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父母的“强迫”是孩子拖延的催化剂
美国心理学家Timothy Pychl研究发现,生活中严厉的父母往往更容易培养出拖延的孩子。因为严厉的父母大都控制欲强,并不善于和孩子沟通,他们要求孩子无条件地服从自己,孩子在不得不执行命令的同时,只能采用拖延的方式与父母对抗。
前同事L家的儿子浩浩就读一所国际学校四年级,学习成绩优异、性格开朗阳光,就是有一点让同事L头疼不已,孩子每天作业都要“磨蹭”到晚上9、10点才能做完。
上周L过生日,邀请我们全家去家里吃饭,等待吃饭的间隙我和一旁的浩浩聊了会儿天,孩子告诉我他觉得每个星期都很累,因为妈妈管他管得非常严,xx给他报了好几个兴趣班、补习班,回到家还要亲自“上阵”,拿出好几本教辅材料给他“补课”。
生活中像L这样的妈妈并不少见,她们一般自我要求严格,对孩子的要求也近乎苛刻。这些妈妈们一心想把孩子培养成“人中龙凤”,处处对孩子高标准、高要求。
父母以为这样的做法是为了孩子好,孩子却丝毫不买账,他们会觉得父母是在给自己“施压”。俗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年纪尚小的孩子无法跟父母平等地对抗,于是“磨蹭”、“懒散”、“拖延”的行为就成了他们公然对抗父母的消极回应。
在心理学上这种反抗称为被动攻击,行为表现就是“表面遵守制度,实际上消极抵抗”。
2、父母的“包办”行为让孩子形成了依赖
奥地利心理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儿童人格教育》一书中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一个有拖延习惯的儿童背后总有一个事无巨细为其整理收拾的人”。
客观一点来讲,虽然生活中孩子“拖延”习惯的形成并不xx是一个事无巨细的家长的“功劳”。但是,父母事无巨细替孩子“包办”的行为却可以成为滋生孩子养成“拖延”习惯的“土壤”。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家长每天把孩子当成“公主”、“太子”来养,上下学车接车送,孩子放学一出校门,家长急忙上前一只手接过书包,另一只手给孩子递上零食、水果。一回到家什么家务也不舍得让孩子干,还口口声声对孩子说:“你只管好好学习,其他什么都不需要你做!”
殊不知,孩子其实和大人一样,难免会有依赖思想。如果原本属于孩子该做的事父母都亲力亲为替他做了,长此以往,他就会在心里产生这样的想法——“反正我做不做,做得慢一点也没关系,总会有人帮我做的”。
3、父母的拖延导致了孩子的拖延
父母是孩子的{dy}任老师,对于年龄不大的孩子而言,父母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范本。如果父母本身的性格比较散漫,又缺乏时间观念,那么也很难教育出有规则意识的孩子。孩子耳濡目染,长期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自然也就“习得”了父母身上“拖延”的毛病。
孩子拖拉磨蹭怎么办?
美拓认知教育—青少儿《时间管理专题课》,从寻找拖拉根源、认识时间、感知时间、规划时间四大版块。综合上百名青少儿的拖拉磨蹭案例,挑选最常见的问题,给孩子最为实用解决方法和工具,帮助孩子告别拖拉磨蹭。
美拓认知教育,专注4-12岁青少儿注意力的提升与培养。美拓通过脑电生物反馈技术、思维模式课,父母课堂等方式,不仅能提升和巩固孩子的注意力,还能显著提高学习能力。
美拓认知教育,引进脑电生物反馈仪—国际公认的对注意力比较行之有效的仪器和训练方法。为了保持长时间飞行中注意力集中,美国飞行员都要接受脑电生物反馈训练。
联系方式:
4000881119
17764885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