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德森:金融帝国---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评论)_书虫小组_百度空间

评论人:沈思玮,上海交通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

一段时期以来,《货币战争》一书风行南北,凸显了当下高等院校经济、金融学科已经误入歧途。笔者在此以解读的形式,向读者推荐20世纪最伟大的经济思想家,赫德森的《超级帝国主义——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一书。在该书的引论中,作者指出:芝加哥学派的货币主义导致了拉美化的困境,而哈佛式经济学带来了俄罗斯的私有化灾难。作者特别指出:经济学教科书所遵循的科学标准,仅仅在于建立假设与结论的一致性,而不在乎其是否符合社会现实。这些观点表明,在赫德森看来,美国的经济学研究已经陷入空想式的教条主义困境。而国内大学的经济学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照搬美国,其后果是不言自明的。

格林斯潘说:“因为亚洲国家的高储蓄,导致巨量的资金流入美国,推低了美元利率,造成了房地产繁荣,最终演变为次贷危机”。这个逻辑的潜台词是:亚洲国家的高储蓄率带来了次贷危机,美国是受害者,亚洲国家是加害者。

在笔者看来,即使格林斯潘没有诿过于其他国家,也只能说明其所信奉的芝加哥学派货币主义哲学不符合社会现实。货币学派以弗雷德曼为代表,主张利率跟着通胀走,高通胀、高利率,低通胀、低利率。于是,当通胀率较低的时候,美元维持低利率就变得合情合理了。

事实上,只要美国对经常项目不加控制,就会源源不断增加国际市场上的美元供给,必然带来美元的低利率。因此,亚洲国家的高储蓄率本质上是美国源源不断放出美元的结果,而非原因。所以,当英国金融时报就这样问题采访商务部陈铭德部长时,陈部长给出了响亮地回答:这样的逻辑在中国哲学中是说不通的,难道你找我借钱,我借给你,还错了吗?反过来说,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女士不是千里迢迢到中国来,希望中国继续购买美国国债吗(借钱给美国)?那么如果我们现在抛售美国国债,按照格林斯潘的逻辑难道就对了?

正如全国政协委员李革新在两会中所指出的,2007年下半年—2008年央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导致了中小企业生存的困境,那么央行货币政策的逻辑是什么呢?当然和格林斯潘一样,就是货币学派的教条,而始作俑者无疑就是那些教科书派的主流经济学家。现实是永远的老师,教科书是永远的学生,学生给老师上课,不是太荒谬了吗?

早在七十年代赫德森在给尼克松政府提交报告的报告中指出,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扩大有利于美国的霸权地位。一方面,这将使得美国非常容易地通过财政赤字扩展军事力量(前苏联之所以在冷战中以失败而告终就是因为美国可以依赖美元集结全球的经济力量来发展军事,而苏年只能通过少数几个华约国家)。另一方面,美国可以通过从世界各国获得源源不断的低成本融资而买下世界各国(拉美化的原因就在于此)。该书写于三十年前,而能预测当前的世界经济,这就是思想的魅力。正如xxx的理论能够预见当前全球经济格局一样。

由于此书成于三十年前,有些新经济现象不能解释,是其中的缺憾。这不能归罪于作者分析能力不足,而是美国政府对于作者观点的某种限制。举例来说,美国的超级霸权为什么会导致次贷危机,从作者的理论中是不能解释的。好在我们可以用国际关系理论对其进行分析,可以弥补其中的缺憾。

实际上,在货币霸权的条件下,美国军事霸权是不可能打破的,但美国货币霸权却必然会终结。按照中国的哲学来看,就是“福祸相依”。美元霸权使美国成为全球{zd0}的食利者,从而导致其他能力(实体经济等)的不足,而美国这样的国家本来可以拥有更强的各个方面的能力。

本次次贷危机导致美元霸权衰落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全球金融一体化、政治一体化速度慢于全球经济一体化。

直接原因是,2003年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战术上的成功很可能导致战略上的失败,陆逊夺回荆州结束了“三足鼎立”,很xx国归晋),正如笔者曾经指出的,美伊战争改变了石油美元与美国利益的共生关系,石油美元通过美国金融机构推高油价,使得美国低利率政策不能维持。而其他可能被美国低价收买的国家----拉美、俄罗斯等在美国陷入伊拉克战争不能自拔的时候,纷纷对自然资源、公共产业国有化,使得“华盛顿共识”推行的经济一体化、金融一体化、政治一体化推行不下去。中国则由于2004年xxx总书记访问拉美国家,吸取了“拉美化”教训(天佑中华!),放慢了金融一体化、政治一体化的速度,而避免了严重的问题。

当世界各国都从自由化的迷梦中醒来的时候,美国也只能从统治全球的美梦中醒来了。中东再不会借钱给美国来轰炸自己,中国等其他国家当然也不会借钱给美国把自己买下来。那么美国还能有什么作为呢?

