期,亚马逊宣布2010年{dy}季度总销售额增长了46%,达到71.3亿美元,净利润增长68%,达到2.99亿美元。其中,包括Kindle在内的电子产品和一般商品销售额增长了72%,达到35亿美元。Kindle依然是亚马逊最热卖的产品。亚马逊称,Kindle书店电子书种类已经超过了50万种。

我们方正也联合卓望,在200910月推出了国内{dy}款3G电子阅读器文房F630,同时今年推出的F610也已经进入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的产品库。

20101月份苹果公司{zx1}推出的iPad,也主推其阅读功能,加上苹果产品一直以来受到大量年轻人的追捧,iPad的出现也将对传统图书和报纸产生一定的影响。

移动阅读器在时尚化阅读的同时,也增加了图书在传统营销渠道之外的多元化电子分销,丰富了出版机构的盈利渠道。据调查机构称,目前美国出版商从一本电子书中通常可以赚得2.15美元,而一本实体书则只能带来26美分的利润。

以上这些,都显示出数字出版技术和产品越来越多样化,出版业面临的这场数字化变局越来越近了。

二、按需印刷将成为一种趋势

数字出版技术和产品的发展,不仅可以盘活内容资源,给出版社带来{zd0}化收益,又能实现不同系统的无缝整合,这样以来,大量的标准电子文件,更使按需印刷成为一种现实。而且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的不断发展,大家在网上支付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网上直接进行按需印刷购买服务,这样就可能真正的实现零库存。

大家都知道,传统出版业里面库存问题非常重要。因为在一本纸质书的价格里,纸张和排版印刷等费用占了3分之一,一旦产生库存,到{zh1}很多图书都被重新变成纸浆甚至被做成了鞭炮。这样算下来就会使每本书的成本变得很高。金融危机以后,纸张大量的涨价导致纸质出版的利润会越来越低,西方很多的厂家已经关掉了,中国的出版业也受到了很大冲击,他们也需要转型,如果找不到很好的模式的话,就必须要找一个成本{zd1}的模式,那就是向数字化转型。电子数码技术的发展和DRM保护技术驱动新一代采编交互式排版和有源数据的排版工具和数码印刷机不断发展。

按需印刷不仅可以实现零库存,还能缩短人们购书买报的流程,而且还可以让绝版书复活,只要有人有需求,你可以打印拥有任何一本自己曾经想要的书。家庭内部自己打印和网上付费按需打印将成为一种更加快捷的读书模式。

三、出版业的分工将更加专业

过去的采编工作和排版工作都是由出版机构自己完成,记者和编辑把内容拿回单位,由自己的编辑加工部门来完成其余的工作。这样的流程产出的结果,可能是不同的文件格式,当遇到现在的数字出版内容需求时,会导致需要进行再一次格式转换,使内容的加工成本变大。

如果各个出版机构把其中的编辑加工和排版印刷环节都交给专业的数字出版机构来做,未来的采编工作可以xx变成在线或移动完成,记者在采访现场就可以通过笔记本电脑或手机登录专业机构的在线采编平台,在线完成编辑加工工作。方正全流程数字出版解决方案中就包含这样的在线采编系统。编辑人员在数字出版技术的平台上,通过一次制作,可以多次使用,多渠道传播、多媒体发布,为内容资源插上翅膀,并为传统出版业创立盈利模式提供了技术可能与保障。而排版工作也将是在任何地点由专业的公司或人员在线完成甚至是移动完成。

方正全流程数字出版解决方案中还包括交互式书刊排版技术,通过所见即所得的输入方法,用户可以非常便捷的使用自然语言,以交互式和主流式的方式来实现数理化等公式的排版录入,确保符合标准地进行数学公式的编排。

四、传统出版业机构越来越少,越来越集中,专业垂直分工的出版机构盈利能力更强

面对这场出版业的变局,传统出版机构应该发现自己的优势,拓展新的产品和服务,在新的出版业局面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国外,很多历史悠久的出版集团都很早地开始了数字化转型,而且比较成功。例如elsevier爱思唯尔、springer斯普林格、thomson汤姆森集团的商业模式,都是把传统出版时代其有优势的专业内容加工成数据库和在线检索系统来销售,找到了新的市场,现在过得也很好。

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第2版《牛津英语辞典》有20卷,总重62公斤,6000多万字。如今这一巨型字典已存在巴掌大的计算机光盘上,并已于1992年下半年在美国上市。这种辞典查阅方便,几秒之内就可查遍全书。印刷版的这种辞典每套售价2750美元,而辞典光盘只需875美元,我想如果做成电子书放在电子阅读器里的话价格将会更加便宜。

爱思唯尔公司的产品介绍中有一句话,叫:因您而变,大势所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外出版业对数字化转型的态度。当然,国内也有很多象方正这样的数字出版技术提供商在做各种数据的生产加工和销售,但是目前来看大家还是过于集中在某些内容领域,比如卖的大多是一些教育学术和研究材料的数据产品,这块市场蛋糕本来就有限,现在看起来已经有些饱和。而实际上,在国内还是有很多更加专业细分的数字出版物市场没有被开发出来,我们应该共同来提高技术、产品和服务,把传统出版业更多领域的更多内容转化为优秀的数字产品,让更多机构和个人用户来使用,真正实现数字化转型。

    不管是否能够接受,新的出版业局面正在向我们走来,而且这两年的变化脚步变得越来越快,传统出版业如果不做好准备,可能就会在新局面下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作为新闻出版业的老朋友,方正非常愿意通过自己的{lx1}技术和优质服务,帮助传统出版机构尽快完成数字化转型,进入一个全新的出版时代。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方中华:电子书及网上书城将冲击实体书店_出版张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