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通过铁碳合金基础及钢热处理知识的学习,提出要想制造出合格的机械类零件,不仅需要多步工艺工序,还要满足不同条件的技术性能指标,结合身边实例,说明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及表面热处理几种常规热处理工艺的正确操作方法及目的。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解决生产实习问题。
这些钢经轧制、锻造后空冷,所得组织是片层状珠光体与网状渗碳体,这种组织硬而脆,不仅难以切削加工,且在以后淬火过程中也容易变形和开裂。而经球化退火得到的是球状珠光体组织,其中的渗碳体呈球状颗粒,弥散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和片状珠光体相比,不但硬度低,便于切削加工,而且在淬火加热时,奥氏体晶粒不易长大,冷却时工件变形和开裂倾向小。另外对于一些需要改善冷塑性变形(如冲压、冷镦等)的亚共析钢有时也可采用球化退火。
球化退火加热温度为AC1+(20~40)℃或ACM-(20~30)℃,保温后等温冷却或直接缓慢冷却。在球化退火时奥氏化是“不xx”的,只是片状珠光体转变成奥氏体,及少量过剩碳化物溶解。因此,它不可能xx网状碳化物,如过共析钢有网状碳化物存在,则在球化退火前须先进行正火,将其xx,才能保证球化退火正常进行。
球化退火工艺方法很多,最常用的两种工艺是普通球化退火和等温球化退火。普通球化退火是将钢加热到AC1以上20~30℃,保温适当时间,然后随炉缓慢冷却,冷到500℃左右出炉空冷。等温球化退火是与普通球化退火工艺同样的加热保温后,随炉冷却到略低于AR1的温度进行等温,等温时间为其加热保温时间的1.5倍。等温后随炉冷至500℃左右出炉空冷。和普通球化退火相比,球化退火不仅可缩短周期,而且可使球化组织均匀,并能严格地控制退火后的硬度。
⑥再结晶退火(中间退火)
再结晶退火是经冷形变后的金属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保持适当时间,使形变晶粒重新结晶成均匀的等轴晶粒,以xx形变强化和残余应力的热处理工艺。
⑦去应力退火
去应力退火是为了xx由于塑性形变加工、焊接等而造成的以及铸件内存在的残余应力而进行的退火工艺。
锻造、铸造、焊接以及切削加工后的工件内部存在内应力,如不及时xx,将使工件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发生变形,影响工件精度。采用去应力退火xx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十分重要。
去应力退火的加热温度低于相变温度A1,因此,在整个热处理过程中不发生组织转变。内应力主要是通过工件在保温和缓冷过程中xx的。为了使工件内应力xx得更彻底,在加热时应控制加热温度。一般是低温进炉,然后以100℃/H左右得加热速度加热到规定温度。焊接件得加热温度应略高于600℃。保温时间视情况而定,通常为2~4H。铸件去应力退火的保温时间取上限,冷却速度控制在(20~50)℃/H,冷至300℃以下才能出炉空冷。
正火工艺
正火工艺是将钢件加热到AC3(或ACM)以上30~50℃,保温适当的时间后,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把钢件加热到AC3以上100~150℃的正火则称为高温正火。
对于中、低碳钢的铸、锻件正火的主要目的是细化组织。与退火相比,正火后珠光体片层较细、铁素体晶粒也比较细小,因而强度和硬度较高。
低碳钢由于退火后硬度太低,切削加工时产生粘刀的现象,切削性能差,通过正火提高硬度,可改善切削性能,某些中碳结构钢零件可用正火代替调质,简化热处理工艺。
过共析钢正火加热刀ACM以上,使原先呈网状的渗碳体全部溶入到奥氏体,然后用较快的速度冷却,抑制渗碳体在奥氏体晶界的析出,从而能xx网状碳化物,改善过共析钢的组织。
焊接件要求焊缝强度的零件用正火来改善焊缝组织,保证焊缝强度。
在热处理过程中返修零件必须正火处理,要求力学性能指标的结构零件必须正火后进行调质才能满足力学性能要求。中、高合金钢和大型锻件正火后必须加高温回火来xx正火时产生的内应力。
有些合金钢在锻造时产生部分马氏体转变,形成硬组织。为了xx这种不良组织采取正火时,比正常正火温度高20℃左右加热保温进行正火。
正火工艺比较简便,有利于采用锻造余热正火,可节省能源和缩短生产周期。
正火工艺与操作不当也产生组织缺陷,与退火相似,补救方法基本相同。 http://www.hongchengz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