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植物类·根及根茎类_小寡妇茶馆_百度空间

『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侧根(子根)加工品。

『常用名』制附片、乌附片、附块。

『产地』四川、陕西等地。

『采收季节』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取天雄(盐附子)用水洗净灰盐,倒入缸内,用清水漂,春冬季5天,夏秋季3天,每天换水2次,按时捞起滤干水,用磁片刮去黑皮,随刮随泡,刮完后,用清水再漂,春冬2~4天,夏秋1~2天,每天换水,到期取出,切一分厚直片。每百斤药用甘草5斤煎水摊冷,倒入缸内,浸1~2天捞起,再用生姜25斤,洗净切成1分厚片,入蒸笼内,一层生姜片一层附片,用武火蒸3小时,取出摊开,立即摊冷后,拣去生姜。又将药片倒入铁丝网内,放在炕箱内,用暗火烘干,以防起泡。如产地已加工的,不再加工,本品不能晒,晒后易碎。

『用量』3~9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

『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干燥母根。

『常用名』川乌头、乌头、制川乌、生川乌。

『产地』四川、陕西等地。

『采收季节』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制法有二:①洗净泥沙,倒入缸内,用清水漂24天,每天换水一次,到期取出,每5斤药用生姜半斤(切片),甘草120克,倒入锅内,与药同煮2小时,取出晾至半干放入缸内润2夜,以透为度,取出刨片1厘厚,晒干。②将药洗净,投入缸内,用清水浸漂,冬春7天,夏秋5天,每天换水按时取出,每10斤药加黑豆120克,甘草半斤,生姜半斤,放锅内同煮2小时,捞入筛内、去辅料、晒至半干,放缸内闷润,每天翻动,润透取出,切片一厘厚,晒干。

『用量』3~9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

『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北乌头的干燥块根。

『常用名』乌啄、制草乌、生草乌。

『产地』陕西、四川、湖北。

『采收季节』春夏季采挖。

『炮制方法』制法,同川乌。

『用量』3~9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

『来源』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干燥块茎。

『常用名』独角莲、禹白附。

『产地』河南禹县。

『采收季节』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制法有二:①将原药筛去灰尘,倒入缸内,用清水浸泡20天,每天换水1次,到期取出,滤干水分,再放缸内,每5斤药用筛好石灰粉1斤,撒入缸内拌匀,浸1夜,次日取出洗净石灰粉,再放缸内,加生姜半斤,皂角120克(煨过),甘草120克共煎水摊冷,放缸内漂2天2夜捞起,再用生姜半斤,甘草120克,放锅内与白附同煮2小时,至无白心捞起,晾至七成干,又放缸内润2夜,润透取出刨成1厘厚薄片晒干。②取原药10斤洗净,投入缸内,用清水漂,冬春季7天,夏秋季5天,每天换水,到期捞起,滤干水份,再放缸内,加明矾一斤化水,拌匀,冬春季7天,夏秋季5天,不换水,但须翻动,到期捞起,放入锅内,先用清水,以武火煮2小时,然后换水加生姜片1斤,再用清水煮2小时,取出放蒸笼或甑内蒸2小时,至无白心取出,摊放通风处晾至七成干,放缸内润,春冬季4天,夏秋季2天,润透取出切片1厘厚,晾干。

『用量』3~6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

『来源』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异叶天南星东北天南星的干燥块茎。

『常用名』南星、制南星、虎掌。

『产地』四川、河南、湖北。

『采收季节』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①取生南星10斤,投入缸内,加水浸漂24天,每天换水,到期取出,滤干水份再放缸内,加石灰粉2斤,撒入药内拌匀,浸1夜、捞入盆内,另用清水洗净石灰仍放缸内,用生姜片1斤,甘草1斤,皂角半斤(煨过),煎水摊冷,倒入缸内漂2日2夜捞起滤干水份,放入缸内,再用生姜120克,甘草半斤,皂角120克(煨过),与药同煮2小时,捞入簸箕内,晒至半干,再放缸内闷润,每日翻动润透取出刨片,或切片2厘厚,晒干。②取原药洗净,放入缸内漂,冬春季7天,夏秋季5天,每天换水,按期取出,再放缸内,每10斤药加明矾1斤化水,浸泡2天,再捞起,放锅内先用清水以武火煮2小时,捞起换水,加入生姜片1斤,再煮2小时取出,放蒸笼内蒸2小时,至无白心取出,摊放通风处,晾至七成干,再放入缸内浸润,冬春4天,夏秋2天,至润透取出刨片晒干。

