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万古长存的基因_La Città Invisibile_百度空间

第二章 万古长存的基因

    基因是地质时代的居民:基因是永世长存的。
                                                ——道金斯

    2-1人类从何而来?

    发现进化的规律是人类文明成熟的标志。具有理解力的生命能够领悟自身存在的道
理才算成熟的生命。因此如果宇宙空间还有比人类更高级的生物的话,一旦他们莅临地
球访问,为了估价人类的文明水平,他们提出的{dy}个问题也将是:“地球上的人是否
发现了进化规律?”几十亿年来,地球上一直生活着各种有机体,对生命本身存在的道
理却始终一无所知。上帝七天造人,虽然听来美妙,但神话离事实太远,只会使人类的
文明滞身于愚昧的迷信之中。不少人对事实真相也曾有过一些模糊的想法,但是对于我
们之所以存在的道理{dy}个作了有条理、站得住脚的科学阐述的人是达尔文。他把真理
的光芒投射到生命自我认识的暗夜中,全世界一切崇尚科学、相信真理的人都对他表示
真诚的赞誉和景仰。赫胥黎说:“世界上再没有一个比达尔文的奋斗更有成效的人,也
没有一个比他更幸运的人。”在人类的起源研究中,达尔文驱走了神灵的统治,他使人
类懂得,创造人类的力量不是上帝,而是遗传变异和环境需要,是通过自然选择的进化。
    对于人类状况的任何严肃思考,生物进化这个命题是根本的首要前提。没有它,人
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就会局限于对表面现象的描述,犹如天文学离开了物理学,生物学离
开了化学,数学离开了几何学一样。运用这一命题,可以使人类本性成为彻底的经验研
究对象,生物学可以为文科教育服务,人类的自我概念也会得到极大的、真实的丰富提
高。生物进化论曾引起了生物学领域的革命,成为生物学各门学科的主线和灵魂。按照
社会生物学的抱负,进化论还将引起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重大进展。但是,正如
法国生物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雅克·莫诺曾以幽默的口吻所说的那样:“进化论的
另一个难以理解的方面是,每一个人都认为他理解进化论!”这话虽然听来有些尖刻,
但的确说明了一个道理:对于进化论,还有许多方面有待人们去认识。

    2-2自然选择的单位是什么?

    自然选择的单位是什么?这是一个很耐人寻味的问题。生命运动有许多层次,除了
分类上常用的界、门、纲、目、科、属、种,再往下是社会、种族、群体、亲族、有机
体、器官、组织、细胞、细胞器、生物大分子、基因。那么,自然选择在什么水平上起
作用呢?达尔文当年把有机体作为自然选择的单位,也就是个体的差别性生存。本世纪
四十年代,由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和当时发展起来的孟德尔遗传学相结合,出现了在
进化生物学领域深有影响的现代综合进化论。现代综合进化论认为自然选择的单位是群
体。还有人根据大量物种灭绝的事实,断言选择的单位是物种。但是社会生物学认为自
然选择主要发生在{zd1}的水平上,因此选择的基本单位(也是自我利益的基本单位),
既不是物种,也不是群体,严格说来甚至也不是个体,而是基因。基因不仅是遗传的基
本单位,也是自然选择的基本单位;而物种选择、群体选择,甚至达尔文自己的个体选
择,都是同达尔文的进化论相抵触的。这种观点初看上去似乎过于极端,令人难于置信。
然而“事实比想象更离奇”。从发生在{zd1}水平的选择出发,的确能更好地解释进化论
——不仅能很好地解释生物的进化,还能解释生命起源的机制。这是社会生物学派中的
一家之言。

