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教育反思】社会不相信眼泪_向往_新浪博客

四月一个月经历了太多的事情,事实上,一方面是我在承担自己教育方式错误所造成的后果,与此同时,学生也在承担自己长期以来自我放纵的后果。这一个月所经历的事情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之前的教育方式以及我的学生。

一、态度决定命运

46号带着四十多名学生来到东莞,月初的时候就已经有一批已经到达,两批加在一起一共是六十多人,这中间有五十多人是我一直带的,还有一批是从珠三角其他教育基地过来的,另外有一批是从海口过来。三批学生集中在了一起,统一由我来做班主任。

学生到达工厂之后还是照例入职、进车间培训。

新工厂很大,一万多职工,层层管理都很严格,主要用纪律来约束员工,在人情味上就显得比过去的工厂冷了许多。

月中的时候我从深圳回到东莞,刚回来的那天下午,工厂人事部门的负责人就找我说告诉我一个不好的消息,我以为是学生不够听话,工厂要处罚谁呢,谁知道她让我马上把学生带走。我一下子被搞懵了,那个时候学生刚刚入厂不到十天!厂家的态度很强硬,xx之前必须解决!当时是周四下午。我要求和学校负责人沟通后给厂家答复,工厂要求不要拖太久,希望速战速决。出了工厂办公室我马上打电话把这一情况汇报到学校,学校也没有办法。校长给我的一句话就是:你自己想办法解决。

周四晚上我召集学生开紧急会议,了解学生的工作情况,共同讨论解决方案。但是学生不可能有解决问题的办法,球依然踢回来给了我。我了解到学生的现状,一方面,学生的工作态度一时间还没有转变过来,还以为师傅、组长、主管等像过去那样亲切。所以在工作的过程中还是不够用心,懒懒散散的,有的在车间喧哗,这些都导致管理者对学生产生极不好的印象。最关键的是这种态度导致自身技能没有办法迅速提升。

另一方面,因为三批学生集中到一起,以前在珠三角其他工厂的学生一下子换了一个老师,暂时还没有接纳我这个新班主任,有三四个同学闹着要回海南,工厂认为我们的学生及其不稳定,因为我们和工厂签的合同是半年的,工厂要花一定的时间去培训员工,这个培训有一笔投入,一旦学生不够稳定,谁也不能确定他们哪些会中途离开,这就意味着工厂在冒险,也就是在花钱教学生技能,而学生又不一定能为工厂创造财富。所以工厂的态度很坚决,与其留下后患还不如xxx没有开始就就把他们辞退。

晚上我还在寻找工厂这样强硬态度背后的其他原因。工厂经理的一句话一直刺痛着我的心。她告诉我说:“如果你的学生一直是这样的态度的话,恐怕以后毕业了也没有哪家单位敢用他们。”我意识到问题不仅仅出在学生身上,作为老师,我也是有责任的。

周五的上午我再次找到人事部门的负责人,我的目的只有一个:把学生留下来。工厂的立场依然坚定,我尚未开口,厂方就问学校什么态度,负责人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可以把学生带走?我询问辞退学生的真实原因,厂方很说得很隐晦,反正就是要辞退,主要理由就是学生技能差,工厂不想再冒险。我决定去车间看看,了解学生工作情况。征得同意后,由人事主管陪同走进车间。学生实际技能与学校反馈给工厂的信息是有落差,学生态度也不是很端正,具体来讲就是求知欲不够强。但是我同时了解到,学生的技能又不像培训经理反馈给我的那样坏。了解到这些情况之后,我决定中午再次召集学生开紧急会议。

这批学生我从099月第开始接手,到如今已经半年时间过去了,在半工半读的道路上,他们走得很艰难,我带得也很辛苦,一路走来,充满了太多的辛酸。这部分学生的家庭情况我太清楚了,很大一部分深处海南边远黎苗自治区,家贫如洗,很多人家里的全部家当就是一张床,一张破草席,家庭的年均收入千元左右。

记得去年开学的时候,有一个家长打电话给我说没有钱让学生坐车来海口。那个时候我刚刚考察完琼南五个市县的农村,学生家长说没有钱给学生坐车来省城,我一点都不惊讶。我告诉家长:“如果您有诚意送自己的孩子上学,您就想想办法,我不信五六十块钱您都没有办法解决。”后来那个学生准时到学校了,自己赚自己的学费以外,还把节省下来的零花钱寄给自己的弟弟妹妹。

现在,工厂对学生的集体辞退意味着这些孩子半年的努力付诸东流,百分之八十的孩子重新回到自己那落后、偏僻的农村,重新走上他们父辈所走过的道路——割橡胶,结婚,生孩子,孩子长大了再割橡胶……