『用量』3~6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

『炮制方法』该药应在秋天后制备。用生天南星10斤,配鲜生姜、明矾各1.5斤,放缸内用清水浸泡15~30天,大小个分缸各泡,因气候、水温在冬天浸的时间长点,秋天浸的时间短点,3~5天翻缸一次,然后除去水及杂质,将南星摊在簸箕内晒干或烘干,研粉,100目筛备用。用南星粉10斤,加胆汁(猪、牛、羊胆汁均可,但提过胆红素和掺水胆汁绝不能用)3斤和匀成膏状,用蒸笼蒸40分钟,然后晒干或烘干,再研成粉过100目筛,加胆汁和成膏,蒸、晒、制粉,如此反复三次,制成丸、片、条、块均可。或取制南星研粉,加入净胆汁及适量清水、拌匀,置蒸笼内,加热蒸约1小时至透,取出,放凉,制成小块,干燥。若取其增强化痰、可加入川贝母粉(每10斤南星粉加贝母粉半斤或甘草粉半斤)拌入药内和匀,蒸热制块备用。

『用量』1~6克。

『贮存』装瓷缸内或用纸包放烘箱内保存,防潮,防虫。

『来源』本品为天南科星植物千年健的干燥根茎。

『常用名』一包针。

『产地』广西、越南。

『采收季节』四季采挖。

『炮制方法』洗净灰尘,春冬用热水浸2小时,夏秋用温水浸1小时,捞入筛内,加盖湿布,润透取出,切2厘厚斜片,晒干。

『用量』3~9克。

『贮存』装箱内闭盖,防潮。

『来源』本品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的干燥根茎。

『常用名』豆根。

『产地』东北、华北、西北等地。

『采收季节』春秋二季采挖。

『炮制方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茎,大小条分开,浸泡至六至七成透时,捞出闷润至透,切厚片,干燥。

『用量』3~9克。

『贮存』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干燥根。

『常用名』杭芍、川芍、白芍药、毫白芍。

『产地』杭洲、四川、河南、安徽等地。

『采收季节』秋末冬初采挖。

『炮制方法』洗净灰尘,春冬季用温水浸4小时,夏秋季用冷水浸2小时,捞起滤干水份,放缸内,加盖湿布,每天翻动,润透取出,切片或刨1厘厚横片晒干或阴干。若取其xx,则用麦麸酒炒,每斤药片用酒2两洒入药片内,稍润片刻,将锅烧热,撒入麦麸,冒烟时投入药片,拌炒至深黄色取出,筛去麦麸。若取其入肝止痛,则用醋炒,每斤药片用醋2两,洒入药内拌匀,稍润片刻,将锅烧热,洒入麦麸,冒烟时投下药片,拌炒至黄色为度。另外取其健脾和胃,即用土炒和清炒法。

『用量』9~15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

『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川赤芍的干燥根。

『常用名』赤芍药、汉赤芍、土赤芍。

『产地』四川、陕西、湖北等地。

『采收季节』秋冬采挖。

『炮制方法』去杂质洗净,春冬季用温水浸30分钟,夏秋季用冷水稍浸片刻,捞入筐内,加盖湿布,次日取出切横片1厘厚,晒干(不宜曝晒)。也有用炒赤芍,以增强xx散瘀,将锅烧热,投入药片,拌炒至微焦黑色。

『用量』6~12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

『来源』本品为苋科植物川牛膝的干燥根。

『常用名』川膝、拐牛膝。

『产地』四川、云南、贵州、湖北等地。

『采收季节』9~11月采挖。

『炮制方法』春冬季用温水浇刷去泥沙,夏秋季用冷水抢洗去泥沙,捞入筐内,加盖湿布,次日取出去芦切斜片半分厚晒干。若取其补肝肾、强腰膝,则用酒炒,每斤用酒2两,洒入药内,稍润片刻,投入锅内炒至焦色为度。

『用量』6~12克。

『贮存』装箱内或缸内加盖,防潮走油。

『来源』本品为苋科植物牛膝的干燥根。

『产地』河南怀庆。

『采收季节』立冬后采挖。

『炮制方法』取原药材刷去灰尘,去芦,切成4~5分长横片晒干。(忌用水洗)若取其xx,则用酒炒。取其入肾用盐水炒,炒法同川牛膝。

『用量』6~9克。

『贮存』同川牛膝。

『来源』本品为禾本科植物糯稻的干燥根及茎基。

『产地』全国各地均产。

『采收季节』夏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除去残茎及杂质,用清水洗净,干燥或晾半干,切段,干燥。

