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前明月光_风浪人生_新浪博客

    高中语文老师讲过一个笑话,至今绝倒。

    话说《孔雀东南飞》诗中,刘氏休还于家,前有县令遣媒拒之,是{dy}会。第二会便遇到太守遣媒,刘母与刘氏之兄分别有所态度。刘氏屈从兄长,说道“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媒人得信后大喜,“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老师说,这个床岂能是我们平时知道的床?媒人来说媒怎么会二话不说坐到人家床上,走了下床拍拍衣服走的?

    没有那么奔放的媒人的。

 

(一)床前是在哪里?

    诗文表达的含义,总有实物载体。《静夜思》是乐府诗,李白写的这首,床就是一个载体。马未都这个笨蛋,根据考证,一语标的,笃定这个床就是胡床。与前文所说“媒人下床去”的床是同一系统的载体。意会此诗,若驻在床这个地方,可谓刘姥姥品宴。

     与马未都先生一样近视的不是李白,而是“井栏”说。这一派说,胡床是不可能的了,“绕床弄青梅”,这个床是井栏无疑,那么床前明月光也必然是井栏下的月光。未免有些刻舟求剑了吧?

     明月会照到哪里?一定结合全诗的所有场景联系起来考虑。地上霜,室内有无疑霜的可能?诗意的秋寒,是从室外侵入到室内的;悲凉的感慨,是从千里明月侵入诗人心扉中来----月与人,霜为媒。而人与故乡,月为媒也。这个床前,既然是承袭乐府体制,必然是胡床。因为诗人要这首诗放在汉代读来也不陌生。这就是乐府诗的意思了,我隔代作古人体制的文章诗词,前代人读来一样亲切。为什么要疯狂模拟古人的文风、诗体?和马未都先生的收藏癖差不太多的。我敢模拟,我比较了解,这是起码的前提。马未都敢说他懂古董,但未必懂李白,而懂《静夜思》的可能性如同盲龟浮木,万载难遇其孔也。

     郑重总结一下,白哥《静夜思》的床前,不论是什么,都不可能是井栏。马未都属于歪打正着的角儿,他不懂,但起码汉代有胡床,李白模拟汉代乐府,正是用了胡床的本义。而李白写诗时,是不是真的歪在我们现在所寻常知道的“床上”,那可未曾可知。提醒一点,乐府五言诗简朴,“胡床”两字不会同时出现。模拟乐府诗,就是让汉代之人读起白哥《静夜思》也不能惊掉大牙。说床,就是你们汉朝人引进来的胡床,我一定不能胡乱带“胡”字的。而唐朝其它诗歌有关“胡床”二字的,是xx汉朝无疑,首先语气就不自信,因为一定标出“胡”字,要不然你不知道我坐的汉代床。

    至于我歪在衾帐之傍,写下这首乐府,那是自由。

 

(二)明月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夜里,是想家的时候,这是千载以降,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不是诗人{zx0}有这个思维模式,但是只能是诗人把这种意境表达到{jz}。

    月照千里,共与此处;太阳也照千里,为何见到太阳不能想到故乡呢?

    我丢起一只鞋,照你招呼过去。(完)

 

备注:月者,缺也。人生的缺憾,缺失,故乡的缺位,都秉月起。月,在古人眼里,是水之精,是至阴至柔之物。汉武帝有过承接仙露的故事,白天是没法承接的。而这种柔与缺,引发的只能是平静悲凉羁绊怀念的柔意。月夜,是温柔缱绻的载体。“我见青山多妩媚”,这句诗可以发生在任何时辰,绝不会在热辣辣的太阳下有这种幽柔感受。解诗,非要说得这么琐碎,好比起风就不拿帕子遮尘,讨厌王敦我用抹布遮住自己。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床前明月光_风浪人生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