学生下班吃完午餐后迅速集合,校长把球踢给我,我得把它踢给学生。我想学生的问题只有他们自己可以解决,因为他们才是工厂的员工,而我什么都不是,态度是需要他们去改变的,心态是要他们去纠正的,技能也是要他们用心去提高。大家集合后我首先问了学生六个问题。一、早有干完本月就打算离开的同学有哪些?二、想现在退学的有哪些?三、旷工及不愿意上班的有哪些?四、上班玩手机,工作懒散的有哪些?五、经过这么长的时间,现在还抱着玩的心态的同学有哪些?我说有以上情况的请马上走出这个队伍,我尊重大家的意愿,也请你们尊重其他同学,我给你们一个离开的机会,你们也给其他同学一个上学的机会。结果我很意外,没有一个同学站出来,当然这里面有来自集体的压力。那么我继续说了,第六,我们该怎么办?现在的问题在于工厂在驱赶我们,而非我们想离开。现在回海南吗?愿意回去的举手。没有一个。

我明白了学生的内心,在内心深处是没有学生愿意退学的。至少百分之九十五的学生是这样。他们有这样的想法就好了,下一步是怎样和工厂解决这件事情。其实工厂最担心的是学生的中途离开,以及技能的不能提高。这两点都可以用态度来改观。

我告诉学生现在所有的机会都靠你们自己去争取了,校长没有办法,我更没有办法。现在的{wy}办法就是同学们集体向工厂请求留下。

下午三点我打电话给人事部门的主管,要求工厂方面和学生见个面。该主管一边和我通话一边向他的上级请示,后来直接由我和主管经理通话。她问我这是不是校长的意思,我说当然不是,是员工们的意思。她说没必要见学生,因为校企合作,工厂只和学校有关系。我则强调学生现在是工厂的员工,工厂要辞退他们得给员工一个理由。公司直接问我他们和学生见面了之后这个问题是不是能够解决了,问我是否可以做决定?我告诉她决定我下不了,但是见完学生后我可以把具体情况反馈给学校,决定由学校来做。后来厂方勉强同意与学生见面,时间定在了下午的五点。

四点五十的时候我去办公室,工厂已经组织学生上交工具了。在和公司人事负责人一道去会议室的路上,我谈到了学生的现状和家庭情况,以及出厂后的未来。工厂方面则问我学校下一步的计划,我如实相告,学校没有下一步计划,有的话也只能是看学生自己的计划了,能上得起学的继续上,上不起的自己另寻人生新的出路。说实在的,说这话的时候我有点伤感。

我和公司人事负责人站在三楼的阳台上,学生排着队伍整齐地从中心广场走过来,花花绿绿的着装,散发着青春的活力,朝气蓬勃却又带着一份沉重。公司经理说其实学生们还是蛮可爱的哦。我说是啊,要不是家庭原因,像他们这样的年龄应该是在学校接受正规的教育的。

学生们整齐的坐在会议室,人事的经理和主管走进来的时候,学生都报以热烈的掌声,首先他们做了自我介绍,然后问学生这个工厂好不好,学生说好。异口同声的。

“那你们想留下吗?”

“想!”

“有没有人会中途离开?”

“没有!”

“你们会坚持到九月底吗?

“会!”

“那我们都坚持到底,中间有一个同学离开,其他同学全部离开,能不能接受?”

“能!”学生一直异口同声肯定地回答着。

“好,我真的想听到你们的声音,这样我就放心了。我也是用个人名义跟老板保证你们不会中途离开,老板让我来看你们,他告诉我说如果我觉得可以那就可以了。”听到这里有的学生已经忍不住笑了,我也被搞得一头雾水。“那咱们xx休息,周一再上班,有什么问题的同学xx之前把问题解决掉,好不好?”学生能说不好吗?这是一个机会,对我而言是,对学生而言更是,这个机会来的这样的突然,让我们来不及反应。欣慰的是,学生可以继续努力,完成他们未完成的梦想,我可以继续为他们服务。

我说要不要学生给个承诺,多久可以完成培训任务。经理说不需要,大家努力就好了。就我而言,只是想给学生一点压力,让他们有更多的动力去努力。

晚上我打了一场球,那是一个多月来{dy}次打球,由于心情好发挥得很超常,有个四川的球友问我练球练多久了,为什么这么厉害?以前怎么不见打球?我说我是新来的。

经历这件事情之后,我开始反思我的教育,学生们也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和习惯,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未尝不是件好事。幸好它发生在学生还没有毕业的时候,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来讲,这是一次深刻的教训,对于教师我来讲,说明我的教育还是不完善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更多、更艰难的问题要去面对,要去探索。

如今又一个多星期的时间过去了,学生的表现非常好,我每天早上让他们集合,与他们一起学习《羊皮卷的故事》,一起学习西点军校的22条军规,下一步我们准备学习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李开复老师的《世界因你而不同》。态度决定命运,相信明天会更好!

