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出茅庐的上市公司_股道奇才_新浪博客
初出茅庐的

  上市初期,上市公司总是充满热情、和希望的。他们拥有远大的理想,但是缺乏丰富的经验。由于通过公开募股已经筹集到必要的,因此目前他们并不需要担心资金问题。他们希望在初始募集资金用完之前企业能够有所发展,虽然要实现这一点充满了不确定性。

 

  在上市公司的初创阶段,是否能够最终生存下来总是充满着很多变数。很多不幸的事情都可能发生。譬如虽然你有一个伟大的新产品发明理念,但是在产品最终投产并投入使用之前,你也许已经用完了所有的资金。或者你慢慢发现你的伟大创意并不像你开始想的那么可行。或者,你的公司被人起诉,你盗用了别人的发明,如果法庭裁决你败诉的话,那么,你的公司可能被迫支付高额的赔偿金,而这笔钱可能是你{jd1}承受不起的。或者,虽然你的伟大发明最终投入生产,但是很不幸却没有通过政府的检测并被禁止在国内销售。或者,其他国家的人发明出了比你这个产品更好的东西,质量性能更佳,价格更加便宜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在充满激烈竞争的各行各业中,企业之间的竞争是xx停息的。电子行业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新加坡的几个发明家在实验室里发明出一种性能更佳的继电器开关,并于6个月后在市场上正式推出。对于其他开关制造商而言,这真是极大的噩耗,因为他们的库存产品即将变成无人问津的垃圾。

 

  由此可见,我们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大约50%的新兴企业都会在五年内消失,为什么绝大部分的倒闭案例都发生在竞争激烈的行业。

 

  由于在企业的发展初期,不确定因素太多,因此为了保护他们的,企业的创始必须密切xx企业的发展,普通股东也不要买了股票后就掉以轻心。尤其是对于初出茅庐的上市公司,我们必须密切跟踪公司的发展足迹。年轻的上市公司,由于还处在发展的不稳定阶段,因此,只要走错一步,它就有可能倒闭破产。衡量这些企业的财务能力是尤其重要的,通常它们可能遇到的{zd0}问题就是现金枯竭。

 

  人们外出旅行时,通常会带双倍的衣物,却只带上不足实际需要一半的现金。年轻的上市公司也经常犯同样的错误,即起步时的运作资金准备不足。

 

  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它们的优点。由于是白手起家,年轻的上市公司通常都会得很快。虽然规模较小,但是能够发展的空间却很大。这就是为什么年轻的上市公司能够快速超越中年阶段的上市公司的关键原因,因为后者的快速发展时期通常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步入中年的上市公司

  公司步入中年阶段时,往往比年轻的公司稳定得多,它不仅有一定的知名度,而且能从错误中积累经验,实现持续成长。此时,公司多半已经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它们在银行里也有些积蓄,商誉良好,xx记录优良,因而与银行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这对未来借款创造了便利。

 

  如此良好的商业往来关系为未来{zy1}的经营奠定了基础。然而,一个步入中年的公司,虽然目前继续增长,但增长速度已经明显减缓,这个阶段的公司就像你我一样,在步入中年以后增长速度不及年轻时快,为此,上市公司必须努力突破现状。如果这些公司在稳定后就不思进取,那么,一些能力强及目标远大的同业竞争者就会乘虚而入,很快威胁到公司的进一步发展。

 

  就像人类一样,上市公司也有中年危机。那就是过去的做法现在不再有效了。它们放弃旧有模式,试着透过不断检讨改进来找到自己新的定位。这种中年危机比比皆是,苹果电脑就是其中一个典型案例。

 

  1980年年底,也就是苹果电脑刚刚上市不久,推出了事后在市场上遭遇败绩的Apple III电脑产品,公司虽然立刻停产并解决了有关问题,但一切为时已晚,消费者对Apple III失去了信心,甚至对公司都失去了信心。

 

  对任何一个上市公司来说,没有任何东西比商业信誉来得更为重要。一个百年历史的餐厅,可能口碑良好而且享誉百年,但是,这样一世的英名,可能也会因为一次食物中毒,或新厨师把菜单弄错而毁于一旦。所以,要想挽回Apple III失败所造成的影响,公司必须采取断然措施,随后公司果然裁撤了多位执行阶层的高级主管。

 

  苹果电脑公司在其后发展了许多新的软件程序,在现有的苹果电脑里装上了硬盘,并在欧洲设立了多家分公司。从好的方面来看,由于这项新产品的开发,使苹果电脑在1982年达到10亿美元的年销售业绩;但从坏的一面来看,苹果电脑却把商机拱手让给其主要竞争对手IBM公司,IBM就在这时候切入了个人电脑这个苹果电脑既往的势力范围。

 

  原本苹果电脑公司研发了一款{yl}的商业电脑名叫丽萨(Lisa),并且开创性地使用了鼠标。但尽管配有鼠标,丽萨却卖不出去。由于苹果电脑“不务正业”,不把精力专注在其最为在行的个人电脑领域,却试图抢入IBM商用电脑市场。结果丽萨的销售其糟xx,公司的获利暴跌,股价也就应声而落,一年内股价跌了一半。

 

  苹果电脑公司上市不足十年,却已面临“中年危机”。投资人开始恐慌,公司阶层倍感压力,员工也开始紧张不安地另谋工作机会。于是,公司当时的总裁迈克·马库拉被迫辞职,而百事可乐前任总裁约翰·斯卡利(John Scullery)在这时临危受命,被聘请入主苹果电脑,企图力挽狂澜。斯卡利不是电脑专家,但是行销高手,然而,行销专家就是苹果电脑现在最需要的高管。

 

  斯卡利将苹果电脑分成两大部门,一个是丽萨电脑,另一个是麦金托什(Macintosh),两者都有鼠标,其他装置也非常相似,因而彼此激烈竞争。尽管两种产品同质性很高,但麦金托什却比丽萨容易操作而且售价便宜,后来,苹果公司决定放弃丽萨,集中火力在麦金托什的发展上。在大力推广麦金托什的营销策略上,苹果创出了一个不可思议的新点子,它在电视上大打广告:“带一台麦金托什电脑回家,可以免费试用24小时。”

 

  得益于这个新点子,电脑订单如雪片般飞来,苹果公司在3个月内卖出7万台麦金托什电脑,这时公司开始渐渐回复正常,但人事纠纷又让斯卡利xx不已。

 

  由此可见公司民主化时的另一种有趣的现象,当公司的股票透过市场公开发行后,股票被公众所持有,公司的创办人不见得能随心所欲。

 

  斯卡利进行了一些改革,解决了公司面临的一些问题。麦金托什抓住了商用电脑繁荣的商机,完成了丽萨原来的历史使命。由于新的软件程序让麦金托什很容易与任何电脑网络兼容,所以,麦金托什电脑非常畅销,1988年的销售量就已经突破100万台。

 

  一个上市公司面临的中年危机,常会让投资人束手无策,股价已经跌了一半,是该一走了之呢?还是继续持有,期待公司能有转机。当然,事后我们知道那时确实是苹果电脑的转机,但当危机发生时,究竟有无转机实在难以料定。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初出茅庐的上市公司_股道奇才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