『用量』30~40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

『来源』本品为葡萄科植物白蔹的干燥块根。

『产地』南方各省均产。

『采收季节』春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去杂质洗净,冬春季用温水浸半小时,夏秋季用冷水稍浸片刻,捞入筐内,复盖湿布,润透取出,切直片2厘厚,晒干或烘干。

『用量』3~6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

『来源』本品为萝科植物柳叶白前芫花叶白前的干燥根茎及根。

『产地』南方各省均产。

『采收季节』春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拣去杂质,春冬季用温水抢洗,夏秋季用冷水抢洗,立即捞入筐内复盖湿布,次日取出,切成1~2分长横片晒干。若取其止咳力强,则用蜜炙,每斤药片用蜜4两,先将锅烧热投入蜂蜜练开,再将药片放入锅内拌炒,摊冷至疏散不粘手为佳。

『用量』6~12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炙白前用瓷缸装。

『来源』本品为萝摩科植物白薇成蔓生白薇的干燥根及根茎。

『常用名』嫩白薇、白为。

『产地』河南、陕西、东北、湖北等地。

『采收季节』春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拣去杂质,春冬季用温水洗净,夏秋季用冷水抢洗,捞入筐内,加盖湿布,次日取出,去芦,切成2厘厚横片,晒干。若取其降低苦寒,则用清炒法,将药片投入锅内,用文火炒至淡黄色为度。

『用量』6~12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

『来源』本品为葫芦科植物栝楼日本栝楼的干燥块根。

『常用名』湘花粉、湖花粉、栝楼根等。

『产地』湖南、湖北、安徽、河南等地。

『采收季节』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将原药洗净,大小分开放入缸内,大的先下水,小的后下水,春冬用热水浸3~5小时,夏秋季用温水浸1~3小时,捞入筐内,滤干水份,放入缸内上盖湿布闷润,每天翻动润透取出,切成2厘厚横片,晒干。

『用量』3~9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

『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的干燥根。

『产地』南方各省均产。

『采收季节』春季采挖。

『炮制方法』拣去杂质,春冬季用温水抢洗,夏季用冷水抢洗,捞入筐内,复盖湿布,次日取出,切成半分厚横片晒干。

『用量』9~15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

『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天葵的干燥块根。

『常用名』紫背天葵、千年老鼠屎。

『产地』四川、湖南、湖北等地。

『采收季节』春季采挖。

『炮制方法』拣去杂质,筛净灰土,即得。

『用量』6~9克。

『贮存』装箱内,防潮。

『来源』本品为远志科植物卵叶远志的干燥根。

『常用名』志肉、志通、小远志、远志筒。

『产地』山西、内蒙、河南、河北等地。

『采收季节』春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拣去杂质,洗净泥沙,捞入筐内,滤干水份(如未去骨者、润透抽去骨)放入缸内,每斤用甘草2两煎水,倒入缸内与药同浸2小时,捞起滤干水,晒干或烘干。因去骨可除烦。甘草水浸能xx。若取其润肺,则用蜜炙,每斤药用蜂蜜120克,将锅烧热,倒入蜜练开下药,拌炒至金黄色,取出摊冷,以不粘手为佳。也可用清炒法和炒炭法。

『用量』3~9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蜜炙用瓷缸装。

『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干燥根茎。

『常用名』肥知母、知母肉、穿地龙。

『产地』内蒙、河北及山西等地。

『采收季节』春夏季采挖。

『炮制方法』先刮去毛,春冬季用温水洗,夏秋季用冷水洗,捞入筐内,上盖湿布,次日取出,切成1~2分厚横片或直片晒干。若取其入肾,则用盐水炒。每斤药用盐15克化水1两,先将药放锅内略炒,后将盐水慢慢洒入药内,炒至焦色为度。

『用量』6~12克。

『贮存』装铁箱内加盖,干燥、防潮。

『来源』本品为莎科植物莎草的干燥根茎。

『常用名』香附子、莎草根、香附末。

『产地』河南、江苏、湖北等地。

『采收季节』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将原药放入锅内,炒至外表细毛枯焦,取出摊冷,放石臼内捣杵,擂擦去其细毛,取出筛去毛灰,用冷水洗净晒干。若取其行血入肝肾,行,则用四制香附,每斤药用醋1两,盐1两,白酒1两,童便1两,再加清水1两,混合一起,将盐溶化,将锅烧热投入净香附拌炒,随炒随倒入辅料,炒至外表微黑色。也可用七制香附,制法同上,辅料再加生姜汁15克,红糖50克,乳汁1