    2-3稳定者生存

    达尔文的“适者生存”其实是宇宙中稳定者生存(Survival of the stable )这个
普遍法则的一个特殊情况。宇宙为稳定的物质所占据。所谓稳定的物质,是指原子的聚
合体,它之取得一个名称是由于具有足够的稳定性或普遍性。或许是由于存在的时间足
够长,或许是属于某个一致的种类的实体。例如雨点,虽然本身存在的时间不长,它的
稳定性在于出现的频繁。无论岩石、海洋的波涛,还是银河,在不同的程度上都是稳定
的原子模型。有时原子相遇发生化学反应而结合成分子,分子具有不同程度的稳定性。
一块钻石那样的结晶体是一个单一的分子,它具有十分高的稳定性,但同时又是一个十
分简单的分子,因为它内部的原子结构只是简单的重复。
    远在地球上还没有生命之前,通过一般的物理或化学过程,分子的某种形式的初步
进化现象可能就已存在了。这里不存在目的性,也没有预见性和方向性。如果一组原子
在受到能量的影响而形成某种稳定的模型,它们总在保持这种模型。自然选择的最初形
式只是选择稳定的形式、抛弃不稳定的形式。这并没有什么难以理解,事物的发展就是
这样:不稳定的形式在自然界难以存在。
    原始的大雨在古代的地球上曾连续降了几千年,使得地球表面一片汪洋,只有很少
的陆地。这时的海洋就是所谓的“原始汤”。生命源于水,原始汤就是生命的摇篮。在
阳光、紫外线,雷鸣闪电和火山爆发等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原始汤中形成了生命大分子
的基本构件(如氨基酸等有机分子)。由于当时还没有分解有机分子的xx和其他生物,
这些有机大分子就能安然无事地自由漂浮在原始汤里,偶然形成了一个非同一般的大分
子。它也许并不是{zd0}的分子,也不是最复杂的分子,但具有一种独特的性质,能复制
自己一生命的根本特征之一。这就是生命的祖先,也可以称之为复制基因。这种在以数
十年至多百多年为一生的人看来根本不可能的偶然情况,在远古时代数亿年的漫长时间
里,是xx不奇怪的。这是个伟大的变化。只要有一个能自我复制的分子,它就能利用
原始海洋中的较小构件迅速地复制自己的拷贝。其结果是较小的分子构件日益稀少,而
其他的较大的分子也日渐难得有机会形成了。原始汤里充满了同样的大分子复制品。

    2-4复制与进化

    任何复制过程都不可能是xx无缺的——它必定会发生差错。如果最初的生命复制
某因在复制过程中不发生任何差错,那就永无变化,进化就不可能发生了。因此,对于
生物的进化过程来说,产生一些差错是必不可少的。随着复制错误的产生和扩散,原始
汤里不再是清一色的分子,结果是有几个品种的复制分子组成的“种群”同时存在。这
些品种不仅成员的多少不一样,稳定性(不易分裂)也会有所差异。自然选择有利于稳
定性较大的分子。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选择,较稳定的分子群占据了优势。、如果大家
的稳定性差不多,那么“生殖力”强,也就是复制速度快的分子就要占优势;假如稳定
性和生育力都相等,那么复制准确,发生差错少的分子就是优胜者。说到这里,也许会
使人感到出现了悖论:进化既要求复制过程有些错误,就是说不能{jd1}准确,又要求较
为准确,岂不矛盾吗?
    其实不然。复制{jd1}准确,永远不改变,那就不会有什么进化发生。但是如果复制
差错过多,很快也就会被自然选择淘汰掉。

    2-5原始基因的三大特点

    这就是说,原始生命的复制基因要具备三个条件才能经得起自然选择的严酷考验。
这三个条件是:本身生存的时间较长(长寿);复制速度较快(生殖力);复制较准确。
这三个条件就构成了稳定品种,而稳定者生存。稳定者生存及稳定者所需的三种条件,
我们应牢牢记住。这是基因选择学说的基本原理。
    原始的复制基因既然在自然选择中进化,就不可避免要发生竞争。这是因为复制所
需的分子构件是有限的,随着消耗而日益珍贵,竞争条件差的分子自然会有不少灭绝掉。
这样,在复制基因的各种品种之间就存在着生死存亡的斗争,只是它们没有意识,不动
感情,也不存在相互的恶感罢了(有意识的高级生命就没有这么冷静的幸运了)。任何
能导致产生更高级的稳定性的复制错误,或任何以新方法削弱对手的稳定性的复制错误,
都会在生存竞争中延续下来并成倍地增长。有些复制基因也许会“发现”通过化学途径
分裂别的分子,并利用分裂出的构件复制自己的拷贝。有矛自会有盾。既然通过化学途
径能分裂分子,那么也会有办法通过化学途径保卫自己,免遭分裂。于是有的复制基因
用蛋白质把自己包起来。{dy}批生命细胞就此问世了。迫于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的压力,
复制基因必须为自己制造容器,即赖以生存的运载工具。能够生存下来的复制基因是那
些为自己构造了生存机器以安居其中的大分子。随着更优良,更有效的生存机器不断出
现,生存斗争逐渐激化。这种斗争又促使生存机器日臻完善复杂。这是一个缓慢的渐进
积累过程,其中每种新的有重大意义的生存斗争手段的出现,都是一次进化的小飞跃。
    几十亿年过去了,生存机器之中的复制基因已成了掌握生存艺术的老手。它们之中
的许多优秀品种已离开了海洋,占据了大地,最成功的生存机器就是人。复制基因创造
了我们,创造了我们的肉体和心灵,保存它们就是我们存在的{zj2}理由和根本意义。这
些复制基因源远流长,它们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基因,我们则是它们的生存机器。

