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坡
我对杨贵妃之死很是惋惜,我想是受到白居易的《长恨歌》的影响。其中所叙之事,所抒之情令人嗟叹不已。尤其在读过洪升的《长生殿》后,那句经典的话:“我当时若肯将身去抵搪,未必他直犯君王;纵然犯了又何妨,泉台上,倒博得永成双。”如此痛彻心扉,甚至比生前的爱更具真实性。这份爱的真实,以舍掉帝位的反省才让人感动。帝王家有着这种平民的爱情观,且这样的不渝,绵绵不尽的遗恨和思念见证了爱情的力量。
杨贵妃墓在陕西兴平县境内马嵬坡,大门是邵力子手书“唐杨氏贵妃之墓”七个大字。进园拾级而上,正面是一座三间仿古式献殿,碑庙十二间。穿过献殿,就是墓冢,不大,有黑底白字草书“杨贵妃之墓”的石碑。据墓地石碑记载,杨贵妃初死时是用紫茵裹体,埋在马嵬驿站的路旁。长安收复后,唐玄宗回京,暗中派人往马嵬坡将杨贵妃迁葬。当时杨贵妃尸体已化,只是香囊还在。所以这里只是埋藏着杨贵妃的香囊和鞋袜的衣冠冢。墓高约三米,封土周围砌以青砖。据说,杨贵妃墓原是一土冢,但香气宜人。其墓土可以美容,妇女抹在脸上丑女变美,美女更漂亮。于是远近的妇女纷纷前来取土,外地游客也要带一包土回去。长此以往,坟墓封土大量流失,变得越来越小,无奈只得用青砖将坟墓裹得严严实实。
一千多年来,历代的风流韵士,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的题咏碑刻。据统计,有关马嵬坡得诗作有五百多首。原来女人的题材古人也喜欢,难怪如今论坛上女人问题这么受欢迎,今人古人心有灵犀啊。现墓园的碑廊里有如李商隐、温庭筠、林则徐等人的诗碑八十多种。他们对马嵬坡兵变,杨贵妃和杨贵妃和唐明皇的评论各不相同。是是非非倒城了千古话题。
《唐·张槟·青冢》诗:
倾国可能胜效国,无劳冥漠更思回。
太真虽是承恩死,只作飞尘向马嵬。
《唐僖宗·幸蜀经马嵬》诗:
马嵬杨柳绿依依,又见鸾舆幸蜀归;
泉下阿环应有语,这回休更罪杨妃。
《清·林则徐·路经太真墓》诗:
六军何事驻征骖,妾为君王死亦甘;
抛得蛾眉安将士,人间从此重生男。
《唐·郑畋·马嵬坡》诗: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唐·李商隐·马嵬其二》诗: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鸣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田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元·马致远·马嵬坡》诗:
睡海棠,春交晚,
恨不得明皇掌中看。霓裳便是中原乱。
不因这玉环,引起那禄山,怎知蜀道难!
有的说唐明皇荒淫误国;有的说杨贵妃是祸国殃民的红颜祸水;有的同情唐明皇;有的可怜杨贵妃;反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还是鲁迅先生说得好:“我一向不相信昭君出塞会安汉,木兰从军就可以保隋;也不信妲己亡殷,西施沼吴,杨妃乱唐的那些古老话。我以为在男权社会里,女人是决不会有这种大力量的,兴亡的责任,都应该男的负。但向来的男性的作者,大抵将败亡的大罪,推在女性身上,这真是一钱不值的没有出息的男人。”
墓园深处有一尊新塑的汉白玉杨贵妃雕像婷婷玉立,媚态依旧。像高三点八米,象征着这位绝色佳人,三十八岁曼妙年华时在这里香消玉陨。虽然杨贵妃雕像笑容可掬,但掩藏在历史烟尘的血泪是遮盖不了的。也许只有那浓情蜜意中男欢女爱的笑声似乎还在飘荡。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