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未知的自己_coastline_百度空间
第23章
爱过、痛过、哭过之后
──臣服的体验
若菱做好万全的准备,鼓起勇气踏进了办公室。同事们看到她,有的给予鼓勵、同情的眼光,有的是幸灾樂祸的表情,若菱顾不得去分析这些人的心态了。走到自己的座位,看到玉梅已经坐在隔壁她自己的座位上,假装没看到若菱的到来。
若菱决定接纳老人的意見: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臣服,因为任何程度、任何形式的抗拒都是徒勞无功的。她接纳了自己的好友出卖自己的事实,也决定从此和玉梅保持禮貌的距離,和其它同事一样。
她没有办法像那个面摊的老板娘原諒前夫一样地原諒玉梅,虽然她知道,玉梅也是来给她”功课”的,但是现阶段她无法放下,所以决定不要勉强自己。不过,若菱可以从玉梅的角度来看事情了--玉梅一心想要攀升、力求表现,甚至到了可以出卖好友的地步,这一点若菱倒是可以从憐悯的角度看待她。
另外一个迫使若菱这么快就从这件事情走出来的原因就是:她想赶快放下这件事情,好专心地处理与志明之间的事。同样的,她必须接纳志明有了外遇这个”事实”,但她还是可以采取相应的行动。
传统的一哭、二闹、三上吊,就是摆明了不接受事实的徒然挣扎,反而把事情愈弄愈糟。若菱知道志明外遇的事情,触及了她几个痛点:
{dy}、觉得自己总是不够好的想法。一定是我做错了什么,一定是我不够好,他才会另寻他人。
第二、若菱对未来本就有很深切的不安全感,很不喜欢生活中有任何的变动。现在,婚变的事实逼得她要去面对xx不可知的未来,真是令她惶恐不安。
第三、不管她是不是真的还很爱志明,毕竟共同生活了这么久的时间,感觉就像亲人一样,志明已经成为生命中当然的一部分了,突然要割舍,谈何容易?
若菱回溯老人的一些教导,她知道觉得自己不够好的想法来自于我们和真我分離的结果。但是无論在理性、知性层面多么清楚了解,若菱的自尊心还是受到了很大的伤害。
而且这几天,若菱老是有一些非常负面的想法--”我真的那么糟吗?她有哪点比我好?我真的是很笨、很差劲,連自己的老公都看不住‥‥”这些想法在她的脑子此起彼伏地出现,挡也挡不住。
若菱想起了水的研究、米饭的实验‥‥等等,她知道这些负面思想对她的能量和心态的健康没有一点好处,可是就是无法遏止。
而老人的意思是,浴火重生的凤凰是更有生命力的。若菱的自我太与她的婚姻认同了,所以全面挫败以后,让若菱重新找到立足点的话,她会更坚强、更有自信。
另外,老人也保证,所有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经过仔细包装的禮物。只要我们愿意面对它有时候有点丑惡的包装,带着耐心和勇气一点一点地拆开包装的话,我们会惊喜看到裡面深藏的禮物。
对于老人的这些说法,若菱并不是那么地樂观,但是她信任老人,愿意拭目以待。
“李经理,老板找。”同事通知她。
若菱心裡想,不知道又有什么事了。还是关于考绩的吗?老板愧疚了?
坐在偌大的办公室裡,王力坚定的眼神看着若菱,”我想了一下,考绩不给你{dy}名真的很不公平,于是我昨天就和老总据理力争了一下,他同意今年我们有兩个{dy}名,因为现在行销部门的人數很多,而且今年我们推出了不少新产品,大家都很辛苦,应该有这样的奖勵。”
若菱喜出望外,淚水盈眶地看着王力,说:”谢谢!”
王力欣慰地看着若菱说:”好好加油啊,别受到打击就气馁了!”
若菱怕自己当场失态,赶紧走出王力的办公室,又到洗手间去痛哭了一场。老板的话对她有双重意义--工作上和婚姻上的,虽然他是无心说的,但是触动了若菱这个有心人。
回到座位上,若菱想起来刚刚进办公室时同事的眼光。大家昨天或是今天就应该知道她也列为{dy}名的消息(这种事在办公室传得很快的),所以她进来的时候,觉得有些同事”同情、鼓勵”,有些同事”幸灾樂祸”,那是她的大脑自己去筛选、过濾、定位出来的,其实并不是事实。
“我们的头脑真的很会欺骗我们,”这是若菱深切的体会,”它会看到它想要看到的东西,收到它想要收到的讯息,无关乎外在的条件、事实是什么!”
回到家中,志明已经回家了。若菱轻声地问:”吃过了没?”
