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翼”农户增收把握“三环节”

   

“两翼”农户增收把握“三环节”

□彭军

 

核心提示

 

  “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直指城乡统筹的核心问题———农民增收致富,是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广大农民的一次大规模再组织、再动员、再培训。所以,必须把握好摸清家底、模式选择、保障措施“三环节”。

  市政府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是自2007年6月重庆被批准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重庆市在统筹城乡发展上真正意义的破题。万元增收工程直指城乡统筹的核心问题———农民增收致富,是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广大农民一次大规模的再组织、再动员、再培训。

  实现“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将主要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在3年内让“两翼”95%有劳动能力的农户户均增收一万元。现代经济是智慧经济、点子经济,不是胆子经济,要完成这一艰巨任务,需要缜密谋划,精心部署,确保“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迈出坚实步伐。

{dy}环节:摸清家底

  确定适合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地面积。要根据树木的成熟度、林下灌木和草本的盖度、林地的郁闭度、林地的坡度和朝向等因素,对“两翼”4700万亩林地进行分类排序,弄清楚有多少林地适合发展林下经济,以及适合发展哪种类型的林下经济。

  确定合理的载禽载畜量。一片林地就是一个生态系统,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有特定的环境容纳量,超过了这个界限,生态系统就会崩溃。因此,发展林禽养殖、林下养畜,必须确定合理的载禽载畜量。以饲养生态鸡为例,1亩林地的合理载禽量为50—60只,还要至少预留2倍的林地实行轮放。但是,据有关人员于今年4月在酉阳、彭水等县的实地调查了解的情况,多数养殖场每亩林地载禽量高达400—600只,轮放林地有限。由此造成的后果是,生态鸡品质下降,林地无法降解鸡粪,土壤被侵蚀,树木和地被植物死亡。

  保证劳动力资源。发展林下经济比传统的种植养殖业要求更高更复杂,需要一大批有文化、有本领的新型农民。但实际情况是,农村精壮劳动力多数外出打工。根据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09年底的调查,全市农村劳动力1505万人,外出务工814.7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4.1%。“两翼”地区的比例更高。根据今年4月在酉阳县龙潭镇集市,以及在龙潭镇和彭水县靛水乡召开的“农户万元增收院坝会”现场的调查,当地农村劳动力几乎倾巢外出,依靠老弱妇孺实现万元增收,显然不现实。

第二环节:模式选择

  适合“两翼”地区发展林下经济的模式,大致有10种。

  林菌模式。利用林荫下空气湿度大,氧气充足,光照强度低,昼夜温差小的特点,以林地废弃枝条为部分营养来源,在郁闭的林下种植双孢蘑菇、姬菇、平菇、香菇等食用菌。如荣昌县引进重庆能威食用菌开发公司,以麻竹笋加工剩余物为原料,建立林菌种植基地2000多亩,产蘑菇1800吨,产值720万元,亩均增收3600元。

  林牧模式。有效利用林下昆虫、小动物及杂草等资源,在林下放养或圈养肉牛、奶牛、肉羊、肉兔、肉鹅、肉鸡、肉鸭等,形成动物吃草———粪便还林———林木利用的生态循环食物链。如城口县,许多农户在森林中发展山地鸡养殖、酿蜂蜜等,产生了良好的效益。荣昌、秀山、丰都、云阳、巫溪等县的林牧产业试点,也都取得良好效果。

  林药模式。在林间空地间种耐荫的草本药材,在宜林地带种植木本药材。如石柱县开展林药间种,黄连年均产量1800吨以上,占到全国的60%、全球的40%,产值7200万元。全市以金银花、杜仲、厚朴、青蒿等为主的中药材基地也不断扩大,总规模近150万亩,年产值超过20亿元。

  林粮模式。林下一般套种绿豆、豌豆、小麦、棉花、花生、大豆等作物,以耕代抚,以农促林。在耕地紧张的情况下,为保障粮食安全,还可提倡种植板栗、红枣、柿、野木瓜、豆腐柴等木本粮食作物。

