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餐又是面条。
参加工作以前,家里特紧巴,种了几亩水田,却常年以玉米面大饼子为主,为的是省下几毛差价钱。家里花钱特别谨慎,几乎从来不买菜。夏天吃自家园子里的菜,其他季节天天是白菜、土豆。虽然吃得简单,但总体上还是感觉有滋有味的。在那个没资格挑吃挑喝的岁月里,面条成了全家人都爱吃的好东西。平时舍不得买,赶上节日或干活儿特别累的时候,偶尔买上几包挂面,大家吃得特别香、特别多。
成家以后,伙食方面有了质的提高。许多吃的愿望轻易就能实现。在连续满足自己的嘴巴后,我发现原来认为好吃的东西也很稀疏平常,根本就没有自己印象中那么馋人。对全家人曾经喜欢吃的面条更是有了180度的大转变,就是几年不吃也不会想这口儿。公平公正地说,我对面条是假喜欢。
驻京以后,食谱上每周一次面条。扣除回家休假少吃的次数,至少吃了80顿面条。被面条“缠上”之后,它在我脑中的形象接连打折,以致于厌恶到谈面条色变。今晚又不可避免的是面条,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勉勉强强对付了一些。
选择散步的路线时,我留了个心眼儿,直奔饭馆、小吃集中的方向走去。我本想给自己改善一下,吃半斤饺子,但经过快餐店时,被门口玻璃柜里摆放的色、样诱人的菜吸引了。一打听,以肉食为主的一份6元,以蔬菜为主的一份3元。不缺营养,又不咋饿,我选择了3元一份的。本来可盛6样菜,但盛了我点的白菜炒粉、干豆腐炒青椒、菜花三样后,小盘就装满了。感觉菜味不错,一小碗米饭吃完,菜也吃得差不多了。付了4元,继续散步。
走了一会儿,明显口渴。路边有卖水的,桌上摆着1元一瓶的宣传板。买了一瓶,边走边看日期,竟然发现是2009年2月生产的。再仔细察看,瓶特别旧,水也不清亮。我折了回来,要求再换一瓶,发现多数都是过期一年多的,好不容易挑出一瓶前两个月生产的,但外观与那些过期水没啥区别。我强烈意识到,这些水“不靠谱”,于是提出退水。卖主二话没说把钱退给自己。
北京的流动人口特别多。各行各业特别是服务业瞄准流动人口钱包的不在少数,其中不乏心术不正的商家。他们心术不正,但眼神好使,看人看得特别准,准能把假、冒、伪、劣商品准确无误地卖给一去不复返的人。很少有看走眼惹麻烦的时候。没办法,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这也是我为什么买烟、酒一定要到大型超市去买的根本原因。