美国是一个民主国家,也是一个尊重人才的国家,美国宪法要求每一个有才能的人都能得到任用。于是,美国的战略只能是透明的。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观察、思考,我们就能够找到应付的方法,从而迫使美国回到人类共同价值观上来(也就是中国所一贯倡导的价值观—--互利共赢)。

美国这个国家比较有趣,有些人老是想欺骗别的国家,也有些人会告诉你怎么去避免被欺骗。如果你不能掌握而被骗,的确不能怪人家骗你。这也就是赫德森先生通过这本书告诉我们的核心内容吧!

赫德森简介:

迈克尔·赫德森是美国独立的金融和经济分析专家。1960年代为大通曼哈顿银行和安达信公司做国际收支分析,此后一直活跃在华尔街,为很多金融公司作咨询服务。同时也先后在多所高校教授金融课程,现在是美国长期经济趋势研究所所长、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分校的有杰出贡献的教授。他出版了大量的论述美国金融统治地位的著作,包括、《全球分裂》和《贸易、发展和外债》等,而且是加拿大、墨西哥、俄罗斯和美国等国政府以及联合国训练研究所(UNITAR)的经济顾问。他也是2008年美国大选民主党候选人丹尼斯?库钦奇的主要经济政策顾问。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和一些东欧国家跌入美国金融战略陷阱后,他又频频访问这些国家,他的财政金融政策建议帮助普京政府摆脱了金融危机,扭转了俄罗斯危局,值得中国高度重视。