5克,与上四种辅料混合。还有制香附炭。

『用量』6~12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灰。

『来源』本品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新鲜或干燥的根茎。

『常用名』干芦根、鲜芦根。

『产地』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

『采收季节』四季可采。

『炮制方法』拣去杂质,洗去泥土,四季用冷水抢洗,捞入筐内,上盖湿布,次日取出。切成2~3分厚横筒。晒干。鲜品配方时去节须,切片用。

『用量』15~30克。

『贮存』装箱保存,鲜品埋砂内,保持湿润。

『来源』本品为川续断科植物川续断的干燥根。

『常用名』川续断、六旦、川断。

『产地』四川、湖南、湖北等地。

『采收季节』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去杂质洗净,冬季用热水洗,春季用温水洗,夏季用冷水抢洗,捞入筐内,加盖湿布,次日取出,切成1厘厚横片,晒干。若取其强壮筋骨、行,则用黄酒炒,每斤药片用黄酒2两,洒入药内,稍润片刻,投入锅内,用麦麸炒至焦枯。若取其入肝肾,则用盐水炒,每斤药片用盐5克化水2两,先将药片炒热,后将盐水边洒边炒至焦色为度。

『用量』6~12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

『来源』本品为茄科植物干燥根及茎。

『产地』各地均产。

『采收季节』秋末采挖。

『炮制方法』先洗去泥沙,春冬季用热水浸1~2小时,夏秋季用温水浸1小时,捞入筛内,盖上湿布,次日取出,切成2厘厚斜片,晒干。

『用量』6~12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

『来源』本品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干燥根茎。

『常用名』丝茅根。

『产地』全国各地均产。

『采收季节』春季采挖为佳。

『炮制方法』刮去毛须,四季用冷水抢洗,捞入筐内,上盖湿布。次日取出切成2分长横筒片晒干。

『用量』9~30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

『来源』本品为荨麻苎麻根科植物苎麻的干燥根及根茎。

『炮制方法』苎麻根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片,干燥。苎麻根炭,将苎麻根片置锅中,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黄色时,喷淋清水少许,熄灭火星,取出凉透。

『用量』10~30克。

『贮存』放干燥处,防蛀。

『来源』本品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的干燥块茎。

『常用名』玄胡、元胡。

『产地』浙江、湖北各地均有栽培。

『采收季节』夏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①取原药筛去灰土,放缸内或磁盆内用米汤泡1天,连米汤倒入锅内,煮至快干时,每斤药加米醋1两,明矾粉3克,放锅内拌匀,经常翻动,用文火煮干,取出晾至七八成干,再放缸内润,每天翻动,润透取出,刨片1厘厚,晒干。②取原药洗净,放锅内,每斤药用红醋1两,加适量水,淹没延胡索药面少许,用文火煮干取出,晾至八成干投入缸内,上盖湿布,润透取出切成四瓣晒干。

『用量』3~9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

『来源』本品为茜草科植物茜草干燥根及根茎。

『常用名』茜草根、血茜草、红草根等。

『产地』陕西、河南、山东、湖北等地。

『采收季节』春秋采挖。

『炮制方法』拣去杂质,春冬用温水浸半小时至1小时,夏秋用冷水浸半小时,捞入筐内,上盖湿布,次日取出,切成2厘厚横片,晒干。若取其止血、则炒炭。

『用量』3~9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

『来源』本品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的干燥根。

『常用名』巴戟、巴戟肉。

『产地』广东、广西、福建等省。

『采收季节』四季可采。

『炮制方法』拣去杂质,洗净,冬春季用热水浸泡2~4小时,夏秋季用温水浸泡1~2小时,捞起放入木甑或蒸笼内蒸至上气后20分钟取出,抽出其骨,再用清水抢洗,捞起滤干水份,切片3分长,晒干或烘干。若取其入肾xx,则用盐水炒,每斤药用盐10克化水1两,撒入药片内和匀拌润1小时,投入锅内炒热至焦色为度。若取其升提,则用酒炒,每斤药用酒1两撒入药内拌匀,润1小时将锅烧热,撒入麦麸,待锅内起烟时,投入药片拌炒至略黄色为度。

『用量』9~18克。

『贮存』装木箱内,加盖防潮。

『来源』本品为大戟科植物甘遂的干燥根。

『产地』陕西、河南、山西、湖北等地。

『采收季节』春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将原药筛去灰尘,用面粉加水和匀,做成面饼状后,将药包入面饼内放入糠火内煨至外表成焦黑色为度,取出剥去面皮,将xx晒干水份即可。也可用豆腐煮或麦麸炒。这三种制法都是为了降低其毒性。

