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与RFID——物联网研究报告连载(八)_cnnic互联网研究_新浪博客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分析师  李长江

 

    如连载(七)所述,本篇文章是对传感器、RFID的具体介绍,大部分内容属于当前热点的相关知识的介绍,其目的在于对连载(六)所说的系统架构做进一步详细阐述。从下篇开始,将更多地阐述作者的观点。

    在未来的物联网中,传感器及其组成的传感器网络将在数据采集前端发挥重要的作用。传感器是指“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检测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
    目前对传感器尚无一个统一的分类方法,但比较常用的可按传感器的物理量、工作原理、输出信号的性质这三种方式来分类。
    此外,按照是否具有信息处理功能来分类的意义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未来的物联网时代。按照这种分类方式,传感器可分为一般传感器和智能传感器。一般传感器采集的信息需要计算机进行处理;智能传感器带有微处理器,本身具有采集、处理、交换信息的能力,具备数据精度高、高可靠性与高稳定性、高信噪比与高的分辨力、强的自适应性、低的价格性能比等特点。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无线电射频识别)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依据的是电磁感应定律,通常与{wy}识别码结合用于自动识别,是物联网广泛受关注的识别技术之一。
    最基本的RFID系统包括标签、阅读器、天线三部分。标签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每个标签具有{wy}的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可根据是否有电源分为有源标签和无源标签。对于无源标签,阅读器(手持式或固定式)不断发出无线电波,在周围形成磁场,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阅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对于有源标签,则可以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阅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后台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在这其中,射频信号的传递是通过两方的天线完成的。
    RFID具有无需接触、自动化程度高、耐用可靠、识别速度快、适应各种工作环境、可实现高速和多标签同时识别等优势,使其可用于广泛的领域,如物流和供应链管理、门禁安防系统、道路自动收费、航空行李处理、文档追踪/图书馆管理、电子支付、生产制造和装配、物品监视、汽车监控、动物身份标识等。可以这样说,RFID将是用途最广泛的自动识别技术。不过,RFID系统目前成本较高,这是它与条码等识别技术相比的显著劣势。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传感器与RFID——物联网研究报告连载(八)_cnnic互联网研究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