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招商骗术大揭秘(转)_广丰庵理_百度空间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创业者识破骗局的能力逐年提高,企业招商骗术也在“推陈出新”。

  国家倡导节能,招商者便大打节能牌;经过认证的项目更让人信任,招商者便移花接木,让项目“经过”认证;有人信仰国外的月亮比中国圆,招商者就生生造出一个外国月亮来;创业投资者最担心风险大,回报少,招商者便推出“xxx,高回报”,让创业者感觉一年挣不了一百万都不好意思和朋友说自己在做老板。

  不管怎么看,怎么听,怎么考察,签订合同之前,招商者说出的每句话几乎都说在了创业者的心坎上。尽管交完钱,签完合同之后,做起来以后的事情和说的根本不一样。

  打节能牌

  案例

  2006年3月12日,在看到武汉普林斯顿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简称普林斯顿公司)对节能省电空调的宣传后,李丽与之签订了《地级市代理合同书》,成为普林斯顿公司在河北省邯郸市代理商,并交纳了区域保证金3.9万元。

  但是,收到普林斯顿公司的产品后,李丽发现,公司宣称产品省电30~70实际根本达不到,甚至比普通空调还要费电,产品质量也十分低劣。

  说法

  出场人物:北京市中润律师事务所律师吴颂立

  争议的焦点在于产品达不到宣传中的节能效果,甚至根本没有节能效果。

  针对这种情况,加盟商前期的调查了解最要害。在进入某个行业之前,加盟商基本都是门外汉。因此,加盟商应先弄清这个行业可能存在的风险。假如自己不具备调查的实力,可以向专家、学者或国家相关行业和监管执法部门咨询,借助外部力量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点评将愈演愈烈

  李丽的遭遇并不新鲜,本报曾对太阳能空调的加盟链条做了连续报道。现在,数百名加盟商、二级代理商、技术受让方、技术专利方四方还在纠缠不清。有关诉讼正在山东省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中。从国家政策力度看来,2007年还是一个节能年,打着节能牌而产品并不节能的企业将越来越多。

  移花接木

  案例

  一消费者因相信经销商提供的证书而购买了某厂家的地板。之后,地板出现质量问题。消费者查看厂家的质量认证书,发现一些证书上标明的产品并非经销商销售的产品。厂家只得承认一部分证书是自己做了手脚,更改了原证书上的产品名称;另外部分证书是由不具备认证资质的所谓认证机构提供。得知事实真相后,经销商大呼上当。

  说法

  出场人物:北京凡想人创业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丰

  创业者因缺乏专业知识,或因不了解获取信息的渠道,很难判定产品或项目的好坏。在这种情况下,创业者轻易将产品方或招商方提供的认证作为判定的依据。有了认证,企业在征招产品加盟商或经销理商时,更能取得创业者的信任。

  企业认证之所以“移花接木”、“偷梁换柱”和“无中生有”,大体是因为产品质量不过关,当然也不排除少数厂商或招商方不愿花钱取得相关认证。

  规避这种认证骗局的{zh0}办法,就是不要怕麻烦,一定要对证书进行查证。质量检查部门、行业治理机关、质量检测机构以及证书上所标明的检验机构都是查证的渠道。

  对于海外认证的查证,国内创业者大多只能通过网络、电邮或电话进行核实。国外正规或具有xx地位的认证机构一般有正规的网站,上面留有该机构的地址和联系电话等。假如没有提供地址和联系电话的,该机构的可信度就大打折扣。即使所谓认证机构网站上的信息都是真实的,但它是否具有认证的xx性,还需要通过更复杂的查证方式。

  除了事先查证认证的真伪和xx性外,创业者选项投资时,最重要的是应该结合自身条件对产品和项目进行可行性探讨。

  点评响应甚众

  2007年,这种迎合创业者“xx崇拜”心理的骗局将呈上增长趋势。

  假洋品牌

  案例

  2006年4月,一则广告让内蒙古的彭小姐兴奋不已。一家英国知名化妆品折扣企业开始在华招收连锁加盟商。考察时,该公司中国总部人员介绍,公司总部在英国首府伦敦。该公司是总部在亚洲开设的{dy}家公司。再加上展厅摆放的琳琅满目的化妆品,没怎么思考,彭小姐欣然交纳了2000元定金,预备选好店址后,开始做老板。

  随后,彭小姐一个朋友的电话让她打消了加盟的想法。朋友对她说,该公司已经被曝光,其总部根本就不在国外。

  说法

  出场人物:北京市博融律师事务所林晓

  这类骗局在女性饰品、箱包、服装服饰等领域盛行。

  在这类骗局中,公司总部往往冠称某某国际企业集团中国总部的名头,经营的是所谓国际品牌。实际上,这些企业有的只是在香港注册一家公司,在内地营业;有的在国外则根本没有关联企业,所有国际色彩全是诈称;有的企业所谓国际品牌只是在国外注册一个商标,而后在中国再注册同类商标,一起使用。

  这些企业的共同特点是产品均采购自中国内地,所以,加盟商只要注重产品的产地就可识别。

  点评韩流降温

  去年,受到企业“礼遇”最多的国家是韩国。2007年,虽然还有企业打着“韩国概念”,但不会那么集中。最近,“国际总部”设在印度和瑞士出现的频率比较高。

  “概念”蒙人

  案例

  2月9日,一直争议不断的“亿霖木业”终于被北京市公安局定性——“北京迄今为止{zd0}的传销案”,赵鹏运、赵代红、屠晓斌等9名主要负责人被逮捕,位于金融街国际企业大厦的办公地点也被查封。据报道称,亿霖木业经营两年多,公司非法所得高达16亿元。被其“合作造林”骗局诱惑的投资者达两万多人,其中老年投资者占绝大多数。

  说法

  出场人物:北京世嘉律师事务所律师范伯松

  在现在社会中,像亿霖木业这样打着卖树林旗号的传销公司非常多,以前的“万里大造林”等都是一类。现在随着艺霖木业被北京市公安局查封的消息传开,各地打着“合作造林”旗号的公司定会站不住脚,逐渐销声匿迹。因此说,今年一定不会再出现卖树林的新公司了。

  但是,有一个事实我们必须熟悉到,卖树林的公司没有了,卖其他产品的公司仍然存在,比如去年纷纷出现的卖奶牛、认购墓地(包括宠物墓地)等产品的公司。从他们操作手法来看,几乎同出一辙。其一,都积极“响应”当前国家某项利国利民的政策,这一点在公司宣传中经常见到。他们往往打着环保、节能、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等堂而皇之的口号,让投资者深信不疑。其二,这类公司的经营方式,赢利模式往往说得天衣无缝,单从这一点一般投资者很难分辨真伪。

  不过,这类传销公司的面具并非不能撕破,这类公司最惯用的手法是:把一个很普通的产品冠以常人无法想到的新概念,或者说强加一个神秘的光环,然后利用这种“神话”创造他自己的神话。撕破它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是,看他们的销售形式是不是通过聚会拉人头方式。

  点评2007年仍将存在

  由于相信“天上掉馅饼”的投资者,非凡是中老年投资者仍然大量存在,由于除了卖树林的被正式查封外仍然存在很多卖奶牛、墓地的公司,所以今年这种骗钱招术很难保证不会扩大。

  而随着更多国家政策的出台,合作发展大有“钱”景事业的传销公司也势必层出不穷。在今年,也许又会多出一些卖二手房的、卖茶园的,这又有谁能说得准?



郑重声明:资讯 【企业招商骗术大揭秘(转)_广丰庵理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