『用量』1~3克。

『贮存』装白铁箱内加盖,防潮及虫蛀。

『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干燥根。

『常用名』关防风、水风、风肉。

『产地』黑龙江、内蒙古等地。

『采收季节』夏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拣去杂质,冬季用温水抢洗,春、夏、秋用冷水抢洗,立即捞起,装入筐内。上盖湿布润1夜,取出切半分厚横片,晒干或烘干。若取缓和发散作用,炒至深黄色为度。若炒至焦黑色有止血作用。

『用量』3~9克。

『贮存』装木箱或缸内加盖,防潮及虫蛀。

『来源』本品为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干燥块茎。

『常用名』建泽泻、川泽泻。

『产地』福建、四川、湖北等地。

『采收季节』冬季采挖。

『炮制方法』拣去杂质洗净,冬春用热水浸泡2~4小时,夏季用温水浸泡1~2小时,捞入筐内,滤干水份,放缸内上盖湿布,润1~3天取出,切1分厚横片,晒干。若取其和脾,每斤药用麦麸3两撒入锅内,冒烟时倒入药片,同炒至深黄色。若取其引药入肾用盐水炒,每斤药用食盐2两,化水喷淋均匀,稍润,文火炒至表面略现黄色取出。

『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云连的干燥根茎。

『常用名』川连、雅连、云连、鸡爪连。

『产地』四川、云南、湖北等地。

『采收季节』四季可采,秋季为佳。

『炮制方法』拣去杂质,筛去泥土。为引药上行清上焦之火,每斤药则用酒3~4两,分几次渍润,经常翻动,润1~3天,取出刨成1厘厚直片,晾干或微火烘干。为增强和胃止呕,每斤药片则用生姜3两榨汁,撒入药片内拌匀,润1小时,投入锅内,用文火炒干。为缓和本品苦寒之性、厚肠胃,用吴茱萸煎水汁炒,炒法同上。

『用量』1~3克。

『贮存』装箱内或缸内加盖,防潮。(此药宜阴干,不宜日晒)

『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威灵仙棉团铁线莲东北铁线莲的干燥根及根茎。

『常用名』铁脚灵仙、灵仙。

『产地』各地均产。

『采收季节』秋冬采挖。

『炮制方法』拣去杂质洗净,冬春季用温水浸泡1~2小时,夏秋季用冷水浸泡1~2小时,捞入筐内,上盖湿布,润1夜,取出去芦切片半分厚晒干。为增强xx湿通作用,每斤药片用白酒2两,撒入药内,拌匀,润半小时,投入锅内用文火炒焦为度。

『用量』6~12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灰尘。

『来源』本品为商陆科植物商陆垂序商陆的干燥根。

『产地』湖北、四川等省。

『采收季节』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将原药大小分开,大者先下水,小的后下水,冬春用热水浸泡1~2小时,夏秋用冷水浸泡1~2小时,捞起滤干水份,放入缸内,上盖湿布,润透后取出切成2分厚斜片,晒干。为降低毒性,缓和泻下作用,每斤药片用醋3两,撒入药内拌匀投入锅内,炒至黄色为度。若取其降低苦寒性,则用清炒法,将药片炒至淡黄色。

『用量』6~9克。

『贮存』装入箱内加盖,防潮及虫蛀。

『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地榆长叶地榆的干燥根。

『产地』湖北、湖南及广东等地。

『采收季节』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将原药洗去灰泥,冬春季用温水浸泡1~2天,夏秋季用冷水浸泡1~2天,捞起滤干水份,放缸内闷润2天、每天翻动,使全部润透,取出切成1分厚斜片,晒干。生用凉血收敛。若取其止血,则炒炭至黑色为度。

『用量』6~12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防灰尘。

『来源』本品为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绵马贯众)或紫萁科植物紫萁(紫萁贯众)的干燥根茎及叶柄基部。

『常用名』管仲。

『产地』湖北、江西、湖南及东北等地。

『采收季节』5月采挖。

『炮制方法』拣去杂质洗净,冬春用温水浸泡1~2天,夏秋用冷水浸泡1~2天,捞起滤干水分,盖上湿布润透,取出切成1分厚直片晒干。若取其收敛止血,则炒炭至焦黑色为度。

『用量』6~9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防灰尘。

『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白芷杭白芷的干燥根。

『常用名』川白芷、香白芷、会白芷。

『产地』四川、河南、湖北、浙江等地。

『采收季节』夏季采挖。

『炮制方法』拣去杂质洗净,冬春季用热水浸泡2~3小时,夏秋季用温水浸泡1~2小时,捞起滤干水份,投入缸内,闷润,每天翻动2次,使全部浸透后取出切成半分厚横片,或刨成2厘厚直片,晒干。