二、技能改变命运

说到技能就让我想起了我所见到过的临时工团队,在珠三角有很大一批临时工团队,他们不隶属于任何一家工厂,他们有较好的技能,但是就是不进厂,他们单独接单来做,他们有自己的组长,他们熟悉各道工序,可以独立完成货期。当然他们的工资要比隶属于工厂的员工高两三倍。普通一员一般也能拿到五千以上月薪。而且上下班自由,不受工厂制度约束。

我的学生经常问我为什么我们不能去做临时工呢?我问他们,你们有人能做组长吗?有人能做包工头吗?能够独立完成货物吗?能组成流水线吗?都不能?那你们就不要奢求,努力把自己的技能提升上去才是最实在。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赚那份钱,首先你要有赚那份钱的能力才行。

说实话,我的学生技能不怎么样,他们目前都做着比较简单的工序,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学习,但是他们有点翘尾巴了,以为自己很了不起了。经历过的一些事情让我感到,社会相信的是技能,因为社会团体都是功利性很强的,学历可能是块敲门砖,但是没有真正扎实的技能素养,迟早会被淘汰掉的。

就拿教师这个行业来讲,也是要具备很好的专业技能,口才、心理素质、渊博的知识等,缺一不可,否则这个职业你做不好。我大学有个同学,拿了很多的三好与标兵,英语过了六级,毕业后我们在同一家学校工作,比起她我的简历很寒碜,没有获得过什么三好,成绩没有上过九十的,勉强得过一次优干,但是我比她多了太多学生工作的经验。

在教学的路上,我走得比较顺利,但是她两个月后就辞职了。原因很简单,自己想走上讲台,但是又没有这个能力,那只有离开。

我说这些并不是想炫耀自己多么有能力,只是想说明一点:技能很重要。我们目前的很多大学生努力地拿三好,拿标兵,因为有丰厚的奖金等着他们。而高分低能体现在哪里?就体现在专业技能上的差异。

现在的企业很看重技能和利。能创造价值的就是好的,不能创造价值的话,漂亮是没有用的,帅也不能当饭吃,博士学位能赚钱那才有用。我的学生到东莞后,进车间一考试,厂家马上心凉了一截。原来热情的笑脸变成长长的驴脸,因为你的技能差啊,你说你会什么,钉纽扣?那是最简单的工序。会倒针?那还用学的吗?会车唛头?那是最简单的,不学都会的。所有我们会的东西都变得一文不值了。

所以会有那样差点被集体辞退的“4·15”事件。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深圳,我带了一批学生到了一家服装厂,之前学校跟工厂沟通的是我们的学生做过半年的车位,事实也是这样。到了工厂后,厂家马上安排学生考级。这家服装厂把员工分为四个等级,A级的底薪为2100元每月,B1700元每月,C1500元每月,D9001500元每月,D级就是所谓的生手员工了,这里又分半生手和xx生手。

这里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了,技能决定命运,你是2100的命还是900的命都在自己手上了。

考级很快,同时进行,十多分钟就结束了。考的结果很糟糕,我们几十号人,一个得C,大部分人拿到D,还有几个学生被定为xx生手!不可思议!厂家开始怀疑学生是否真的像学校所说的做过半年的车位,进而开始怀疑校方的诚信。

我们和工厂的协议是学校组织有半年工作经验的车位给工厂,工厂提供1500元每月,包吃住的待遇。现在好了,以学生现在的技能水平,没有办法和工厂争取条件了。而且工厂拒绝签协议。

通过争取我们为学生争取到一次重考的机会,因为了解到学生之前所做面料和考试的存在很大差别,所用的车和现在的车也不相同,以致影响发挥。重考的布料全部换为运动服面料,车也由学生自己来选。重考的结果还是较为满意的,厂家这才答应签校企合作协议。

如今这批学生通过进一步培训也都上岗了。他们得技能也在逐步提升,我想即使他们将来未能顺利完成他们的学业,也xx可以靠着这份技能过份简单、朴实的生活,而不至于像他们得父辈那样蜗居于琼州的偏僻村落,过着家徒四壁的生活。

三、纪律展现素质

到深圳没过几天,两个学生在宿舍因为点小矛盾扭打在一起了,在学生管理上来讲,这是一件小事,找到原因,分别教育,化解矛盾就好了。但是问题是现在不是在学校,咱们在公司,而且恰好这件事被公司宿管员碰到了,这下好了,公司有明文规定,凡是发生打架事件,不管过错在谁,不管多少人,一律开除。

