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阔叶林陆生动物参考资料

上海阔叶林陆生动物参考资料

2010-05-28 17:26:47 阅读9 评论0 字号:

上海阔叶林陆生动物参考资料

 

陆生动物,以适应田野生活和人工豢养种类为主,如啮齿目动物和饲养生畜等。大型脊椎动物已消失,在马桥、菘泽文化遗址中有豺、虎、金钱豹、麂、獐、亚洲象、野猪、梅花鹿、麋鹿等中大型哺乳动物遗骸。旧志中见野生鹿、虎、獐等动物记载,今已不存。在崇明及长江口沙洲上鸟类有424种,分属1958178属,非雀形目231种,占54.5%;雀形目193种,占45.5%。大小河流、长江口、杭州湾水域有各种鱼类203种,硬骨鱼类192种,占94.6%;软骨鱼类11种,占5.4%

    一、动物种类与分布

野生动物 脊椎动物。哺乳动物,上海约40种,占全国哺乳动物种类总数的8.9%。食虫目有刺猬、大麝鼩等5种。啮齿目有黄胸鼠、黑家鼠、社鼠、花背仓鼠等9种。兔形目有华南兔1种。食肉目有貉、黄鼬、猪獾、小灵猫、豹猫等8种。小型哺乳动物多分布于地形相对复杂的林灌丛中,如上海西部低山残丘及其周围,田地四周的灌丛与杂草中。华南兔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农田、果园或植被遮蔽的低洼处和浅洞中,常见华南兔。翼手目有东方蝙蝠、伏翼、棕蝠、绯鼠耳蝠等7种,多分布于田野树林中、池塘湖泊周围。鲸目有宽吻海豚、中华白海豚、江豚、白暨豚、小温鲸等7种,白暨豚为淡水豚,在长江口以内活动,其他海豚、鲸类在长江口及外海活动。爬行动物,约32种,占全国爬行类种数10%。龟鳖目有乌龟、海龟、玳瑁、棱皮龟、鳖等511种。蜥蜴目有多疣壁虎、石龙子、宁波滑蜥、北草蜥等38种。蛇目有赤链蛇、王锦蛇、乌梢蛇、蝮蛇等315种。鳄目有鼍1种。蛇类主要分布松江、金山,以赤链蛇、红点锦蛇、蝮蛇为优势种,黑眉锦蛇常见于民宅附近,蝮蛇也为广布种,南汇、奉贤较多。两栖动物,有蛙形目1目,大蟾蜍、xx雨蛙、泽蛙、虎纹蛙、饰纹姬蛙等513种,占全国两栖类种数6.6%。分布于田野里,池塘、河流、湖泊等水面的岸边。鱼类,约17203种,软骨鱼类11种,硬骨鱼类192种,长江河口鱼类112种,杭州湾近海鱼类81种。鲈形目55种,鲤形目54种,鲽形目12种,鲱形目、鲀形目各10种,鲉形目9种,鲑形目、鲶形目各7种,鳗鲡目、鲻形目各6种,颌针鱼目4种,灯笼鱼目3种,鲟形目、鳟形目、刺鱼目各2种,合鳃目、银汉鱼目、鮟鱇鱼目各1种。鱼类生态类群,河口洄游性种类有鲥鱼、刀鲚、日本鳗鲡、松江鲈鱼等;河口性即咸淡水种类约40种,有大银鱼、花鲈、大弹涂鱼等;海水种类有在河口外咸淡水域生殖的大黄鱼、小黄鱼、银鲳等,夏季在长江口近海区索饵洄游的阔口真鲨、锥齿鲨、日本鳀、蓝点马鲛等;沿岸河口鱼类有龙头鱼、梅童鱼等;近海鱼类有鲳鱼、带鱼、鳓鱼等;溯河鱼类有鳗鱼、银鱼等。黄浦江、苏州河约有鱼类51种。国家一级保护鱼类中华鲟每年六七月由外海进入长江作生殖洄游,白鲟在长江口崇明岛干支流中有分布。鸟类,有1958424种,占全国鸟类种数19.8%。在本地繁殖的留鸟50种,占上海鸟类种数11.8%;候鸟374种,占88.2%。候鸟中旅鸟203种,占候鸟种数54.3%;冬候鸟125种,占33.4%;夏候鸟46种,占12.3%。候鸟迁徙使鸟类种类和数量有明显季节变化,春秋种类和数量{zd0},冬季次之,夏季最少。雀形目有家燕、白鹡鸰、白头鹎、棕背伯劳、灰卷尾、灰喜鹊、白脸山雀、麻雀等139种。鸻形目有红胸滨鹬、白腰杓鹬、矶鹬、阔嘴鹬、环颈鸻、凤头麦鸡等55种,以旅鸟为主,每年春秋季迁徙经过崇明、浦东、南汇、奉贤、金山滩涂,只作短暂停留。雁形目有鸿雁、绿头鸭、小天鹅、赤膀鸭、绿翅鸭等34种,以冬候鸟为主,每年最早9月最晚12月下旬飞抵沿海滩涂和内陆湖泊等水域;明年最早2月最迟5月中旬离沪。隼形目有鸢、雀鹰、普通鵟、白尾鹞、游隼、红隼等27种,以冬候鸟为主。