『用量』6~9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到4~8月放硫磺箱内保存。

『来源』本品为石蒜科植物仙茅的干燥根茎。

『产地』四川、陕西、广东等地。

『采收季节』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拣去杂质,洗净泥沙、晒干。

『用量』3~6克。

『贮存』装箱内备用,防潮及虫蛀。

『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藜芦的干燥根。

『产地』江苏、四川、陕西、湖北。

『采收季节』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去杂质洗净,横切3分长,放米泔水中漂1天,捞起晒干。依此法制可降低毒性。

『用量』3~9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祁州漏芦禹州漏芦的干燥根。

『产地』河南、安徽、湖北等地。

『采收季节』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去杂质洗净,冬春季用温水浸20分钟,夏秋季用冷水浸10分钟,捞起滤干水,装筐内上盖湿布润1夜,取出切成半分厚横片,晒干。

『用量』6~9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防灰尘。

『来源』本品为蚌壳蕨科植物金毛狗脊的干燥根茎。

『常用名』金毛狗、毛犬、扶筋。

『产地』浙江、湖南、江西、湖北等地。

『采收季节』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刮去毛洗净,冬春季用温水浸20分钟,夏秋季用冷水浸10分钟,捞入筐内,润1夜取出,切成方块晒干。若取其补肝肾,则用砂炒,以膨胀为度。若取其强筋骨,每斤药片用白酒2两,撒入药片内润透,后移蒸笼内蒸3小时,取出晒干。

『用量』6~12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

『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重齿的干燥根。

『常用名』香独、玉活、大活。

『产地』四川、湖北等地。

『采收季节』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去杂质,冬季用温水浸20分钟,春、夏、秋季用冷水浸10分钟,投入筐内润1夜取出,切成半分厚横片,晒干。

『用量』6~9克。

『贮存』装入缸内或铁箱内加盖,防潮,防虫蛀。

『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羌活宽叶羌活的干燥根茎及根。

『常用名』川羌活、西羌活、蚕羌。

『产地』四川、甘肃、青海、宁夏等地。

『采收季节』春秋两季采挖。

『炮制方法』去杂质,冬季用温水抢洗,春、夏、秋季用冷水抢洗、捞入筐内,润1夜取出,切成半分厚横片,晒干。

『用量』6~9克。

『贮存』装入缸内或铁箱内加盖,防潮、防虫蛀。

『来源』本品为虎耳草科植物常山的干燥根。

『常用名』鸡骨常山、川常山、黄常山。

『产地』四川、湖北、云南、贵州等地。

『采收季节』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洗净灰尘,投入缸内用冷水浸泡3~6天,每天换水1次,到期取出,去芦。切成2厘厚斜片,晒干。若取其截疟则用醋炒,每斤药片用醋2两,投入药内搅匀,投入锅内炒至焦黄色。为降低苦寒,减轻呕吐,则用酒炒,每斤药片用酒3两,投入药内,炒法同上,也可用麦麸炒。

『用量』3~9克。

『贮存』装入木箱内盖好,防虫。

『来源』本品为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蔓生百部对叶百部的干燥块根。

『常用名』百部根。

『产地』湖南、湖北等地。

『采收季节』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洗净泥沙,冬春季用温水抢洗,夏秋季用冷水抢洗,捞入筐内,上盖湿布,次日取出,切成2厘厚横片,晒干。若取其润肺止咳,则用蜜炙,每斤药片用蜜3两,将锅烧热,倒入蜂蜜炼开,再投入药片拌炒,至黄色疏散不粘手为佳。

『用量』3~9克。

『贮存』装入箱内,炙百部装坛内加盖,防潮。

『来源』本品为龙胆科植物龙胆三花龙胆条叶龙胆坚龙胆的干燥根及根茎。

『常用名』胆草。

『产地』湖北、江西、江苏、安徽、东北等地。

『采收季节』春秋两季采挖。

『炮制方法』去杂质,冬季用温水洗,春夏秋季用冷水抢洗,捞入筐内上盖湿布,次日取出,去芦,切成2厘厚横片,晒干或烘干。

『用量』3~9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野葛甘葛藤的干燥根。

『常用名』粉葛、甘葛。

『产地』江西、湖北、四川、湖南、广西等。

『采收季节』夏秋两季采挖。

『炮制方法』将原药洗净,冬春季用热水浸2小时,夏秋季用温水浸1小时,捞起滤干水份,放入缸内加盖润透取出,切成2分厚方块,晒干。若使药性温和,则用米汤汁炒,每斤药片用米汤汁4两,撒入药内拌匀,吸净后,投入锅内炒干,至深黄色或棕褐色为度。也可用麦麸炒法。