志明連忙说:”吃过了。”
若菱心一痛,很想问:”是和她吃的吗?”但她忍住了不说,自己到厨房去弄了点东西吃。
志明很诧異若菱知道事情之后的表现,以他对她十几年的了解,若菱虽然不至于一哭二闹三上吊,但是也{jd1}不会轻易善罢罢休的。若菱冷静的反应让志明有点心慌,不知道她心裡究竟是怎么想的,会不会到学校去大吵大闹、让他难堪?
其实若菱真的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只好隐忍着不发作。
志明有意无意地回避着若菱,因为若菱到底是心如止水、还是暴风雨前的平静,他一点也猜不透,就待在客房不出来。自从那天闹开了以后,志明就一直睡在客房。
吃完了饭,若菱早早上床睡觉。志明出来,在客厅看了一会儿电视,然后沐浴,就回到客房去睡了。本来还抱着一丝希望,但愿他能进来卧室睡的若菱,听着志明进进出出的脚步声、关门声,然后一切归于寂静,又忍不住潸然淚下‥‥












第24章
梦的秘密
──当下的臣服
温暖的地方总是让人流連忘返的,尤其是对于感觉寒冷的心。所以,若菱再一次响应小屋的召唤。
来小屋的路上,山路前面可能发生了車祸,車子大排长龍,把公路变成了停車场。若菱其实很心急地想要赶到小屋去見老人,但是随即想到:”塞車,是谁的事?”
“老天的事!”若菱可以想象老人回答这个问题时似笑非笑的表情。
“老天的事,我管得了吗?”
“管不了!”
“管不了该怎么办呢?”
“臣服呀!”
若菱莞尔一笑。是呀,除了臣服,所有其它的举动、感受,都是徒勞无功而且白费能量的。若菱决定好整以暇地坐在車裡听音樂,静待交通xx来舒解壅塞的車道。
这时候,若菱眼光瞥到了路旁的一条小路。她依稀记得以前念大学的时候,有一次同学们上山玩,曾经故意拐进小路裡面去探险,结果发现了一条可以通上山的小路。还好若菱的車不是很大,应该可以试试看。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行而冒险。顺着小路进去,这裡很多都是私家路,若菱也顾不得那么多了,一路蜿蜒向上,果然找到了通往大路的途径,顺利抵达老人的家门口。
此刻,若菱坐在壁爐的火边,看着墙上跳动的火光。她与老人分享了公司的破例决定,还有自己上山时候的经歷。
老人很满意地点点头:”臣服的好处就是,当你接纳了当下,不徒然浪费力气去抗争的时候,事情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你才发现原来的挣扎真的是白费力气。而且,正因为你把能量充分xx于眼前的事物上,有的时候你会发现更好的解决之道,帮助你脱離眼前的困境,或是你不喜欢的情境。”

老人又在地上的圆圈圈加上了兩个字:臣服。”所以xx情绪障碍之道,最重要的就是臣服。”
若菱点点头。但是她知道,她还是不能就此放下婚姻的巨变,也许是一口气放不下,也许是真的对志明还依戀不舍,这真是个痛苦的考验。
“你最近的感觉怎么样?”老人关心地问。
“我前天,哦,我老公‥‥”若菱不知怎地,居然称呼志明为”前夫”了,难道她的潜意识己经接受了这桩婚姻注定要破裂的事实?”一直都没有和我坐下来好好谈,他很害怕面对冲突的。”
老人理解她点点头,突然问:”你最近有没有作什么梦呢?”
若菱一时想不起来。突然,她想起那个下午在家裡等志明的时候,作了一个不知所云的梦,她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老人。
老人认真地倾听,然后开始问问题。
“你那辆脚踏車,在美国是拿来做什么用的?”
“嗯?”若菱不懂,脚踏車当然是拿来骑的呀!
“我的意思是,是用来代步,还是娱樂健身的?”
“哦,是用来代步的。从家裡到学校,很近的。”
“你在梦裡为什么把那台車搬出車库?”
“当时我开始工作了,开車上班,不太用那辆脚踏車,它没什么用,又旧又占地方,所以想处理掉。”
“那为什么不直接拿去丢掉,只是把它放在車库的車道旁边?”
若菱想了想,”可能还是有一点舍不得吧,好好的东西,虽然没用了,可是又没有坏,而且以前载我上学的‥‥”若菱有点诧異老人问这么多梦的细节。
老人不再发问了,闭着眼睛不说话。
过了一会儿,若菱问:”这个梦‥‥有什么特殊意义吗?”她记得李建新说过,梦是潜意识的语言,她的潜意识有什么事要告诉她吗?
“你的潜意识很妙,它不直接告诉你它的内容,而是用很多象征和比喻。”老人说,然后缓缓地透露:”在这个梦裡,你的脚踏車就是你的丈夫。”
“志明?”若菱瞪大了眼睛,”志明就是那辆脚踏車?”