  林油模式。油料作物属浅根作物,具有根瘤菌,不与林木争肥争水,一般以花生、大豆为主。还可以选择种植经济价值高的油茶、油棕、油橄榄、乌桕、核桃、油桐等多年生木本油料作物。

  林果模式。“两翼”地区地形、气候、土壤等条件适合多种果树生长,可以成片栽种柑橘、橙、柚、桃、李、梨、枇杷、苹果、龙眼及其它经济价值较高的水果,既绿化国土,又增加林农收入。

  林蔬模式。根据林间光照强弱及各种蔬菜的不同需光特性,科学选择蔬菜的种类和品种,发展耐荫蔬菜、花卉种植。林蔬模式是经济效益较高的一种林下经济模式,如武隆县开展林菜种植,5000亩年收益1000万元。

  林草模式。在郁闭度80%以下的林地,选择种植不同种类的优质牧草,牧草可收割后饲养牲畜,也可在林下直接放养鸡、鸭、鹅等家禽。

  森林旅游。通过大力实施“森林工程”,重庆市培育出许多优质的森林旅游资源,从整体上提升了重庆森林旅游的品质。但重庆的森林旅游尚显粗放,需要对旅游产品做进一步的开发、包装和营销。如在森林旅游的类别上,就可以开发出野营、观光、狩猎、游泳、滑雪、探险、森林浴、疗养、科考、教育等10多种类型。

  复合模式。也称立体模式或循环模式。在巫溪县城厢镇和文峰镇实施的高效生态农业扶贫示范项目,就是一种复合模式。示范项目按照立体农业和循环农业的思路,通过实践,较好地形成了“传统作业与现代养殖结合”、“传统作业与林下种植相补给”的种植模式和“果—草—畜—沼”、“菌—草—畜—沼”、“菜(薯)—菜—畜—沼”的复合生态模式,初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6年的2220元提高到2009年的3508元,年均增长18.5%,高于全县平均增长水平。

第三环节:保障措施

  “两翼”农户万元增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系列措施予以保障。

  种源供应。即万元增收工程的“入口”。引进和培育一批资质良好的种源供应商和企业,为“两翼”农户发展林下经济提供优质种苗、种禽(畜)。

  市场开拓。即万元增收工程的“出口”。根据规划,到2012年,全市仅林禽就将出栏2.5亿只,全市人均7.8只。此外,还有产值70亿元的林下养畜,50亿元的林地种植,140亿元的林业产业,100亿元的柑橘产业,规模庞大。实际上,区县还普遍存在层层加码的情况。以部分区县为例,秀山县2009年土鸡养殖规模即达500万只;巫溪县2009年养殖家禽300万只,2012年仅“大宁河鸡”就将达500万只;城口县2009年养殖山地鸡240万只,2012年将达1200万只。彭水县2012年要养殖土鸡300万只,还有肉牛10万头,生猪100万头。

  如此庞大的产业,消费市场将是{zd0}的问题。为此,要抓好4件事情:一是大力开拓境内外市场,把重庆林农产品卖到市外、境外。二是培育xxxx,发展销售大户,培养一批林农产品经纪人。三是完善林农产品配送渠道和交易场所。四是发展林农产品深加工,拉长产业链,让林农产品就地升值,让林农获得尽可能多的利益。

  品牌培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品牌培育已成为扩大商品市场占有率、赢得长期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实施“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也要注重品牌培育,以品牌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扩大“两翼”林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培育品牌的关键是产品质量,其核心是健康、环保、绿色。为此,需要制定严格、规范的行业标准,实行标准化生产,以此培育一批诸如石柱红、大宁河鸡、秀山土鸡、城口老腊肉等市场认可度高的xx。

  技术服务。对“两翼”地区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进行大规模培训,造就一批有知识、有技能的新型农民;向林农提供从生产、日常管理、病虫害防治到产品质量控制的“xxx”技术服务;向林农提供符合要求的生产工具、饲料、肥料、药剂等系列生产资料,确保产品质量。(文章载2010年5月26日《重庆日报》“思想”栏目,链接)  

郑重声明:资讯 【“两翼”农户增收把握“三环节”】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