就在这件事情发生的前{yt},工厂刚刚因为同样的原因开除了两个员工。我代表学校找到厂方负责人,要求从宽处理,但是工厂态度很明确,不能开绿灯,因为你即使是学生,但是到了工厂就是工厂员工,就要遵守厂规厂纪。站在工厂的立场,这是xx可以理解的,而且我们不得不信服。

这家工厂是台湾人管理的,台湾人管理工厂很有一套,台湾人吸收了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说什么就是什么。所以两个学生没得说,被开除了。我刚刚开始的时候觉得挺可惜的,两个学生倒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一点没有悔过的意思,后来看到这样不行,这样的学生必须给他点打击,不然他今后的人生就会吃更多的亏。于是第二天我把其中一个送回海南了。剩下一个这个时候慌了,这个时候才恍然大悟——原来工厂来真的啊?学生问我,难道一次机会都不给吗?我说你以为这是学校啊?

下午学生又来找我,说什么也不愿意离开,说回家没脸见父母和周围的人。说得挺可怜的,教育就是感化和帮助人,说实在的我也不希望任何一个学生离去。于是我带这名学生到周围工业区找其他工厂,我们接连找了三天,找了几十家工厂,没有一家满意的,要么不适合学生,要么工厂不缺这样没有经验的工人。我带着学生面试,到了{zh1}那天下午,连她自己都没有了信心,她告诉我说:“老师,算了吧,我知道您已经尽力了,我也尽力了。早知道会这样,打死我我也不会去犯这样的错误……”我说:“我们再找找……”但是我也知道,难。

{zh1}我还是把这名学生送回海南了,现在她独自在海口工作,时常还是会打电话给我诉说工作的辛苦,我告诉她这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这是一次教训,代价很大的教训。但是她并没有珍惜接下来的来之不易的机会,继续我行我素,这几天我又经常接到她的电话,她说自己呆不下去了,要我再帮她找家单位,我说那我也没有办法了,只能你自己再另想办法。教育的目的是感化、引导、改变人,不是放纵。

两个学生离开后,剩下的学生在纪律上好了许多,也比以前团结了许多,前车之鉴,不可不重视。因为同时带几个工厂的学生,我隔段时间才能与学生见一次,每次打电话给工厂负责人询问学生情况的时候,对方都表示挺好,这样我也放心很多。

在东莞的日子里,学生每天晚上都加班,早上都会早起集合。我只是想通过集合的方式加强他们的凝聚力,同时让学生把纪律的观念牢记内心深处。我希望自己的学生将来走上真正的工作岗位之后,别人会说他们是守时、守纪律的好员工,说他们是有素质的,这样就好。

一个不守纪律的人,首先表现在不服从。最近我在看西点军校的军规,西点之所以能够一跃成为全美{zh0}的大学之一,就在于它培养了一批批有素质的学生。西点军规的{dy}条就是无条件服从。服从即遵照指示做事,学不会服从即学不会管理。一个优秀的员工在需要发表意见的时候,应该坦而言之,尽其所能;但当上司决定了什么事情之后就要坚决服从,努力执行;对上司不要有任何猜疑。要通过严格的训练使员工将服从养成习惯,同时也留下恰当的空间让他们发挥创意。

我们没有办法和西点比,相差太远,但是我们可以向西点学习。

四、结语

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和我的学生经历了这么多永远不可能忘怀的事情,有差点被集体辞退的“4·15”事件,有学生被工厂开除,还有一些其他小事,这种种的经历都告诉我这样一个事实——社会不相信眼泪!

我们的学生对生活充满着憧憬和向往,特别是我们没有机会接触太多社会的在校学生,他们自以为是,有的人可能还瞧不起社会上的民工,瞧不起那些辛勤工作在普通岗位上的人群,但是真正自己面对社会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原来是一个比他们更弱的弱者。

最近,有个快要毕业的学生在网上说:“社会,真悲哀!”我告诉他,不是社会悲哀,是自己。当自己成为一个强者,自然会感觉到这个社会的美好。我们的学生上了几年的学突然发现自己毕业了竟然不如身边的民工,现实的落差真的很大,如果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的这个人生阶段,自然会心灰意冷。前阵子出现过大学生怒杀厂长的悲剧,我们愤怒过,感到悲哀过,同情过,也悲伤过。但是接下来,一切还是要继续的。各类的毕业生怎样找准自己的人生坐标,给自己定好位,这很重要。如果因为自己刚毕业待遇不如民工就不用上学了,就意志消沉了;如果大学生一遇到问题就跳楼就xx;如果一遇到压力,就退缩。那么,自己如何成长?这个社会怎么和谐、进步?

{zh1},再次告诫所有学生:社会不相信眼泪!

加油吧!

郑重声明:资讯 【[转载]【教育反思】社会不相信眼泪_向往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