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院士中原峰会观小麦畅谈发展:2005年河南小麦生产暨品种观摩会侧记 ...

五院士中原峰会 观小麦畅谈发展:2005年河南小麦生产暨品种观摩会侧记 《河南科技报》2005年5月头版

2010-05-29 21:39:45 阅读6 评论0 字号:

                                                河南科技报   2005年5月头版

          “如果说今年取消农业税的政策极大地调动了我省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那么,这次观摩会对于推动我省小麦生产向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方向迈进,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谈起5月21日在焦作市召开的河南小麦生产暨品种观摩会,省政府小麦办公室主任王志和给出了上述评价。
              王志和此言不虚,这次会议规格之高,不在于来了多少政府官员,而在于在省政府的邀请下,同时迎来了五位院士:
              原黑龙江省常务副省长、农业部常务副部长、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和协副主席王连铮;
              原中国农科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卢良恕;
              中国工程院院士郭予元;
              原中国农科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更另;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
              那么,当这五位院士走到一起的时候,他们对河南小麦发展现状作何评价,对今后的发展又有哪些新的期待?
            河南魅力:麦熟时节话发展
              据介绍,由省农业厅、省科技厅主办,省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协办,省政府小麦办公室、省种子管理站、焦作市农业局承办的这次小麦生产暨品种观摩会,不仅迎来了五位院士,而且邀请到了省内外40多位小麦专家教授和河南周边七省种管部门负责人,会议规模更是超过500人。
              那么,河南小麦何以有如此魅力,能够吸引这么多小麦生产方面重量级人物的到来?
              “全国小麦看河南。”观摩过程中,卢良恕院士在评价河南小麦时,再次引用了这句话。的确,就全国而言,无论是小麦播种面积还是产量,河南都占有{jd1}优势。
              小麦在我国是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占全国粮食作物的1/4左右。河南位于全国{zd0}的麦区———黄淮冬麦区的中心地带,小麦常年播种面积7500万亩,居全国xx。
              不仅如此,河南小麦的总产量,同样保持全国{dy}。特别是2004年,全省7284万亩小麦总产达到2480.9万吨,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26.97%,创造了历史{zg}水平,也为完成我国粮食生产能力恢复到5亿吨任务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不仅产量在提高,河南小麦的品质,同样在不断取得进步。从1998年起,河南以“专用化、优质化、多样化”为方向,对小麦结构实施大规模调整。根据市场需要,通过更换品种、规模种植、产销衔接等措施,尝试在不同生态区域种植不同类型的优质专用小麦。
              经过多年的努力,河南优质专用小麦出现面向市场育种、规模化连片种植、产销衔接定单收购的产业化开发局面。郑州9023、高优503、豫麦34等、河北8901等优质小麦品种的品质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许多过去使用进口麦的面粉厂、食品厂转用国产麦,一批面粉加工企业还在小麦产区设立订单基地。从数字上看,河南优质专用小麦已占全省小麦播种总面积的1/3,并初步形成了豫北优质强筋小麦生产基地,豫中中筋小麦生产基地,豫南弱筋小麦生产基地。
              河南小麦品质提高的一个突破性标志性是,
            2002年11月22日,5000吨河南小麦在连云港码头装船,驶往印度尼西亚,标志着我国食用小麦出口实现了零的突破。同时,路透社将郑州小麦列入其全球硬质小麦出口报价单,与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传统出口国的小麦并列。
              小麦品质的提高,离不开科技研究的发展。“九五”计划以来,我省陆续承担了一批国家重大项目,大大提高了的小麦科技水平。“九五”期间,我省承担实施了“小麦大面积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成功建立了“一田三区”,超高产样板田连续两年实现亩产600公斤目标,示范区和辐射区累计增产584万吨,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十五”期间,我省又承担了国家攻关计划重大项目“小麦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初步研制出了强、中、弱三种筋力的小麦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体系,有力带动了全省小麦优质生产的发展。
              目前,我省正在实施的“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国家重大专项和商品粮食生产基地等项目的进展良好,为进一步保持和发展河南小麦生产打下了良好基础。
              院士期待:产业发展创新高
              21日下午,会议举行了专家论坛。在对这次观摩进行总结之后,院士们畅谈了自己的观点。如何进一步促进小麦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成为院士们共同讨论的问题。
              卢良恕院士指出,优质麦生产规程严,要求连片种植,单收、单打、单贮,在诸多农作物品种中,小麦是最适宜全盘机械化、规模化生产,容易实现产品标准化的作物。而在我国,每个家庭都是一个独立的生产单位,让一个村统一种植一个品种都很难,标准化生产更难实现。
              在河南,虽然各种类型的小麦生产基地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离标准化、规模化的要求仍有距离。
            那么,如何打破传统的一家一户的种植模式,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优化种植结构,提高粮食品质,抓好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建设,实现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种植、规模化经营?
              卢良恕院士给出的解决途径是发展农民合作组织。据介绍,江苏省在发展小麦规模化生产时,充分发挥了农民合作社的作用,既突出了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又让农实实在在增产增收,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令人欣喜的是,截至目前,我省符合农业部统计标准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已超过3000个,带动农户560多万户,占全省农村总户数的29%以上。但是,这一数字显然还远远不够,河南在小麦生产规模化、产业化方面仍需付出更多的摸索和努力。
              “河南小麦这几年取得快速发展,产量不断提高,关键之一是抓好了有机肥的使用。”论坛上,刘更另院士对河南采取秸秆还田等做法赞赏有加。他指出,国外的经验提醒我们,氮磷钾等肥料的过度使用,将对土地的生产能力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这一点,河南同样值得借鉴。
              “河南小麦发展成绩辉煌,原因在于河南有一大批在小麦生产上人才辈出。”李振声院士指出,河南在小麦生产方面形成了多梯队、多层面、多品系的学术队伍,可以把培养专家,发展小麦生产的经验认真总结出来,进一步促进小麦生产取得更大的辉煌。
            精深加工:共同关注的话题
              