    2-6气象万千的生物世界

    当然,生存机器并不仅仅指人,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即生命物界的一切生
命形式都是生存机器。生存机器的多样性是十分惊人的。病毒小到8到12个毫微米,蓝鲸
则长到100英尺、重约150吨,而红杉属的巨杉超过了6千吨重。在南极的盐池,-23℃的
冰水里生活着某种小生存机器,而美国黄石公园的热泉里,80-85C的高温中仍生活着某
种生存机器。生命世界真是千姿百态,但是它们的基本化学结构却是xx一致的,尤其
是它们所拥有的复制基因,从大象到xx:同我们体内的同属一种类型。现在世界上的
生物都是同一种复制基因的生存机器,这种基因就是DNA分子。从天空到海洋,从沙漠到
极地,从树上到土里,基因制造了千奇百怪、各种各样的生存机器供它利用。DNA也许和
原始汤的{dy}批复制基因是同样的,也许有所差别或根本不同,但它是当今世界的主宰,
它已完xx全占领并统治了这个星球。

    2-7现代基因的特点

    现代基因的根本特点是具有高度的群居住。生存机器中运载着无数的基因。制造象
人体这样的生存机器,是成千上万的基因相互配合的极其复杂的共同事业,其中个别基
因所作的贡献是很难与其他基因分开的。一个基因会对人体的各个不同部分产生许多不
同的影响。人体的某一部分会受到许多基因的多重影响。任何一个单个基因在生存机器
中所起的作用都依赖于同许多其他基因间的相互作用。生存机器很象一个基因复合体,
这种复合体的寿命是有限的,但基因本身却是长寿的。
    这里所说的基因,是指一个遗传单位,小到不致在分裂和重组中被破坏,从而能延
续许多代,并能以许多拷贝的形式分布在基因库里。个体作为有性生殖物种的遗传单位,
不仅体积太大,而且寿命也太短,这就不够前面所说的构成稳定性的条件,因而不能成
为有意义的自然选择单位。由个体组成的群体乃是更大的单位。从遗传学的角度看,个
体和群体犹如天空中的云彩,或者沙漠中的尘暴。它们只是些变化莫测、转瞬即逝的临
时聚合体或联合体,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是不稳定的。物种虽然比个体和群体的延续时
间长,但它们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也不足以优先于其他物种而被选择,因而也不能与基因
相匹敌。

    2-8不朽而自私的基因

    个体在不停地消失,我们作为这个世界上的个体生存机器,期望能够多活几十年,
但世界上的基因可望能生存的时间不是几十年,而是以千百万年计算。染色体也象打出
去的一副牌,要混合乃至湮没。但整副牌无论怎样洗,单张的牌还是保持不变。这单张
的牌,就是基因。基因不会被交换所破坏,只是调换了伙伴再继续前进。它们继续前进
是天经地义的,这就是它们的本性。它们的天职是复制,而我们只是它们的生存机器:
运载体。每个运载体的行程都是有限的——到它的寿终正寝之日。基因的寿命却不会随
着个体的死亡而终结,个体完成职责后就被弃之一旁,基因却xx停步。相比之下,基
因是不朽的。
    除了这种亘古长存的不朽特征之外,基因还有一大xx特性:自私。这是因为基因
为争取生存,直接同它们的等位基因发生你死我活的竞争。等位基因就是争夺它们在后
代染色体上的位置的对手。在基因库中能牺牲等位基因而增加自己生存机会的任何基因
都会生存下去。反之,如果它不自私,而是利他主义者,它把生存机会让与其他基因,
自己就被消灭了。所以,生在下来的必定是自私的基因而不可能是利他基因。因此从本
质上讲,自私才有基因,基因就是自私,是自私行为的基本单位,价是发生在生命运动
各层次上的自私行为的原因。在社会生物学的理论中,自私,是生命的本性之一。
    因此,基因的主要特性是:一、长寿,它是地质时代的居民:二、生殖力强,它在
整个地球上以各种形式的拷贝复制自己,三、复制的准确性,它不会轻易湮灭在性生殖、
染色体分裂和重组之中;{zh1},它是自私的,否则就不能存在。
    基因的前三个特点使它成为自然选择的{zj2}单位。基因的{zh1}一个特点,是它在操
纵生物演化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形式的深刻原因。因此,生物的各种生命活动、动物的各
种行为,都可以追溯到基因,都能由基因得到解释。
    ------------------



郑重声明:资讯 【第二章万古长存的基因_La Città Invisibile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