老人点头,然后说:”你自己好好想想。”
若菱有一点不敢想,难道在她的潜意识中,志明只是一个”用旧了的、没有用处的交通工具”?
“当然也不是那么的具象化啦,”老人安慰她,”它只是暗喻了你其实在潜意识的层面,已经知道你不需要志明了,但是表意识还是割舍不下,因为有人来把脚踏車拿走的时候,你还抗议呢!就像现在的情形。”
若菱觉得她需要花一点时间来消化老人所解的这个梦,毕竟一下子这么多潜意识的东西冒出头来,的确需要一些时间整理一下的。
但是,她还是忍不住向老人诉苦:”我现在有很多强迫性的念头在脑袋裡面盘旋不去,很苦恼呢!怎么样可以停止我们脑袋裡的思想?”
“脑袋裡的思想我们无从控制,”老人平静地说,”我们只能藉由观察它、检视它来转移,我会教你的。”
若菱如获大赦地静静听着。
“记不记得{dy}次見面的时候,我就让你去观照你的思想?”
若菱点点头。
“看到我们的思想的同时,你就切断了与它的认同,如果你进而检视它的的真实性,你会发现,我们90%的思想几乎都是不正确的。
当你不再盲目地听从脑袋裡的声音时,就是它可以止息的时候了。”老人歪着头想了一下,写下一个名字、电话给若菱。”你去找她,她会教你如何去检视我们思想的真实性。”
想一想,老人又写了一个名字和电话,”她也是很好的体验者,会帮助你渡过目前的难关。”若菱仔细地把老人写的纸条收好。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把注意力带回到当下。因为你如果去看你的思想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所想的东西,不是在过去就是在未来,很少是当下这一刻的xx。”老人很认真地说,”这个时候,如果你把注意力拉回到你现在正在做的事情上面,比方说如果你在洗碗,你就感受一下水的温度,皮肤和碗盘接触时候的感受,碗盘从油腻到干净之间,你手指触摸它们的感觉变化‥‥等等,就可以阻止自己的胡思亂想。”
“那如果,我当时没有在做什么呢?比方说,坐車、等待的时候?”若菱问的问题都很实际。
“很好,”老人赞许,”那么你就把注意力放在你的内在身体,去体验你当时身体各个部分的感受,或者把注意力放在你的呼吸上面。因为你知道吗?”老人停顿了一下,”我们的思想总是在过去和未来,但是我们的身体和呼吸却永远是在当下的。”








第25章
背负重责大任的脑袋
──检视思想
这次老人介绍的,是一个真正的老师--心灵成长的老师。她接到若菱电话的时候很高兴,建议若菱来參加她的一个工作坊,叫”拜倫凯蒂一念之转”。(注1)
若菱看了一下时间,自己刚好有空,再加上的确想减少和志明碰面的次數,所以就答应了。
到了新店的一个灵修中心(注2),若菱立刻感到很舒服、很松弛,整个中心好像有一股奇怪的氛围,让她有回到家裡的那种温馨和舒适。进教室的时候,其它学生都到了。老师抬头看見若菱,彷佛知道她是谁,给了她一个很温暖的微笑。
若菱看到老师也吓一跳,老师从前也是演艺圈的名人,后来经过婚姻失败等一連串的打击,就销声匿迹了。后来听说她潜心灵修,现在不但生活美满,而且整个人散发着清新、祥和、慈爱的气质,当然,还是美貌依旧。
若菱坐下来,听到老师正在说:”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挑剔很多东西,吃的、穿的、用的、还有自己的亲人、朋友‥‥可是我们却从来不挑剔自己脑袋裡面的思想。它说什么我们就相信什么。”
若菱一听,觉得很有道理。真的耶,我们心裡想什么,我们从来不去质疑,一直都信以为真。谁曾经想过自己的思想可能会”欺骗”我们呢?
“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深信不疑,让它牵着我们的鼻子走。”老师做了一个牛环的手势,套在自己鼻子上,同学都笑了。
“那么,这些思想是怎么来的呢?我们生下来的时候是空白一片,不会思想的。谁把思想放进我们脑袋裡的呢?”老师站起来,在白板上画了一个人头。这时候,其它同学七嘴八舌地说:父母、老师、电视、社会、朋友‥‥等。
老师点头,然后指着一个同学问:”小时候,你的父母告诉你,你应该要怎么样?”
那个同学瘦瘦的,带着一点忧郁气质,她说:”要聪明、能干。”
“很好!”老师说,然后在人头上面写着”聪明、能干”。
“你呢?”老师指着另外一位{wy}的男同学,”父母告诉你,你『应该』要怎么样?”