鹳形目有苍鹭、池鹭、大白鹭、中白鹭、白琵鹭等26种,以夏候鸟为主。鹤形目有白头鹤、白枕鹤、普通秧鸡、黑水鸡、白骨顶等16种。鸮形目有草鸮、鵰鸮、颌鸺鹠、长耳鸮等11种,以留鸟为主。鹈形目有斑嘴鹈鹕、卷羽鹈鹕、鸬鹚等6种。城镇居民区鸟类有白脸山雀、棕头鸦雀、白头鹎、白腰文鸟、乌鸦、珠颈斑鸠、麻雀、喜鹊、八哥等,麻雀、白头鹎常见,其他少见;喜鹊、八哥从市中心退向偏远郊区。五六十年代农田中常见环颈雉,现已少见;棕背伯劳、斑头鸺鹠、家燕、金腰燕、短翅树莺等在田间树林中见到。冬季麦田中常见凤头麦鸡、灰椋鸟,偶有鹌鹑、黄雀、黄胸鹀;夏季水稻田、池塘、河岸常见池鹭、白胸苦、牛背鹭等,田野常见鸢鸟、田鹩、家燕等。在林区常年留居鸟类主要有绿啄木鸟、斑啄木鸟、黑脸嗓鹛、丝光椋鸟等;繁殖候鸟有牛背鹭、黑顶夜鹭、小白鹭、池鹭、山树莺、鹰鸮、赤腹鹰、暗灰鹃贝等;越冬候鸟有黑头蜡嘴雀、黑尾蜡嘴雀、锡嘴雀、银喉长尾山雀等。佘山、天马山、小昆山、大金山、小金山等山丘、岛屿树栖鸟类有鵰鸮、长耳鸮、短耳鸮、绿啄木鸟、斑啄木鸟、黄鹂等。长江口、杭州湾海岸带滩涂、长江口沙洲、淀山湖湖滨有众多湿地鸟类分布,主要有鸻形目、雁行目、鹳行目,鸥形目、鸊鷉目等涉禽、水禽类约150种,占上海鸟类总数35.3%

    无脊椎动物。种类多、数量大。滩涂湿地潮间带,底栖无脊椎动物占总生物量的99.9%。长江口、杭州湾北岸浮游动物种类约105种,挠足类38种,原生动物6种,轮虫8种,水母类5种,枝角类13种,以及其它种类,挠足类为优势种。长江口种类较多,约100种,有河口性低盐种类、近岸种类,还有淡水种类,群落结构较复杂。杭州湾北岸水域种类较少,约44种,大都是近岸河口性种类,群落结构较单纯。长江口底栖无脊椎动物个体数量上软体动物居多,多毛类次之。种类组成约16种,颤蚓类3种,多毛类5种,软体动物2种,甲壳动物5种,其它无脊椎动物1种。河蚬每平方米800个,颤蚓类每平方米达十几万尾。底栖生物量组成中,棘皮动物为最多,多毛类次之,甲壳动物居第三,软体动物第四。种类组成约157种,多毛类59种,软体动物41种,甲壳动物52种,棘皮动物5种。多毛类的异平指虫、长吻沙蚕,软体类的滩栖遂阳足为优势种。潮间带约有121种,甲壳类57种,软体类27种,多毛类18种,寡毛类3种,其它16种。软体类占优,甲壳类次之,多毛类居第三。园林土壤中弹尾目昆虫有69种。农田、绿地、林区有蜜蜂、蝴蝶、蜻蜓、蟋蟀等。佘山地区原尾虫群落组成有17种。七宝、莘庄等地以产斗蟋出名。饲养动物 养殖动物。各专业养殖厂和市郊农户养殖的肉禽类主要有猪、牛、羊、兔、鸡、鸭、鹅,特种养殖有水貂、鹿、鹌鹑、肉鸽、七彩山鸡、鹧鸪、珍珠鸡、火鸡、鸵鸟等。水产类主要有鲤、鲫、鲢、鳙、鳗鲡、黄鳝、河蚌、蟹、鳖、虾、牛蛙、金鱼等。 观赏动物。上海动物园、上海野生动物园除一般狮、虎、熊等大型观赏动物外,还有大熊猫、华南虎、金丝猴、黑叶猴、亚洲象、麋鹿、扬子鹗、斑马、长颈鹿、羚牛、白犀、河马、环尾狐猴、黑天鹅、小熊猫、马来熊、金钱豹、红斑羚、金猫、金头狮狨、鹈鹕、双角犀鸟、丹顶鹤、东方白鹤、西班牙山羊等珍稀动物。

    二、动物区系

    上海动物地理区划属东洋界中印亚界华中区东部丘陵平原亚区。区内动物除广布种外,东洋界成分有饰纹姬蛙、虎纹蛙、黑头剑蛇、乌梢蛇、猪獾、豹猫等。北方渗透南下古北界成分有泽蛙、金线蛙、刺猬、黄鼬等,上海是东洋界和古北界成分相互混杂的过渡地带。鸟类区系中东洋界成分101种,占鸟类总种类23.8%,古北界245种,占57.8%,广布种77种,占18.2%,可疑种1种,占0.2%,古北界成分大量南移,如硫黄鹀、红交嘴雀、红点颏、棕眉山岩鹨等。在上海繁殖的留鸟和夏候鸟89种,东洋界成分60种,占繁殖鸟种数67.4%,古北界10种,占11.2%,世界广布种19种。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历史上的今天-->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上海阔叶林陆生动物参考资料】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