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加剂的促凝机理及应用

外加剂的促凝机理及应用

氯氧镁制品的生产过程中,环境温度对反应速度及制品的早期强度的发挥影响较大,在环境温度20℃以上时,制品1天强度可达到28天强度的40%-50%,当温度在10℃-15℃时,1天的强度只有28天的15%左右,脱模时间几乎要30小时,5℃以下,1天几乎没有强度,因此促凝剂的选用显得极为重用,作为促凝剂大多采用无机电解质,如:氯盐、硫酸盐、亚硝酸盐、碳酸盐、铝酸盐、少数有机化合物,如:三乙醇胺、甲酸钙等也具早强作用。它们的作用机理,大多是提高水化热或与组成中Ca2+形成类似石膏的早强物质。

对于所选用的早强剂中的CaCl2,掺量不能超过MgO含量的1%,Na2SO4掺量为MgO的1%-2%,Al2(SO4)2·18H2O掺量1%左右。

复合早强剂中的CaO-CaCl2-NaNO2,亚硝酸钙-硝酸钙,亚硝酸钙-硝酸钙-氯化钙,氯化钙-硝酸铵都是较为有效的促凝剂,在氯化钙-硝酸铵的复合外加剂中其掺量,CaCl21%-1.2%和硝酸铵0.6%-1%,以及CaO-CaCl2-NaNO2复合外加剂中,其掺量CaO1.5%,CaCl21.5%亚硝酸钠1%时,均有较明显的促凝作用。

三乙醇胺的促凝机理还不十分清楚,在掺量0.1%-0.3%并配合0.5%-1%CaCl2混合使用时效果较好。

作为促凝剂的使用要针对轻烧粉中的活性MgO含量,CaO含量及烧失量的不同,选择性的调配使用,不能生搬硬套,否则都会适得其反。



郑重声明:资讯 【外加剂的促凝机理及应用】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