那个瘦小的男同学说:”勇敢,独立。”
“是,男孩子嘛,应该要勇敢、独立!”老师同意,在人头上又加了些东西。
问到若菱时,若菱不记得小时候爸爸妈妈曾经认真地要求过她什么。他们就是觉得若菱应该”听话、懂事”。老师把这个也加上了。
{zh1}出现的,是一个满负重责大任的脑袋。

“好,很多的『应该』哦!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理想。可是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面的呀!我们有勇敢的一面,就一定有胆怯的一面,因为这是一个二元对立的世界,我们是一个完整的人,不可能只有一面而没有另外一面的。再能干的人,再xx的人,也会有力不足以逮的地方。但是因为你被告知『应该』要『勇敢』,所以你怯懦的那一面呢?”
老师做了个手势,手往墙角一挥:”就被你丢到墙角去啦!”
“如果你从小就被灌输『你必须要能干』的这个理想,那么你不能干的地方,你能力有所欠缺的地方,一定会被你否定和压抑,是不是?”老师用她美麗的大眼睛,直视每一个同学。
“所以,凡是不被允许的那些特质,就被我们压抑在潜意识裡面。但是它们是一种能量,不会因为你不承认它的存在就消失了呀!”
老师停在这裡,让学生们大致地检视一下自己的潜意识垃圾桶裡面,库存了些什么东西。
“这些东西,就是心理学家荣格所说的『阴影』,被我们否定的、压抑的、抗拒的内在特质。这些我们压抑下去的阴影,还有我们从小到大不被父母、环境认同的各种情绪,这些都是没有释放的能量,储存在我们的细胞记忆裡。它们不时会浮上台面,造成我们的困扰,但是我们并不想去看它们。于是,我们怎么做?”
老师又在人头周围画了一个圈圈,写上”策略”兩个字。

“于是我们就发展出很多策略来逃避这些蠢蠢欲动的不安、浮躁、突如其来的暴怒、莫名的忧伤,还有脑海裡面喋喋不休的『你不够好、你是错的、你不如别人、你不够xx』的紧箍咒。”
“我们发展出来的策略有哪些呢?”老师问。
“拚命工作!”一个看起来就像女强人的学生,很有默契地回答。
“是的,”老师说,”有些人每天把时间排得满满的,就是不愿意去面对自己。”
“喝酒、抽烟。”一个面目清秀的女孩说。
“是呀,各种瘾头,任何上瘾症,包括刷卡购物、派对狂欢、大吃大喝,都是因为有难言之隐吧!”老师在白板上把学生说的各种策略都写下来。
拚命工作、酗酒、抽烟、各种瘾症、看电视、追星族、过度运动、帮助别人、不停地讀书、学习、泡夜店、换伴侣、换工作、在生活中制造各种戏码
“还有‥‥”老师神秘地说,”上各种工作坊、打襌七、到处參加灌顶法会、上教堂、望弥撒。”
学生听得目瞪口呆,有个女孩勇敢地问道:”你是说这些灵性的追求、宗教的修持,也有可能成为我们逃避面对自己的一种手段?”
“为什么不是?”老师反问,”如果你不面对自己的阴暗面,光是拚命上课、灵修、參加各种宗教活动,甚至持咒、念经、祷告、唱诗歌也是没有用的。你不想面对自己内在的那个部分,就像艾莉丝梦游仙境的那个兔子洞一样,又深又暗,連耶稣、佛陀、任何大师都碰触不了。只有当你自己愿意进去探索,把裡面的东西拿出来,摊在阳光下接受療愈,或是把光带到洞中,療愈才会发生。”
学生们静默了很久,在消化这个难解的课题。
过了好一会儿,老师又说:”接受了这么多的应该和理想,我们于是产生了很多的信念、价值观、态度、标准,来约束自己,也来衡量、批判他人。这些就是我们每日所思所想的基础,可是我们从来不去检测我们思想的正确性。”跟其它很多老师一样,她也规定了回家的功课:”你们回去照这个作业的要求写下自己的想法,明天我们就来检视一下这些想法的真实性。”
若菱这个好学生立刻在脑子裡开始琢磨,回去怎么样写这个回家功课,却被老师打断了。
“现在,我们一起来做静心冥想。”
若菱心想:”如果平时自己也能静心、什么都不想,那就太好了,简直是一种xx啊,我‥‥”然而在爱抚般的樂声中,她却一下子入定了,原本纷扰的思绪很快消散。
“大概是团体能量磁场的缘故吧!真舒服!”若菱想。
注1:拜倫凯蒂的转念作业可以參考她的书《一念之转--四句话改变你的人生》,周玲瑩翻译,奇迹信息中心出版。拜倫凯蒂的网站:
注2:新店的合一心灵中心:



郑重声明:资讯 【遇见未知的自己_coastline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