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岁家庭教育智慧(1)给孩子安全感

老张在父母课堂的讲座实录


  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保留网址。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孩子的到来是头等的大事,孩子是父母的掌中宝,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作为父母,我们希望给孩子他想要的一切,我们希望给孩子整个世界。那么,从孩子成长的角度来看,他们最需要的又是什么呢?

  1,给孩子安全感
  我们先来讨论一下孩子成长的规律,再从规律的角度来看看孩子需要什么。当然,我们在这里不讨论喂奶粉换尿布这些事情。特别是换尿布这件事,建议还是让刚做了爸爸的同志好好去研究一下吧。
  一个孩子出生了,在头两个月之内,他还处在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里,他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吃饱了就睡,饿了就哭。这个时候,孩子给予父母的信息,更多的只是一种条件反射。
    在孩子出生后的最初六个月,他还无法分辨自我和外部世界的界限。当他在地板上爬来爬去的时候,他以为整个世界都跟着他一起移动;当他感觉饥肠辘辘时,他以为整个世界与他一块儿在挨饿;他看见母亲活动身体,以为自己也跟着母亲一同活动;母亲哼唱摇篮曲,他以为那是自己的声音。在新生婴儿的感觉里,在一切移动和固定的事物之间,在他和周围的人群之间,在单个个体和整个世界之间,没有任何的界限和差别。
  随着婴儿慢慢成长,认识和经验不断增加,慢慢的他发现自己和世界不是一回事。他感觉饥饿,母亲不见得会立刻出现,并且给他饮水喂食;他想玩耍时,母亲未必能及时配合,跟他一起玩简单的游戏。他发现,他的意愿和母亲的行为,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在这种情况下,婴儿的“自我”就产生,自我意识开始出现。当婴儿意识到他的愿望是他自己的,而不是周围世界的愿望,他就开始在自己和世界之间做出区分。他想活动的时候,他的胳膊甚至先于眼睛活动,可是童床和天花板却没有活动,于是婴儿知道,他的胳膊和他的愿望紧密相连,因此胳膊是他的,而不是别的东西,更不是别人的。在出生{dy}年,作为婴儿,就知道了一些基本常识:我是谁,我不是谁;我是什么,我不是什么。出生一年后婴儿就清楚地知道:这是我的胳膊、我的脚、我的头、我的舌头、我的眼睛,甚至我的声音、我的想法、我的感觉、我的肚子疼……
  这个时候,婴儿已能区别出自己和外在世界更多的不同,能够认识到身材的大小、体能的局限性,这样的认知就是“自我界限”。自我界限的认识和发展,会持续到青春期乃至成年以后。
    一个孩子到了两三岁左右,更加能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有限。在此之前,尽管他知道,他无法让母亲xx按照自己的愿望行事,但他仍然会把自己的愿望和想法,同母亲的行动混为一谈。所以,两三岁大的孩子,往往是家里的“小皇帝”,稍不顺心,就会大发雷霆,甚至闹得天翻地覆。到了三岁,孩子对自己能力的局限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虽然脑海里还是幻想如何随心所欲,但行为表现上已经有所收敛。
  自我意识的发展和对自我界限的认识,反映在孩子与母亲的互动关系上,并影响到孩子对母亲的依恋关系。一个孩子从出生到成人,要经历几个重要阶段,在一岁之内,最重要的事情,是做妈妈的要给孩子安全感。当小生命作为一个个体来到世界上,首先就是要活下去。初生的婴儿什么都不会,要活下去就需要仰仗某些东西,对婴儿来说,妈妈的怀抱是最温暖、xxx的,当妈妈的一定要把这个感觉给孩子。孩子有了这种感觉,就有了一个稳定的心理基础,就不会一碰到点事儿就害怕,就焦虑,就不会一碰到困难就怀疑、就退缩,这样的孩子就比较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也容易与人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
  安全感是从亲密关系中获得的,孩子出生后的{dy}年,如果能够和母亲建立起亲密的依恋关系,孩子就会感觉到安全、温暖。这样的依恋关系会让孩子变得更健康、活泼、开朗、自信和自尊。一个刚出生的孩子,还处在一种原始的自恋状态,他们对外部世界浑然不知。这个时候的婴儿相当于生活在伊甸园,享受着欲求与满足。是母亲的哺乳、亲吻、爱抚和拥抱,让孩子逐渐从自我依恋转向客体依恋,开始感知外部世界,感知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果孩子感觉到饿了,母亲会及时哺乳,如果尿布湿了感觉不舒服,会得到及时更换,如果母亲会经常抱孩子,跟孩子说话讲故事唱催眠曲,孩子和母亲的亲密依恋关系就会发展得很健康。
  孩子在出生后的{dy}年非常重要,母亲的接纳、喜欢、躯体抚慰和精神xx,都将促进孩子与母亲形成信任、安全、温暖的关系。依恋是由儿童与母亲的共生关系引发的,一个母亲,只要喜欢、接纳,并且细心照料孩子,自然就能让孩子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如果母亲对孩子缺乏关爱,或者因为身体原因或者因为性格原因,母亲不能很好地照料孩子,如果母亲性格强硬,动作粗糙,或者情绪不好,对孩子疏于照管,或者不愿意陪伴孩子,把孩子寄养别处,甚至虐待孩子,那么孩子可能就很难与人形成良好的依恋,心理发展会延缓、倒退甚至会出现自闭倾向。从心理发展过程来看,孩子是从亲密关系中获得安全感的,如果幼儿期没有和母亲建立起良好的亲密依恋关系,孩子在慢慢懂事以后,就会有自我挫败感。这种感觉是对亲密关系的怀疑与否定。一个孩子缺乏与亲人的依恋,成年后对亲密关系可能就会没有足够的自信。安全感的形成是通过亲密的依恋关系得到的,如果得不到,就会对亲情不信任。不信任亲人,会泛化到跟社会保持距离,与他人保持距离,会显得孤僻,或者在比较亲近的关系中感觉紧张,甚至出现社交的恐惧。那些不能很好地与他人建立起信任关系或亲密关系的成年人,问题一般都要追溯到他们的童年。
  孩子跟母亲的依恋关系还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和母亲之间的依恋关系会影响到他们在延迟满足任务中的表现。形成安全型依恋的儿童在延迟满足任务中等待的时间最长,不安全型依恋的儿童在等待中出现了一定的困难。在生活中也普遍存在这一现象,没有与母亲形成安全依恋的儿童延迟满足的能力普遍较差。延迟满足是一种心理基础,会影响到孩子今后在学习和工作中的表现,我们会在第四节专门讲解。
  当然,成长的选择是多样的,早年的生活并不能决定孩子的整个未来,童年只是给了孩子一个基础,幼儿期缺失的,还可以在将来弥补,不过是要花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也更加艰难罢了。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0-3岁家庭教育智慧(1)给孩子安全感】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