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河(夏季篇)1

家乡的河(夏季篇)1

2010-05-27 17:22:44 阅读12 评论2 字号:

     又是一个夏季开始了,似火的骄阳又要把城市的人们逼到装有空调的房间内和阳伞下,或将把人们赶到游泳馆及公园的小湖里去。这让我想起了家乡,特别是家乡的河。我的老家在农村,村庄的附近有一条至今还在流淌不息的河。虽然这条河曾经给两岸的人们带来过灾难和痛苦,淹没过许多即将成熟的庄稼,让人们的一年又一年的劳动成果付之东流;但它也给人们留下过许多夏季的欢乐和与水有关的美好的回忆。

    我的整个童年时期都是在家乡度过的,而且是家乡的河用乳汁将我养大,陪伴着我成长,直到我高中毕业后离开家乡到外地求学,我才恋恋不舍地与家乡的河告别。每当我想起家乡的河,心中都会泛起层层的涟漪,或者叫起伏的波。记忆中自己的童年片段,就似一本本那时非常喜欢看的小人书(连环画)一样,一页一页地在眼前展现,带我回到那个贫穷、委屈、但也不乏快乐的童年,特别是想念那条家乡的河。无论是在中国四大火炉城市之一的江南的古都学习,还是在大漠烽烟的西北戈壁沙漠里的军营服役;家乡的河就像我的血液一样,始终在我的心底流淌。

   我不记得自己是什么时候学会的游泳,好像入学前就已经敢于到两米深的水里去了。那时候的农村没有幼儿园或学前班,每个家庭的孩子又多,“计划生育”这个词大概那时还没有列入词典。一年四季大人们整天在生产队里统一参加集体劳动,根本没有时间照顾我们那些没有上学的孩子,所以我们全村学龄前的小孩们各自组合,结伙集中在某一家一起玩。特别是在夏日里,虽说大人临下地干活(到田里劳动去)之前会叮嘱我们不要到水里去,但他们前脚刚走,我们男孩们就欢呼雀跃地像一群鸭子、赤裸着奔出了院子、奔向河边的渡口、跳进河流的怀抱。因为那时家家户户都很贫穷,不上学的男孩子是没有什么像样的衣服穿的,能有一件用他人穿坏的旧衣服改缝的短裤,那就很令伙伴们羡慕和嫉妒了;我们男孩夏天里一般都是一丝不挂的,家家如此,那样时间长了就都习惯了,反倒不向父母要衣服穿了,没衣服也方便下水里玩了。女孩子就不同了,再穷的人家也要让女孩子有一件遮体的东西,而且,大部分女孩子怕水,男孩们在水里戏水,女孩只能在岸上用泥巴“和面”包饺子、烙饼,或者做个泥娃娃放在河边树下的阴凉处,嘴里哼哼唧唧地哄着“娃娃”睡觉玩;其实每家每户一年能否吃上一顿真正意义上的白面包的饺子和白面烙饼都很难说,大多都是用粗粗的玉米面、包些没有油和肉的菜馅、捏成饺子型的菜包子而已。

    记得那时的河水还算清澈,河里的各种鱼、螃蟹、河龟可以自由地在水中生活,河上没有任何的桥,人们过河只能是靠艄公划小船来回接送,马车、拖拉机、汽车(那时的汽车很少)以及比较重的东西、或人比较多时要靠摆渡过河了了。可能有的人对“摆渡”比较陌生,其实摆渡就是将两条比较大的船拉开一定的距离,然后在上面钉上长长的厚木板,从上面看就是一个木板铺成的方形大平台,再安装上一个又粗、又大、又笨的橹,用以调整摆渡的方向和靠岸时的角度,橹的对边连有一条头上装有滑轮的钢索,滑轮又与一条更粗、更长、横跨河面上空的钢索连接。河里的水流无论多大,只要钢索不断,都不会把摆渡冲走的;但是如果上游洪水下泻,河水淹没了钢索及固定钢索的岸基,摆渡就会有因为钢索固定不牢而被冲走的危险;那时摆渡就无法使用,只能拆除掉,固定停靠在安全的地方了。我们夏季里的童年、少年的快乐时光,有许多是在渡口的水中和船上度过的。艄公是我们的义务教练员和救生员,他总是让我们在没有客人的情况下玩他的船和摆渡。

-----待续------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家乡的河(夏季篇)1】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