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价格疯涨谁之过?
近期农产品像传染病一样轮番暴涨引起了全社会关注。先有大蒜、辣椒,再有绿豆,马上玉米价格又开始猛涨,不但已经影响到群众生活,而且“炒蒜”暴富的说法已在坊间流传,一些老百姓担心,对此类现象不能对症下药的话,很难说谁会是下一个价格暴起的农产品。
记者注意到,无论是绿豆还是大蒜,这些农产品在价格暴起时,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供应不足。而这其中,除天气原因导致减产外,另一大因素是农民种植意愿下降。
对此有专家提出,欲稳定农产品价格,首先要保护农民的种植收益,提高农民积极性,从而稳定农产品供给。吉林省梨树县林海杂粮协会会长高长军说,随着城乡居民膳食结构改变,农业生产应该走出“重主轻杂”、“重粮抑经”的局面,加大对杂粮、蔬菜生产的扶持。同时改变价格大涨农民不受益,大跌时间农民血本无归的局面。
评论员叶檀认为,进入我的空间农产品价格上涨并不全部是炒作者的责任,大量发行的货币与实体经济机制的不健全难辞其咎。泡沫从一个品种转向另一个品种,从房地产、农产品转向艺术品、桑茧等等,我们要问的不是谁在炒作,而是谁培育了炒作者。
另一点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农产品被爆炒时大都打着“概念”牌,如大蒜能预防甲流、绿豆具有保健功能、天灾导致减产等……专家指出,由于市场信息掌握在商家手上,因此要谨防一部分人在市场敏感期通过制造概念,渲染涨价氛围。
针对目前农产品市场上出现的一些炒作行为,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近期将会同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等部门,组织开展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炒作农产品的专项行动。并将完善价格信息系统,掌握生产量、交易量、生产成本、流通环节加价、政府储备、资金流向、库存变动等具体情况,坚决预防和制止游资投机炒作。逐步建立起完善的与民众生活相关的市场调节价商品的价格异常波动监管预案。
陈国强说,国内农产品流通体系仍在不断探索和完善中,市场存在的一些弱点和漏洞很容易被炒家利用。“政府对农产品的生产和储备抓得比较紧,流通放得比较开。在流通领域,政府必须增强调控力,否则很难预料谁会是下一个疯狂的农产品。”
奇怪的是连续几个月受困于部分农产品价格飞涨谜团之后,国家有关部门终于有人出面表态了。不过,两个部门有关人士相隔{yt}的说法却大相径庭。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22日告诉公众,农副产品价格上涨主要是天气原因造成的,农副产品不具有投资品的特性,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游资进入到农副产品领域。随后的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表示,目前情况下,能够较长时间保存的农产品很可能成为“游资”炒作对象。大蒜等农产品价格上涨较多,与极少数经营者捏造散布不实信息、恶意囤积、哄抬价格密切相关,将出重拳打击农产品炒作行为。
新华社评论员姜琳说,有人认为“很可能成为‘游资’炒作对象”的产品,在另外的人看来却“不具有投资品的特性”,或许属于见仁见智的问题,但这种仁智之见一旦与政府相关部门官员的身份结合,在公众看来就代表了政府对问题的认识,并由此推断未来政策走向,为炒家创造了炒作的机会,无形中政府官员充当了农产品爆涨的推手。
农副产品价格非正常上涨,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原因何在,政府有责任说明。这个说明首先应当以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为前提,而不是简单化的分析判断。其次,相关部门应当充分沟通,做到信息资源共享,以便使对问题的说明尽可能地科学准确。再次,信息发布应当明确权责,归口实施,避免混乱。媒体记者采访中也发现了经销商囤货现象。这样一件大事,政府有关部门不仅应当及时回应,而且要力保信息发布xx准确。如果两大部门的说法相互“打架”,必然让群众不知所云,也将损害政府公信力。(源自新华社《新华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