              “现代农业的概念,包括产前、产中和产后各个方面,小麦产业要达到促进农民增收的目的,不仅要搞好生产环节,更要搞好加工环节。”论坛上,每一位院士都对小麦精深加工的发展倍加关注。
              为提高加工转化能力,河南省有关部门先后筹资18亿元,从全省7000多家小麦加工企业中,筛选出莲花味精集团、南街村集团、郑州第二面粉厂等40家重点企业,进行集中扶持。对重点企业用于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费用,按一定比例从当年应纳所得税中抵扣。
              以科技为动力,加大小麦加工转化的科技含量,是河南省提高小麦生产效益的另一重要手段。为此,河南省专门组织了小麦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科技行动,投资1亿多元,对小麦产后精深加工技术进行专题研究,促进小麦加工转化与产业化开发工作。
              河南省还重点围绕味精、淀粉、饲料、酒精、药品、环保产品等领域,大力开发研究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用于小麦做原料的替代工艺技术。目前,全省已有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粮食加工企业数十家,开发百余个品种。其中莲花集团用小麦代替玉米生产味精的技改项目投产后,年加工转化小麦100万吨、味精总产量达30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为45%,成为亚洲{zd0}的味精加工企业。
              为了加快陈粮的转化,南阳的天冠集团率先建成了国内{dy}套大型变性燃料乙醇生产装置。这套装置将从小麦中提炼出来的乙醇与汽油混合调配,生产出一种清洁的汽车燃料--车用乙醇汽油。这一计划,将为大量积压在仓库里的小麦、玉米开辟一个新的市场空间。目前,这一新型燃料已开始在郑州、洛阳、南阳等地的近百个加油站率先使用。据天冠集团总经理张晓阳介绍,生产一吨乙醇大概需要3吨粮食,这一年产20万吨乙醇的装置每年可转化小麦60万吨,相当于一个产粮大县两年的小麦产量。
              目前,河南粮食加工转化能力已达2700万吨,居全国xx。各类粮食加工企业达2800多家,所生产的面粉、挂面、方便面、速冻食品、味精等粮食深加工产品均为市场占有率的“全国{gj}”。在国内市场上,每4袋方便面就有1袋是“河南造”;每10个速冻汤圆中,有6个出自河南。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河南包括小麦加工在内的农产品加工业还有很大差距。发达国家食品加工业产值是农业产值的1.5-2倍,而我省
            食品加工业产值仅有农业产值的30%左右。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程度都在90%以上,我国只有20%-30%,我省更低。因此,
            对于大力发展以小麦为原料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实现转化增值,加快河南农业向更具活力的现代产业转化的步伐,我们有理由给予更多的期待。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历史上的今天-->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五院士中原峰会观小麦畅谈发展:2005年河南小麦生产暨品种观摩会侧记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