刘振: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

     美国金融霸权是由美国政府长期高度介入而形成的,美帝国的经济政策的本质特征是以军事、科技力量为背景的国家主义。在赫德森看来,除了法西斯国家之外,美国政府比任何政府都更严密地控制了其经济,以让美国公司的行动高度服从于美国国家的整体地缘政治利益安排。赫德森指出,美国外交的根本原则是其国内政策不接受外国人的指令。美国利用世界经济实质上的美元本位制,以及信奉货币主义的各国的中央银行,将全球经济美元化,使全球特别是依赖美国经济的经济体为美国的财政赤字、国际收支赤字融资,包括间接为美国对外战争和美国公司占领外国经济的制高点融资。赫德森认为,这是一种货币帝国主义。他说:“美国已找到一种使世界其他国家为其进口买单,实际上也为其收购外国公司买单,乃至为即将来临的一系列中东战争买单的办法。”“美国国际收支赤字越大,欧洲、亚洲和近东的中央银行手中结余的美元就越多,因而不得不再循环回美国购买其财政部债券的钱也就越来越多。”而且美国财政部债券总额已大大超过了其支付能力,它也已经公开表示不会清偿这些债券。
     赫德森认为,货币帝国主义是一种新型的发生在政府间的帝国主义,是超级帝国主义,它与适用于1971年前的人们熟悉的私营企业主导的传统帝国主义不同。他说:“当今的新型全球金融帝国主义发生于政府之间,具体而言,发生于美国政府与国际收支盈余国家的央行之间。”因此要解构美国金融霸权,一定要注意中央银行体制这种机制。美国要在一国建立起美元霸权,一定先要使该国中央银行保持高度的相对于一国政治的独立性,其实就是剥夺该国的货币主权和金融主权,使该国不能有效地稳定经济,也不能为一国的长远经济发展计划融资,从而使该国经济成为西方资本的附庸。近年来中国金融界的很多学者一直要求中共党组撤出央行,使央行政治独立。我们应该高度xx这样做的恶果。
     美国的金融政策是和它的全球资源政策配合的。它的全球资源战略的核心是,不是在全球帮助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而是促使它长期停滞,甚至是“去工业化”,这样,这些国家的资源就可以被转运到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了实现使全球资源输往美国,而不是被资源国自己使用,美国除了用战争直接占领控制这些国家外,还有很多配套的辅助措施。措施一,将资源出口国的资源以美元计价,致使出口国结余的大量美元都流向美国。措施二,推动世界经济的金融化和资源的私有化,使美国可以用自己不断投放的贬值的美元直接收购发展中国家的资源行业,或者是使发展中国家的资源涨价,资源价格和国际市场接轨,但是劳动力却不涨价,其价格没有国际化,这样,这些国家的民众慢慢发现自己根本消费不起本国的资源。
     赫德森高度重视美国霸权中的农业和粮食战略。赫德森认为,美国的粮食战略分两步走。{dy}阶段:大力鼓励发展中国家建立城市工业基础设施以及出口导向的开采业和运输业,但是却xx忽视其农业的相应发展,由美国向这些国家出口廉价的粮食。第二阶段:当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城市,农业越来越薄弱,而脆弱的出口导向型工业日益陷入恶性竞争和动荡时,美国开始操纵国际粮价大幅上涨。于是,大规模的粮食短缺和饥荒战乱甚至种族灭绝就出现了。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必须控制在这样一个水平上:这些人口数只要够开采运往西方的资源就行,多余者则通过操纵粮食市场让其灭绝,以免消耗资源。这时候一切所谓的工业繁荣将顷刻之间灰飞烟灭。而美国却实现了其战略目标。粮食帝国主义非常重要,这是因为,如果这些国家的人民在农业上自给自足,那么“燃料和矿产的出口就变成了这些国家的人民可以自行选择的事情,而不是必须要出口了。”出口“决定权将是独立的,由这些人民及其政府自行选择,而不是从外部强加给它们。什么样的人口水平才是合适的,其决定也会由各国自己做出,而不是由外国供应者按照提供资本资源的条件对这些国家提出要求了。”由此我们就明白为什么工业技术高度发达的美国如此重视农业,美国的农业部门一半多收入来自政府补贴,而且在多年的外贸谈判中,美国从来拒绝取消对农业的巨额补贴,原来是因为粮食战略也是美国整体经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美帝国经济和金融霸权的支柱就是这四点:在军事和科技实力的基础上,通过国家的力量,维持美元霸权机制,维持对全球资源和粮食的控制权。只要维持住这四点,美帝国的大厦就可以基本不被动摇。无论是美国要维持其霸权,还是我们要突破这一霸权,都必须以这四点为对垒的中心。当然美国还有如下辅助性的经济战略配合这四大支柱。
     1971年美国放弃美元和黄金挂钩为世界金融不稳定埋下伏笔后,美国就开始越来越不受约束地发行美元。与此同时,美国放弃凯恩斯主义的很多规定,大力推行金融去管制化,美国金融部门开始恶性膨胀。在赫德森看来,金融的爆炸性增长除了上述原因外,还因为,金融部门和房地产部门结合在一起了。赫德森说:“西方经济体已经允许金融部门征收地租,并以此作为向该经济体的储蓄者支付利息的基础。这些利息又循环回流为新的xx,通过不断地抬高土地价格、垄断价格以及股市价格,制造出经济泡沫。”赫德森认为,由于房地产等不动产带有垄断性,而且占财富的比例极大。“现在金融、保险和不动产部门管理着经济体的储蓄和信贷,其管理方式就是把大部分xx(美国和英国大约是70%的储蓄和xx)用于房地产。剩下的大部分xx都贷给了股票和证券市场的机构投机者。”它们的结合不限于美国国内,还包括将外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金融化,可以廉价购买这些国家的垄断地段的地产、垄断的资源公司和垄断的公共设施(如交通、供水、供电等设施)。
     于是主流经济学家和主流媒体就大力推动私有化舆论,说辞就是这些公有部门缺少效率,而事实上他们的目的是看中了其垄断租金。由此在这些国家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于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了私有化浪潮,赫德森说:“近些年来这些资产(指公有的垄断部门的资产)转为私人所有是自五百年前欧洲占领美洲新大陆以来{zd0}规模的一次财产转移。”私有化是国际金融资本推动的一场攫取垄断权和租金的运动,而不是什么为了提高效率的运动,这已经为近些年来的事实所证明。例如,英国铁路的私有化在1997年完成后,接连发生严重事故,以致英国民众纷纷放弃坐火车出行。而且私有化前,英国财政每年补贴铁路20亿英镑,私有化后这个数字是29亿。2003年英国政府被迫决定将“铁路网”公司从私营承包者手中收回所有铁路维护权。
     为了维护美元霸权,美国竭力阻止欧洲和亚洲建立区域性货币清算集团,竭力维持世界所有地区的经济金融最终都以美元为中心。而原本是为了平衡世界经济发展而建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变成被美国操纵、为美国利益服务的机构,变成实际上破坏世界经济平衡发展的机构。美国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动员多边的对外援助继续资助那些为美国利益,而非为其国民利益服务的买办寡头和政党。这些买办寡头和政党是美国在这些国家建立其金融霸权的代理力量。
     美国用服务于其金融霸权的理论给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主管经济的人员洗脑,以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赫德森说,美国以芝加哥货币主义经济学为代表的主流经济学,xx避而不谈国家地缘经济战略的重要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紧缩计划的失败、外国经济美元化的危险和关键货币本位制的不劳而获特征。为此,他们一直把经济学课程大幅度地削减,以至于几乎将一切实质性的重要内容都排除在其理论之外。然后,他们把这种理论大力进行推广,给大学和研究机构捐助,把经济教学课程变成了公共关系课程,金融、保险和房地产部门还带头为美国商学院融资,并设立思想库作为免税的公共关系游说团。这些主流的商学院随后又大量用这一套意识形态培训各国的中央银行家和外交家,或者培训各国的经济学留学生。所有这些人回国后往往成为本国的银行家和外交家。作者认为正是这样的洗脑工程致使很多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走向崩溃和瓦解,其中最成功之作,就是通过控制苏联经济决策者的头脑,兵不血刃地瓦解苏联,并使俄罗斯等国长期陷入经济深渊。赫德森说:“货币主义者的咒语是这样说的:私有产权天生合理,政府计划则荒谬元比。俄罗斯人接受了这么一种意识形态……很多人把美国想象成一个高效的资本主义的典范”。
     美国利用货币帝国主义机制,用全球的钱收购他国关键产业和资产,但是美国不容许别国用手中积存的美元购买美国的有价值的资产,更不用说其关键产业和部门的资产。



郑重声明:资讯 【赫德森:金融帝国---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评论)_书虫小组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