『用量』3~9克。

『贮存』装木箱内盖好,防潮及虫蛀。

『来源』本品为樟科植物乌药三的干燥块根。

『常用名』天台乌、台乌药。

『产地』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等地。

『采收季节』4季采挖。

『炮制方法』将原药洗净,投入缸内用清水浸泡5~7天,捞入筐内,滤干水份,切成2厘厚横片,晒干。若取其入肾,治小肠疝气,每斤药片用盐10克化水1两撒入药内,润片刻,将锅烧热,投入药片、炒至黄色为度。也可用麦麸炒法。

『用量』9~12克。

『贮存』装入筐内加盖,防灰尘。

『来源』本品为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小黑三棱细叶黑三棱或莎草科植物荆三棱的干燥块茎。

『常用名』山棱、三林。

『产地』河南、河北、湖北、江西等地。

『采收季节』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将原药洗净,放入盆内,用清水浸1~2天,取出滤干水份,投入缸内上盖湿布润透以1~2天取出,切成2厘厚横片,晾干。若取其入肝,则用醋炒,每斤药片用醋2两拌匀,投入锅内炒至黄色为度。若取其xx行血,则用酒炒,炒法同上。

『用量』6~12克。

『贮存』装入箱内加盖,防潮。

『来源』本品为薯蓣科植物粉背薯蓣绵萆福州薯蓣的干燥根茎。

『常用名』川萆、必下。

『产地』湖南、湖北、广西等地。

『采收季节』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去杂质,冬春用热水洗,夏秋季用温水洗,捞入筐内,上盖湿布润透,次日取出切成2分丝状或小方块,晒干或烘干。若取其舒筋活络,则用酒炒,每斤药片用酒2两,撒入药内拌匀,润1小时,先用麦麸撒入锅内,待冒烟时,投入药片炒至淡黄色为度。鲜品,将药洗净,切横片或丝片晒干,制法同上。

『用量』6~12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防压。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紫菀的干燥根及根茎。

『产地』安徽、湖北、河南等地。

『采收季节』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去杂质、芦头,用清水洗去泥沙,后再用清水洗1次,捞入筐内,上盖湿布,次日取出切成半分厚横片,晒干或烘干。若取其增强润肺功能,则用蜜炙,每斤药片用蜜2两,倒入锅内炼开,再投入药片,不断翻动,炙至黄色,疏散不粘手为佳。

『用量』6~9克。

『贮存』装铁箱内加盖,蜜炙装瓷缸内防潮。

『来源』本品为兰科植物白及的干燥块茎。

『产地』湖北、安徽、江西等地。

『采收季节』8~11月采挖。

『炮制方法』去杂质洗净,冬春用热水浸2~3小时,夏秋季用温水浸1~2小时,捞入筐内,上盖湿布,每天翻动,润1~2天取出,切片或刨片半分厚。也可研粉备用。

『用量』6~12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

『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大三叶升麻兴安升麻升麻的干燥根茎。

『常用名』禄升麻、周麻

『产地』东北、内蒙、河北、四川、湖北等地。

『采收季节』秋冬两季采挖。

『炮制方法』去杂质,洗净,冬春用热水浸半小时,夏秋季用冷水浸1小时捞入筐内,上盖湿布,次日取出切成半分厚斜片,晒干或烘干。若增强升浮之效,则用酒炒,每斤药片用酒2两,撒入药内,润1小时,将锅烧热,撒入麦麸,待冒烟时,投入药片,拌炒至黄黑色为度。若取其缓和上升,则用蜜炙,每斤药片用蜜2两,倒入锅内炼开,投入药片,拌炒至深黄色摊冷,以疏松不粘手为佳。若取其治崩漏便血,可炒炭用。

『用量』1~9克。

『贮存』生片放箱内,炙片放瓷坛内加盖防潮。

『来源』本品为龙胆麦植物秦艽麻花秦艽粗茎秦艽小秦艽的干燥根。

『常用名』人艽、西秦艽、汉秦艽。

『产地』陕西、青海、甘肃、内蒙、山西等地。

『采收季节』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拣去杂质洗净,春冬用温水洗,夏秋用冷水抢洗,捞入筐内,上盖湿布,次日取出,切片半分厚,晒干或烘干。若取其舒筋活络,则用酒炒,每斤用酒2两,撒入药内拌匀,投入锅内炒至微焦色。此外,也可清炒法。

