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反复招聘只为混个熟面孔求职者易遭遇潜规则阿里巴巴linkjob的博客BLOG

 连接器英才网 :

 6月新闻:
    随着6月份的来临,也让不少大学生求职者都进入了焦躁期,在选择工作时少了一些谨慎和思量,多了一些急切和凑合。而记者连日来在烟台举办的招聘会上发现,部分招聘岗位为了吸引眼球,在条件方面有夸大和虚假的成份,大学生屡遇就业“陷阱”。
    职位也爱“包装”
    在上周的一场人才招聘会上,记者遇到了潍坊科技职业学院毕业生刘强。他告诉记者,自己刚从某食品公司辞职,“我只干了两个月,因为公司安排的岗位和当初承诺的很不一样。”刘强说,他应聘的是仓库主管,但进入单位后发现仓库主管其实有人担任,自己做的是搬运工的工作,待遇连普通工人都赶不上,刘强感觉自己被欺骗了。
    记者调查发现,在招聘市场尤其是网络招聘市场上,不少旧职位披上了迷人的“新衣”,营销主管、业务经理、公关、管理培训生……有些几乎歪曲了其职能本身,成为一些用人单位吸引求职者的噱头。
    待遇屡被“打折”
    南山学院毕业生小罗告诉记者,他不是{dy}次找工作了。今年3月,他进入开发区一家企业工作,可单位并没有给他当时应聘时承诺的1800元工资,而只提供每月800元的工资加上400元的奖金。小罗心中有些不平,就拿着当初发的招聘宣传单找到单位领导,领导却说:“我们只是承诺,不一定能做到。”工作8个月后,单位领导又找到了小罗,委婉地表示单位不能提供他想要的工资,建议他不要干了,“其实就是变相地赶人。”小罗表示。
    市人力资源市场王道明表示,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工作时间被延长,各类保险也不能按当初许诺的齐全缴纳,工资、福利待遇一再“打折”,进入单位后,不少求职者的工作标准就这样被单位任意更改。面对“求职难”的困境,求职者也往往委曲求全,寄希望于单位“良心发现”,很少会去主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试用遭遇“潜规则”
    在招聘会上,记者常常会发现一些熟面孔以及他们带来的反复招聘的岗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不少企业设招聘摊位的目的更多是为了宣传自己,或是只需要一个人,却写着招聘10人,以吸引更多的求职者,以便于优中选优。
    在人才市场找工作的刘红霞告诉记者,今年1月底,她应聘到我市一家酒店做服务员,酒店表示3个月后就可以转正,工资会从800元涨成1200元。3个月后,酒店主管突然说,酒店效益差,于是刘红霞“被”辞职。哪知几天后,她在酒店附近又发现了该酒店招聘服务员的小广告。
    芝罘区人才市场主任徐继亮说,雇用底薪员工,然后利用试用期的不确定性解聘,很多企业都会演这样人财双收的“好戏”,使很多求职者难辨别真假。其实,这些企业应该明白,投机伤害的不仅是求职者,企业自身也会因为人才流动过于频繁、职工得不到归属感等原因影响其长远发展。



无显示 无显示
郑重声明:资讯 【企业反复招聘只为混个熟面孔求职者易遭遇潜规则阿里巴巴linkjob的博客BLOG】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