『用量』6~24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

『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

『常用名』子芩、条芩、枯黄芩。

『产地』内蒙、河北、山西、河南等地。

『采收季节』春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拣去杂质,洗净泥沙,捞出,置蒸笼内隔水蒸至软化,不超过1小时,取出,趁热切半分厚横片,晒干或烘干。若取其清上焦之邪热,则用黄酒炒,每斤药片用黄酒2两,撒入药内稍润片刻,投入锅内,炒成黄色。若取其止血,则炒炭至微黑色。

『用量』3~9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

『来源』本品为玄参科植物胡黄连的干燥根茎。

『常用名』胡连。

『产地』印度及南洋。

『采收季节』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拣去杂质,冬春季用温水洗,夏秋季用冷水抢洗,捞入筐内,上盖湿布,次日取出,切成1分厚横片,晒干或烘干。

『用量』1~6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

『来源』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

『产地』江苏、湖北、河南等地。

『采收季节』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去杂质、剪去叶苗,冬春用温水洗,夏秋用冷水洗,捞入筐内,上盖湿布,次日取出,切成1分厚园片,晒干或烘干。

『用量』6~18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及虫蛀。

『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柴胡狭叶柴胡的干燥根。

『产地』陕西、河南、河北、湖北等地。

『采收季节』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去杂质洗净,冬季热水浸10分钟,春季用温水抢洗,夏秋季用冷水抢洗,捞入筐内上盖湿布,次日取出切成薄片,晒干或烘干。若取其升散,则用酒炒,每斤药片用酒2两,撒入药内拌匀,稍润片刻,投入锅内炒至焦黄色为度。若取其养阴,则用鳖血炒,每斤药片用1斤重鳖2只,放出鲜血,撒入药内,润1~2小时,用文火炒至黄色。

『用量』3~15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

『来源』本品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的干燥根。

『常用名』银胡。

『产地』宁夏、内蒙、湖北等地。

『采收季节』春秋两季采挖。

『炮制方法』拣去杂质,冬季用温水抢洗,春夏秋三季用冷水抢洗,捞入筐内,上盖湿布,次日取出,切半分厚斜片,晒干。若取其养阴,则用鳖血炒,制法与柴胡同。

『用量』6~12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

『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白花前胡紫花前胡的干燥根。

『常用名』信前胡、信胡、全胡。

『产地』江苏、安徽、湖北等地。

『采收季节』春秋两季采挖。

『炮制方法』去杂质,洗净泥沙,春冬用温水浸20分钟,夏秋季用冷水浸10分钟,捞入筐内,上盖湿布,次日取出,切成2厘厚横片,晒干。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的干燥地上部分。

『产地』江西、湖北等地。

『采收季节』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xx杂质,洗净,冬春季用温水浸半小时,夏、秋季用冷水浸20分钟,捞入筐内,上盖湿布,次日取出,切成2~3分长横片晒干。若取其止血,则炒炭,将药片投入锅内,炒至外表黑色。

『用量』6~9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

『来源』本品为蓼科植物虎杖的干燥根茎及根。

『常用名』xx莲、野黄芩。

『产地』南方各省均产。

『采收季节』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鲜根洗净泥土,切成半分厚斜片。干品,洗净、投入缸内浸2~3天,捞入筐内,滤干水份,上盖湿布,次日取出,切片晒干、规格同上。

『用量』6~12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刺儿菜刻叶刺儿菜的干燥地上部分。

『常用名』白丹参

『产地』湖南、湖北、江苏、江西等地。

『采收季节』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去杂质,洗净,冬季用温水浸20分钟,春、夏、秋用冷水浸10分钟,捞入筐内,上盖湿布,次日取出,切1分厚横片,晒干。

『用量』6~9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

『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

『常用名』仙遗粮。

『产地』我国南方各地均产。

『采收季节』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鲜品洗净泥沙,切成半分厚园长片。干品洗净泥沙,投入缸内水浸3~4天,捞起滤干水份,切成半分厚园片,阴干或烘干。

『用量』9~30克。

『贮存』装木箱内加盖,防潮。

『来源』本品为睡莲科植物的干燥根茎节部。

『产地』各地均产。

『采收季节』春、秋、冬季采挖。

『炮制方法』鲜藕节,洗去泥土,切2分厚横片。干品用清水浸10分钟,捞入筐内,晾干,切片,晒干。若取其增强止血功能,则炒炭用。炒至焦黑色。

『用量』15~30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及虫蛀。



郑重声明:资讯 【《中药炮制》植物类·根及根茎类_小寡妇茶馆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